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与李斯特作品之对比

2014-04-29梁佳慧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0期
关键词:萧邦民族精神音乐创作

梁佳慧

摘 要:萧邦生于波兰,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20岁来到巴黎,成为震动欧洲的青年作曲家;李斯特是匈牙利人,12岁就到了法国,在那里形成了他的哲学见解和艺术观。萧邦和李斯特都是浪漫主义音乐潮流的中心人物,也是较早将东欧民间音乐语汇融入西方艺术音乐的艺术家。

关键词:萧邦;李斯特;民族精神;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1

一、萧邦的音乐创作

萧邦的音乐既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高贵的诗人气质,是历史上最有独创性的音乐家之一。她本人是大演奏家,所作之200余首作品,除17首歌曲、大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与人声或其他乐器的组合外,全部都是钢琴曲。包括3首奏鸣曲、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即兴曲以及前奏曲、夜曲、练习曲、波兰舞曲、圆舞曲、玛祖卡等多首。在这一领域里达到了浪漫主义的最高成就。

萧邦音乐的民族性格,早在华沙时期创作的玛祖卡、波兰舞曲、夜曲、《波兰名歌幻想曲》和《克拉科维亚舞曲回旋曲》等作品中就显露出来。即使是传统的古典音乐体裁,如奏鸣曲、变奏曲以及协奏曲,亦结合以波兰民间音乐的音调节奏,《a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就是玛祖卡的特点。

他赋予玛祖卡、波兰舞曲、圆舞曲以极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玛祖卡是与波兰民间音乐联系最为密切的体裁,有的舞蹈性较强,如《F大调作品7之1》,被称为“小犹太”的《a小调作品17之4》,《C大调作品24之2》;有的带优美的抒情性,如《b小调作品33之4》,《a小调作品68之2》等。它们的旋律风格独特,常建筑在大-小调交替的基础上,和声含有增4度和大7度。波兰舞曲的创作贯穿他的一生。

据考证《d小调波兰舞曲》(作品71之1)是15岁时的作品,它与早期的一批波兰舞曲都有胡梅尔、韦伯华丽纤巧风格的影响。作品26的两首已显露出刚毅的性格,特别是《降e小调作品26之2》篇幅大大扩展,有戏剧性的对比因素,和声复杂,音响宏大。作品40亦包括两首,第一首常被成为“军队波兰舞曲”像一首凯旋进行曲;第二首在深沉的悲剧性中透露出坚定的性格;《作品44》和《作品53》表现了对祖国过去辉煌历史的回顾和对繁荣昌盛前途的憧憬。晚期的《幻想波兰舞曲》虽充满了悲痛感,在曲终之前仍有壮丽的颂歌出现。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人物之一,萧邦赋予古典奏鸣曲套曲以深刻而鲜明的思想内容。3首奏鸣曲的第一首作于华沙时期,尚不成熟。《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有强烈的斗争精神,第三乐章引用他在华沙起义失败后写的一首《丧葬进行曲》,曲中出现为死难者送葬的沉重步伐和丧钟敲击般的形象,也有内心无比悲痛的歌声。《b小调第三奏鸣曲》情绪乐观明朗,萧邦还将原用于交响曲、奏鸣曲和室内乐套曲的谐谑曲发展成独立的、较大型的钢琴音乐体裁,4首谐谑曲内容丰富,音乐十分感人。

二、李斯特的音乐创作

钢琴音乐是李斯特重要的创作领域。他是一位技艺超凡的演奏家,国际性和大演奏家的音乐生涯,使他的钢琴音乐包含多种因素。在旅行演奏的年代里,吧贝里尼、威尔第的歌剧,贝多芬、柏辽兹的交响曲,舒伯特的歌曲改编成钢琴曲演奏,既起到推广名曲的作用,也把声乐和管弦乐语汇移植到钢琴上,扩展了钢琴的表现力。根据旅行印象创作的3集《旅行年代》包含多首乐曲。第一年“瑞士”从大自然汲取灵感,如《威廉退尔小教堂》、《华伦斯坦湖上》等;第二年“意大利”大多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如《彼特拉克14行詩》、《但丁读后感》等;第三年是晚期作品,反映出李斯特对和声语汇及其他作曲技法的探究。

19首“匈牙利狂想曲”大都具有吉普赛人歌舞的音调节奏和结构特点,有华丽的技巧和火热狂放的感情表达。数集“练习曲”反映出他钢琴音乐风格与演奏风格的联系。他们技巧艰深,不少带有标题(如《超级练习曲》中的“马捷帕”、“鬼火”、“狩猎”等),不仅要克服极困难的演奏技巧,还要表达标题提示的意境。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均把多乐章套曲形式加以综合,在结构上有所创新,特别是《b小调钢琴奏鸣曲》,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受萧邦影响。他几首融化了萧邦的创造,在炫技性演奏上有更大的发展。如前所述,他在钢琴音乐中引入了交响性和歌唱性因素,以及模仿小提琴跳弓,大量运用大音程跳跃,两首交织弹奏歌唱性的内声部,模仿民间乐器快速的同音反复因素。

作为一位钢琴演奏大师,李斯特在写作管弦乐曲之初未能很好地掌握管弦乐乐法。他需要有助手。先后有康拉迪和拉夫在他指导下为缩谱配器,她自己再修改定稿。

李斯特是继柏辽兹之后最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首创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交响诗。交响诗这一名称,可能是指这类作品并不严格遵循古典结构,标题均含有诗意。因为,他在1848年—1858年之间写的12首交响诗,以及1883年写的最后一首,都是或表现某种思想意向,或因诗歌、戏剧、绘画引起灵感。

同时应该注意到,肖邦的音乐和李斯特的音乐相比更加复古,分析肖邦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在表面上看似随意、即兴的优美旋律,其实都是经过肖邦仔细考虑和精心设计的,有着很强的逻辑性(这正是令人惊讶和感叹的地方),只有肖邦的钢琴作品达到了即巧夺天工,又浑然天成的完美境界。然而,李斯特的作品则是指向未来的,在他手中发展成熟的动机变形的手法,逐渐成为了后来构建浪漫主义宏伟大厦的标准之一,对后人影响很大,特别是一代音乐巨匠瓦格纳。当然他晚期的许多小品如《喷泉》也能反映出他对印象派音乐的一个引导,是印象派音乐的先驱之一 。

猜你喜欢

萧邦民族精神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有一天 人们是否会再想起你
Happy Moment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