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附6例报告)

2014-04-29刘建英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临床表现脂肪瘤

【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年间手术治疗的6例心脏脂肪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检出脂肪瘤6例。4例出现ST-T波改变、1例伴阵发性宽QRS心动过速及室颤、1例出现房颤、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等心电图改变。本组均为孤立性脂肪瘤,边界清楚,具有薄层包膜,镜下以成熟脂肪细胞为主。术后随访3个月~7年,6例患者均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心脏脂肪瘤是除黏液瘤以外的第二位原发性心脏肿瘤。脂肪瘤的组织学病理学特征典型,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可诊断。

【关键词】脂肪瘤;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7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11-02

起源于胸壁深部组织及心脏的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病变,我院12年间仅发现6例。心脏脂肪瘤多见于心外膜,部分肿瘤由蒂与心壁相连,且常凸入心包腔内生长,有的蒂深达肌层。有的肿瘤十分巨大,以致充塞心包腔和压迫心脏。肿瘤大部分为良性,外被覆薄层纤维包膜,多数肿瘤境界清晰。肿瘤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结构酷似脂肪组织,间质量极少[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3年2月—2014年2月间经心外科手术摘除的脂肪瘤6例。肿瘤生长部位:1例位于心脏,1例位于胸腺,1例位于左侧胸壁皮下;1例位于心包外;1例位于前纵隔;1例位于胸骨切口旁。男性5例,女性1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10余天~43年。临床表现:因胸闷、胸痛、心慌、气促入院的有3例(分别为72岁、71岁、66岁。3例均伴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2例伴糖尿病)。因心脏杂音43年,伴胸闷、气促、心悸入院1例(男,61岁,风心病)。因心慌、气促、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入院1例(66岁,高血压病史30年)。因心慌、晕厥、胸闷、胸痛入院1例(16岁)。心电图示:出现阵发性宽QRS心动过速、室颤1例;出现房颤1例;出现ST-T波改变4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窦性心律2例(其中1例出现房性早搏,1例出现室性早搏)。心脏彩超发现肿物的有1例。彩超示:左心扩大1例;巨大左房、心律不齐2例;左房及左室扩大1例。1例胸部CT示:心脏脂肪瘤。1例胸部CT示:前中纵隔见一结节影,密度均匀,CT值约15HL。

1.2 方法 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續切片,常规HE染色后光镜观察。

2 结果

2.1 手术所见

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手术探查:心脏肿瘤位于左室侧壁,肿瘤大小约11*11*5cm,基底宽广,从房间沟到心尖。与心肌粘连紧密,肿瘤实质为脂肪;切开心包,在包膜内剔除肿瘤组织,基底部与心肌粘连紧密。1例术中探查:心脏扩大,纵隔肿瘤鸭蛋大小,与周围淋巴结一起切除。1例术中探查:心包无粘连;心脏稍扩大,前纵隔靠近无名静脉周围有一大小约2.5*2.0cm的囊性肿物。1例行MVR+TVP+心脏表面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术中探查:心包内无粘连,心脏扩大,左室稍扩大,胸骨切口旁发现脂肪瘤,予以切除。6例均有较完整包膜。

2.2 病理检查

2.2.1 肉眼观

1例心脏脂肪瘤,重300克,大小为11.50cm×11.00 cm×5.00cm,呈球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图1)。1例(心包外脂肪组织),3.60cm×1.60cm×(0.70-0.99)cm,局部区域钙化(图2)。1例位于胸腺,大小6.20cm×4.00cm×1.70cm,淡黄色,大部为薄层包膜包裹,最大面切开,有一大小为3.00cm×2.80cm的囊腔,其内充满淡黄色胶胨样物质(图3)。1例(左侧胸壁皮下)肿瘤组织,重18.50克,4.50cm×4.00cm×3.40cm,灰黄暗褐色,包膜完整。1例(前纵膈肿物),重28.40克,大小6.00cm×5.20cm×2.20cm。1例(胸骨切口旁)脂肪瘤,重11.60克,大小4.00cm×3.50cm×2.80cm,最大面剖开见黄色脂肪组织,油腻感,包膜完整(图4)。

2.2.2 镜检

1例主为成熟的脂肪细胞,一侧面纤维包膜清楚(图5)。1例纵隔囊肿主为成熟脂肪组织(部分区域脂肪组织液化坏死—淡红色无结构物质),其间杂有残存的胸腺组织(图6)。1例主为成熟的脂肪细胞。1例大部分主为脂肪细胞并可见包膜;部分区域脂肪细胞坏死、钙化。1例可见纤维状包膜,肿瘤主由脂肪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可见少量淋巴细胞。1例纤维包裹内见大量成熟脂肪细胞。

心律失常以及由于局部占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孤立性的肿瘤主要影响是占位和梗阻症状,可有心脏杂音和出血性心力衰竭。浸润性脂肪瘤则多有心律失常,多无包膜,因其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而致心律失常。较小脂肪瘤可仅出现心脏杂音,而孤立性的较小的心腔外的脂肪瘤可无自觉症状[3]。

心脏脂肪瘤大体形态呈球形或息肉状,直径一般在1~15cm,大多无蒂,位于心内膜或心外膜下。大小不一,由小结节至巨大肿块不等,多有包膜,包膜完整或不完整。肿瘤切面呈现淡黄色,瘤体质软,油腻状。体积较大的脂肪瘤可见脂肪液化、坏死或囊性变。组织学上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瘤内可有纤维分隔。

鉴别诊断:①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质软,圆形或分叶状,多位于皮下,可推动。镜下主为成熟的脂肪细胞。②脂肪肉瘤是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由脂肪母细胞构成。常侵犯深部软组织,一般无包膜,多为无痛性肿块。镜下主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母细胞及成熟的脂肪细胞等,可见核异型性。脂肪肉瘤可见脂肪瘤恶变而来[4]。③心脏孤立性脂肪瘤形同心脏外的脂肪瘤,它界限清楚,镜下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具有较完整的包膜。孤立性脂肪瘤预后较好,本组6例均为孤立性脂肪瘤,术后随访3个月~7年,均恢复情况良好。④浸润性脂肪瘤又称脂肪瘤样浸润,位于心内膜心肌和心包脏层,呈弥漫生长,边界不清,可广泛浸润和分隔心肌,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镜下见脂肪细胞浸润分隔心肌细胞,一般无完整的包膜。浸润性脂肪瘤不易切净,心律失常不易根治,术后复发率也较高。

心脏脂肪瘤大多属于良性,而且一般生长缓慢。但心脏脂肪瘤与心外的脂肪瘤不同,其危害较大,其对患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生长部位及肿瘤的大小。外科手术切除是根治心脏脂肪瘤的主要手段,但因脂肪瘤恶变率低,若肿瘤体积小,可采取保守治疗,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一旦出现症状可随时手术切除[3]。一般情况下,心脏脂肪瘤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切除,术中需注意保留足够的心肌、维持足够的房室瓣膜功能以及尽可能保留传导系统[5]。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 主编,心血管系统/诊断病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71-872

[2] 钱刚,13年长时间心脏巨大脂肪瘤1例报告,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212

[3] 欧晓敏,肖大伟,郑育举,心脏巨大脂肪瘤1例,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21,1,50

[4] 朱剑峰,李伟,右侧胸壁罕见巨大脂肪瘤1例,解剖与临床,2009,14,1,11

[5] 于冰,左心室脂肪瘤1例报告,山东医药,2011,51,50,43

作者简介:

刘建英,女,大学本科,主管技师。E-mail:1486250335@qq.com

猜你喜欢

临床表现脂肪瘤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近况
脊柱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
成团泛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
克雷伯菌感染及其诊治的研究近况术
跟骨脂肪瘤1例报道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喉脂肪瘤1例
高频超声诊断颊黏膜下脂肪瘤1例
横结肠脂肪瘤误诊结肠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