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性教学课堂协作模式构建

2014-04-29王冬玲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游戏性管理学实践性

王冬玲

摘要:将游戏性教学设计的理论构建运用于现实的管理学教学中,一方面旨在检验游戏性教学设计系统的有效性,即游戏性教学设计是否能真正引发学习体验,是否能有效提升实践性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知识的内在意蕴;另一方面旨在为进一步修正和改进游戏性教学设计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游戏教学管理学课程模式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学理论的繁荣以及新管理学方法的产生,使得管理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拓展。管理学自身的发展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管理学教学的本质特征,重新审视管理学教学与企业现实管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管理学理论应用能力成为当前管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游戏性教学设计的理论构建运用于现实的管理学教学中,一方面旨在检验游戏性教学设计系统的有效性,即游戏性教学设计是否能真正引发学习体验,是否能有效提升实践性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知识的内在意蕴;另一方面旨在为进一步修正和改进游戏性教学设计提供现实依据。结合游戏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及管理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本研究构建了促进学生实践性思维发展的管理学游戏教学模式的系列设想。这一系列设想包括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的构建、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思维程式的构建以及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管理学游戏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构建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

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的构建是管理学游戏性教学的基本前提。有效的管理实践性问题是知识结构、特定情境、认知水平、学习体验与教学逻辑的有机整合。由于管理实践性问题依存于特定情境,其解决过程涉及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和较为广泛的知识领域,因此可以从不同认知成分的角度构建纵向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从不同知识领域的角度构建横向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

1.构建纵向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以强化实践性思维

纵向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的构建是以管理实践性思维的核心成分为前提的,即完整的实践性思维涵盖问题意识、信息统整力、思维发散力以及思维情境化四种成分,通过对这四种成分的针对性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思维。鉴于此,旨在训练管理实践性思维的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主要包括四类问题:(l)提问型实践性问题,即能够引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实践性向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2)条件型实践性问题,即将问题焦点聚焦于增删解决条件的实践性问题,以训练学生信息搜集、筛选与整理的能力——信息统整力。(3)方法型实践性问题,即将问题焦点聚焦子构建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实践,以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发散力。(4)结论型实践性问题,即将问题焦点聚集于得出符合现实情境的问题答案的实践性问题,以训练学生将问题结果与现实情境进行不断对比,最终得出符合现实情境的问题答案的思维能力——思维情境化。

2.构建横向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优化实践性思维

横向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的建构是以实践性问题解决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为依据的,旨在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更具弹性与活性的知识经验,从而有助于实践性思维的优化。具体而言,横向管理实践性问题系统主要包括两类问题:(1)单元型实践性问题,即主要整合某一单元内的知识点去解决的实践性问题,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知识内容以及己有的知识经验以实践性问题及其解决为核心整合起来,从而优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经验。(2)学科型实践性问题,即整合管理学学科不同单元间的知识点去解决的实践性问题,既可以是同一主题不同单元之间的知识整合,也可以是不同主题不同单元之间的知识整合。总之,学科型实践性问题旨在建构单元或主题间不同类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以使整个学科内的知识点可以打破单元的局限而自由得以优化。

三、构建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的思维程式

实践性思维的训练依承于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而实践性问题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与“不确定性”,这使得实践性问题解决具有明显的多元性、情境性、体验性与反思性。因而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的思维程式必定与管理学常规问题解决的思维程式有所不同。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思维程式受启于实践性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即“问题表征、选择与生成解决方案、实施与评价解决方案、调整解决方案”,因此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思维程式主要体现为“四步多层反思”的思维程式。其中,“四步”代表管理實践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四个思维阶段。“多层反思”代表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三层反思过程。一层是问题解决中各阶段的阶段性反思(以监控1表示),二层是问题解决没有达到“最优”后的追踪性反思(以反思2表示),三层是问题解决成功后的整体性反思(以回顾3表示);“多层反思”也代表每层反思中的下层反思过程,比如一层阶段性反思中的监控1.1、监控1.2、监控1.3,二层追踪性反思中的反思2.1、反思2.2、反思2.3、反思2.4。事实上,也只有“四步多层反思”的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思维程式才能既充分关照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的多元性、情境性特征,又凸显学习体验与元认知在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中的巨大作用。

2.在问题表征的基础上构想与选择解决方案

对于管理实践性问题而言,解决方案确实具有多种可能性,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或立场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的表征与理解,再加上问题解决者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因而对同一个管理实践性问题生成不同的解决方案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不同解决方案的生成与可能并不意味着每一种方案都能有效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随便采用哪一种方案都行。解决方案的选择必须让各方受益者认同。也就是说,所选择的解决方案必须让他人信服和认同。为此,问题解决者必须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辩护和评判,以找出最具说服力的优良解决方案。而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辩护和评判的过程不仅需要问题解决者不断监控、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解决方案,还得站在评价者的角度将自己的方案与他人的方案不断进行比较,这一比较、辩护和评判的过程便是元认知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3.对最优解决方案进行实施与评价

通过比较、辩护和评判选择出最优解决方案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实施与评价了。因为企业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具有惟一正确性,虽然通过各方比较与理性辩护或经验选择,得出了一个理性上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但这仅是暂时的最优方案,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终”的优良方案。毕竟企业管理问题太过复杂,不通过方案实施与评价这一环节,我们很难对其能否消除问题的原因、能否满足问题的限制条件、能否使各方得益者真正接受、能否解决全部的问题、是否存在比这个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案等实际绩效做出评判。因此,对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检验与评价解决方案是否有效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开展需要问题解决者不断监控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以从实施过程中判断解决方案的实际绩效与不足之处。

4. 在方案实施与评价反思中调整解决方案

如果解决方案的实施具有良好实际绩效,能够较为圆满的解决企业管理实践性问题,那么现行的优良方案就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在解决方案的实施中发现此方案还存在诸多问题,还不能有效解决实践性向题,这就需要对现行的优良方案进行反思与调整。由于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颇为复杂,还需要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辩护与评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解决方案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对现行优良方案的反思过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按顺序开展。假设问题解决者的方案实施过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问题结果却有问题,那就需要依次展开四个方面的追踪性反思,即反思2.1——对“对各方案进行比较、辩护与评判”环节进行反思,反思2.2——对“构建相应的管理学模型”环节进行反思,反思2.3——对“构建问题的各种可能状态”进行反思,反思2.4——对“理解材料信息”环节进行反思。当然,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的追踪性反思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可以省略后续的追踪性反思,而直接从问题症结处开始遵循原有的思维过程进行问题解决。

四、构建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基于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思维程式的游戏性教学模式不仅要考虑管理实践性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解决,更要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实践性思维的有效训练以及积极情感体验的有效生成。为此,基于管理实践性问题解决的游戏性教学模式应是“七化”教学模式。即“教材内容情境问题气“问题内容多元表征化”、“表征内容方案构想化”、“构想内容有效实施化”、“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重述内容迁移实践化”。

1.教材内容情境问题化

顾名思义,教材内容情境问题化是指将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境结合起来,并且从中引发出具有强烈现实性与不确定性的管理实践性问题,以为训练实践性思维、建构知识意义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因此,情境意识与问题意识的凸显是这一环节的核心。而这一环节的关键则在于凸显教学主题意识,即既要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与核心要素,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与生命经历,更要把握住己知与未知的结合点,找准不懂的学生以及学生的不懂,以形成既体现教学主题又能真正引发学生探究的“真问题”。

2.问题内容多元表征化

问题内容多元表征化是指学生依据问题所处的具体情境,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从不同角度对问题内容进行问题理解,更重要的是还要运用相关的管理学知识。因此,凸显理解意识与管理学方法意识是这一环节的核心。而这一环节的关键则在于凸显教学情境意识,即通过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容、积极的实践性问题解决氛围,以及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导与帮助,来促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企业管理感受的活化,使学生能够从个体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感悟来理解实践性问题,实现己有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情境的反复关联与双向建构,从而生成各具特色的问题理解。

3.表征内容方案构想化

问题内容多元化表征是连接教材内容情境问题化与表征内容方案构想化的中介环节。也就是说,表征内容方案构想化是基于前期的多元表征来构建合乎情理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在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要生成各自的解决方案,而且要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辩护与评判,并从中选出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优良方案。因此,凸显角度意识与辩护意识是这一环节的核心。而这一环节的关键则在于凸显教学外化意识,即引导学生选择某一立场去分析问题、构建方案,并且为构建的方案寻找与梳理辩护理由,引导学生不仅要构建与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案,分析他人可能的立场、方案与理由,进而将自己的方案与他人的方案进行评析,最终生成一个较为合适的优良方案。

4.构想内容有效实施化

经过比较、辩护与评判,得到众人信服与认同的解决方案就在这一环节得到有效实施。事实上,构想内容有效实施化就是将选择出来的优良方案加以操作化、实施化。从逻辑上讲,这一过程是“依葫芦画瓢”、照章办事,应该不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节省时间为由将这一环节省略或让学生课后去做,但是实践性问题通常比较复杂,即使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与变化。即便方案实施中不会出现新的情况与变化,方案的有效实施过程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得的学习与体验过程。因此,构想内容有效实施化旨在凸显操作意识与体验意识,其关键在于凸显教学活动意识,即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开放、真实与自由的活动情境,使其能够亲身将选择出来的方案付诸实施,以检视方案的优劣并体会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成功与失败。

5.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

构想内容有效实施化的过程既可能带来成功的愉悦、愉快的体验,也可能带来失败的挫折。但是,无论是方案实施后的成功还是存在其他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方案实施之中与之后都需要对整个前期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如果方案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那么需要反思与评价的是前期工作的成功之处;而如果方案还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就需要依次对前期的各项工作展开反思与评判,进而找出导致方案失败的原因以及方案改进的办法。因此,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环节凸显的是反思意识与评判意识。有效进行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的关键在于凸显教学反思意识,即帮助学生尽快平复问题解决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失败感,使其有意识地对整个实践性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进行不断反思与评判。

6.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

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侧重于对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与评判,而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侧重于对上述环节中个体通过反思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表征。也就是说,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是指对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环节所获取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头脑中进行重新表征,这种表征更具抽象性与结构性,其结果是形成概念化的知识结构,个性化的独特经验。因此,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凸显的是内化意识与重构意识。有效实施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的关键在于凸显教学内化意识,即不仅使学生明白知识的内化是知识学习、智慧增长的关键环节,而且使其明白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与表征是内化所学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重组与表征,要给学生留足时间使其有机会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与表征。

7.重述内容迁移实践化

经过表征重述的知识都是概念化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迁移性。重述内容迁移实践化是指将表征重述所获得的概念化、迁移性强的知识用于其他实践性问题解决中,这既是知识外化与应用化的过程,也是知识巩固与提升的过程。实质上,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學会迁移,学会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情境与工作情境当中,而教师教学也指向于学生学会迁移,即“为迁移而教”。因此,凸显迁移意识与应用意识是重述内容迁移实践化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法]埃德加·莫兰.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张传隧.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实际回顾与前瞻.教育学.2002(6).

[4]邓友超.“教育如游戏”论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5]钟启泉.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教育研究.2006(5) .

[6]石鸥,赵长林.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2004(6).

猜你喜欢

游戏性管理学实践性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游戏性练习法在短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回归儿童本性 让音乐课更有情怀——小学音乐游戏性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