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反思性教学的有效做法

2014-04-29汤章涛

知识窗·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例研讨预设

汤章涛

波斯纳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教学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只积累经验是不够的,还应该剖析和研究经验。对于教师来说,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和冷静的思考和总结,是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会反思的教师才是会教学的教师。

一、在反思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反思”指教师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设计方案是否有效地解决问题,思考改进措施,生成新的问题与困惑。教师应把“反思”和“问题”贯穿课例研讨的始终,上课前对追踪问题进行反思——“这是不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堂上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体验和探究过程吗”,下课后对教学成效进行反思——“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每位教师畅所欲言,说思路、说策略、谈不足、谈亮点,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评课教师结合课例,即自己的教学实践,谈本节课的“立足点”,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等。评议后,每位教师或写案例分析,或写教学反思,反思一下是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是教学策略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反思一下是教学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在反思中研修课例

教师每天都要接触与实施课例,虽然课例是教师教学必备的工具,但又常常令教师困惑不解。笔者认为,课例研究是一线教师走进课改的帮手,是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课堂教学的录像或教师曾经施教过的课例,教师可以此为起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开展有目的而不盲目的、有主题而不随意的教研活动。借助课例这一载体,教师能深度反思、研究和分析课例:首先,反思提供的课例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距有多远,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改进,从而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施教程序,进而确立个性化的施教方案;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对比,寻找差距,寻求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

以课例为载体的反思活动,能够让教师走进教研、参与教研、投身教研。这样的反思过程充满了先进的理念、交融的智慧,教师只有以不断反思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创新,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在反思中开展研讨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开展了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交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在内容上,教师不仅安排了各门课程的现场教学,而且注意研讨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在活动中,教师着眼于研讨的实用性,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解决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执教教师“说课、上课、反思”,听课教师则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专家或课改指导组负责人点评,形成“备课——说课——上课——反思——评课”的教学研讨流程,实现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在课后集体反思

(一)课后集体反思的意义

反思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一种有效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运用于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了基础。集体课后反思的参加人员主要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

(二)课后集体反思的实施原则

1.“三定”原则

“三定”原则是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三要”原则

“三要”原则的内容包括:一要对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对比;二要对制定的教学目标本身进行反思,反思制订的课时目标、单元目标乃至模块目标是否与新课程的总体要求一致,是否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否超越了本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三要以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观摩为基础,加强与外校教师乃至外地区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3.“六思”原则

(1)思考成功点

反思成功点就是将达到教学预设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课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合理的时间分配、机智灵活的回答、典型新颖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辟的归纳概括、完美的课堂小结等精彩片断回放、记录,以备使用。

(2)思考失败点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教师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也不可能准确无误地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都属于教学的失败点。而教师就要反思这些失误,引以为戒,才能改进,有所提高。

(3)思考遗漏点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做到更好,就必须不断反思过去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分析自己失败的教训,查找遗漏的地方,把专业化成长与发展、赋予课堂教学活力当作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4)思考补救点

只有经过全面的回顾与反思,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最后进行必要的归纳取舍,对预设进行修改和完善,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才能使教学走上高效循环的道路。

(5)思考改进点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并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文化底蕴、教学策略和人格魅力。提问指向不明,“误导”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简单、低层次的问题看似活跃了课堂氛围,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啊、嗯”等口头禅以及频频看表、摸鼻尖、摸嘴唇等小动作,都是教师必须改进的地方。

(6)思考创新点

学生只有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才能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个体知识体系之中,并培养创新思维,对知识产生新的领悟,逐步培养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過:“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话非常正确,其用意就是鼓励教师珍惜反思、重视反思。真正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下来,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课例研讨预设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课例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