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内科治疗研究
2016-05-17张丽娜
张丽娜
【摘要】 目的 探究脑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断方法和内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内科治疗的有效方法及效果。结果 经治疗, 3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痊愈18例(50.00%), 显效10例(27.78%), 有效5例(13.89%), 无效3例(8.33%), 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例无效患者由于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在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给予有效的诊治方法, 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提升康复的有效率, 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脑血栓;临床诊断;内科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29
脑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是一种脑梗死常见类型, 在近些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否则会造成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且会产生各种并发症, 比如言语不利、感觉迟钝、肢体障碍、意识障碍, 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1]。其发病原因为血管壁发生病变, 造成脑血管管腔狭窄或者闭塞, 血栓形成, 阻碍脑部血氧供应, 导致脑组织缺血, 甚至坏死, 造成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发生。为探究有效的诊疗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3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 其中男21例, 女15例, 年龄最大78岁, 最小51岁, 平均年龄(62.5±5.8)岁。
1. 2 方法
1. 2. 1 诊断方法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年龄, 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基础, 并结合辅助检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确诊。①如果患者年龄较小, 有炎症病史和感染病史, 且较为严重, 可能因为动脉炎造成血栓形成[2];②如果患者年龄较大, 或者为动脉硬化患者, 在患者睡眠及休息时突然发病, 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连续多日, 并且此病的发生是由于动脉供血功能受到损伤造成的, 有很大的突发脑梗死可能性;③脑血栓形成的差异性。
1. 2. 2 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一般采用内科治疗方法, 主要分为常规治疗和特殊治疗两种。
1. 2. 2. 1 常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 对并发症防治, 对生命功能进行维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控制, 尤其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压升高, 为防止其血压突降造成脑缺血加剧, 因此不提倡快速降压, 当患者发病24~48 h后, 舒张压>1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收缩压>220 mm Hg, 或者平均动脉压>130 mm Hg, 给予患者卡托普利进行降压, 剂量为6.25~12.5 mg含服[3]。当患者血压过高, 给予患者硝普钠静脉滴注, 0.5~10 μg/(kg·min), 使患者舒张压在95~100 mm Hg之间, 收缩压在170~180 mm Hg之间。控制患者的血糖<8.3 mmol/L, 如果患者血糖≥11.1 mmol/L, 要给予患者胰岛素进行治疗, 避免发生低血糖情况。如果患者的体温较高, 首先给予物理降温方法, 如果较为严重, 降温采取人工亚冬眠方法。对患者心电图及水电解质进行监测。为对患者心律失常等疾病进行预防, 进行心电监护, 必要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情况。对患者的情绪障碍进行处理, 控制发作癫痫。对于感染和出血的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给予0.6 g甲氰咪胍与250 ml 10%葡萄糖混合液进行静脉滴注, 2次/d。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并给予患者氧气, 使其呼吸保持通畅[4]。呼吸困难或者重症患者给予辅助通气及气道支持的方法进行治疗。预防脑水肿, 避免脑疝发生, 给予患者125 ml 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将其颅内压降低, 对脑灌注压力进行充分的维持, 6~8 h/次。重症患者第1次治疗给予500 ml甘露醇静脉滴注, 并进行持续治疗, 给予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呋塞米, 并对其电解质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防治深静脉血栓, 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4000 IU, 1~2次/d, 必要时给予溶栓治疗。
1. 2. 2. 2 特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的不同给予特殊治疗。主要包括, 血管内治疗, 给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应用钙通道阻滞剂(CCB)、镁离子、清除自由基、阿片类受体阻断剂对脑损伤进行预防[5];给予患者低温治疗, 在发病2 h内给予胞二磷胆碱;在4 h内给予白蛋白、环磷酰胺及秋水仙碱。血小板高凝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溶栓治疗, 将100 ml生理盐水和500~150万IU混合静脉滴注, 30 min/次,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测下进行动脉溶栓, 药物剂量要减少。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智力因素, 包括思想及意识均为正常, 肌力4~5级, 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为痊愈;患者失语、偏瘫等症状改善明显, 肌力>2级, 生活基本可自理视为显效;当患者的症状缓解明显, 肌力1级, 无法生活自理视为有效;当患者的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经治疗, 3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痊愈18例(50.00%), 显效10例(27.78%), 有效5例(13.89%), 无效3例(8.33%), 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例无效患者由于并发症而死亡。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的常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 以男性患者居多, 有较高的致残率, 影响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及生命, 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多种因素的诱发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管腔中的凝血因子呈块状, 将血管堵塞, 促使血流中段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 而造成脑组织缺氧并坏死。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将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不断提升, 正确诊断患者的病情, 给予患者正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 将常规治疗和特殊治疗相结合, 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将致残率降至最低,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在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给予有效的诊治方法, 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可提升康复的有效率, 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宇.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分析50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6):34.
[2] 周经武. 46例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 23(8):4348.
[3] 段伟, 罗德欣, 王洪慧, 等. 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26-27.
[4] 陈廷泽, 陈立, 周成刚,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78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7):1242.
[5] 卢漪, 高义森.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23):14-15.
[收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