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出新知,探究体验促成功

2014-04-29李娜

知识窗·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杯容量情境

李娜

教育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以发现、尝试、操作为主的数学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究答案,自己去体验成功,生动形象地获取真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抓住问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灵活运用教学艺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生疑问,充满兴趣竞求知。

1.故事引路

在教学“平、闰年”时,笔者先利用故事蕴疑:“今天,丁丁参加了姥姥的生日晚餐。姥姥向丁丁感慨道:‘今年你15岁,已经过了第15个生日,可我头发都花白了,今天也才过第15个生日啊!丁丁一听好奇极了,缠着姥姥追根究底起来。”看着学生疑惑的眼神,笔者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丁丁,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有的学生问:“按理说每年都有一个生日,姥姥那么大年纪,怎么可能只过了15个生日?”有的学生问:“姥姥的生日到底是在哪一天啊?”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简短生动的故事情境,一方面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握住发现问题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寻疑解问的活动中。

2.实践促进

“实践出真知”,学生对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印象最深、记忆最牢,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寓活动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在亲手操作、亲眼观察、亲口表达、亲耳倾听、亲自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笔者让学生事先收集弹珠、魔方、易拉罐等物体,在课堂上进行归类,并给各类物体命名;接着,让学生在摸、看、比、说的过程中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与球等形状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拼摆图形,巩固对这四种形状的认识。又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笔者创设了“跳蚤市场”,模拟了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不仅轻松掌握了元、角、分的知识,而且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提供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乐于为学生提供“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新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射线和角”时,笔者为四个学习小组提供了各不相同的活动角:①角的两边都很短;②角的两边都较长;③角的两边都很长;④角的一边长,另一边短。在学生自由摆弄活动的角和边,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趁机提出了导向性问题:①怎样才能把角变大?②怎样才能把角变小?③角的大小与什么条件有关,与什么条件 无关?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组内操作、比较、讨论,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一定义。

授人以“鱼”利有限,授人以“渔”益终身。创造性的自主实践,不仅帮助学生个性化地领会了新知识,发展了探究能力,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成功乐趣,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1.注重过程促“体验”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就感,一次小小的胜利足以激起他们继续奋斗的信心,多次的成功体验更能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数学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体验、探索”,感悟成功乐趣,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突出教学的“过程性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甜蜜。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片断如下:

教师说:“(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请问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多少毫升?对于‘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这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1说:“1个大杯的容量是3个小杯的容量。”

学生2说:“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教师问:“那么,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有没有替换的方法?

学生说:“有。”

教师问:“怎样替换?”

学生1说:“可以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

学生2说:“可以把3个小杯替换成1个大杯。”

教师说:“请你们画一画替换的过程,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就行了。画好之后,再列式解答。”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点拨。)

手脑并用动手“做”,把替换的过程画出来是学生思维的外显过程。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情境中产生了探讨、解决问题的心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画图感悟思考,经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清晰地认识了替換的方法和操作过程,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关键,促进了知识的内化,解决了问题,体会到运用替换的方法可以使题目变得更简单,即由两种量变成一种量。

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我能行”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我能行”带来的喜悦感,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成绩的驱动器。在体验过程中,知识得以掌握,技能得以形成,并且还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种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将促使学生去追求更大的成功,由数学学习者真正成为一位数学爱好者。

2.赏识评价促“体验”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全部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以赏识为主的积极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求真知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与乐趣。

如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说说某次数学活动的收获、感受,说说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等。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是对学习情感的评价,还可以肯定某位学生的闪光点,鞭策、鼓励学生。这样的评价,教师只需适当点拨,便能使学生在被他人赞赏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增强他们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进一步把主动探究作为学习生活的第一乐趣。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笔者认为,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只能在实践中体现其本质内涵,彰显其智慧的灵光。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程度的强弱,教师的全部劳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勤观察、善思辨、勇创新,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数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猜你喜欢

小杯容量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趣味小杯垫
SnO2纳米片容量异常行为的新解释
趣味小杯垫
2015年上半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916万千瓦
201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470万千瓦
大杯?小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