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击败日本关东军真相
2014-04-29颜昌海
颜昌海
与历史教科书所讲的不同,1945年苏联杀入中国东北并非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军杀入东北,虽然也有战略上的象征性意义,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趁火打劫”。
关东军主力调回本土防守
1945年8月9日,在德國法西斯失败3个月以后,苏联红军杀入中国东北。不过,150万精锐苏军面对的,并非传说中的日本关东军主力。
到了开战前,关东军纸面上拥有24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部分边境守备队等。算上在远东战役全部作战地域,日本陆海军约68万人,其中关东军57万(包括在朝鲜的6万)。
当时,老关东军20个师团已被抽调到其他战区,其中大部分调回日本准备参加本土防卫。到了战争临近的7月份,关东军还在扩编,征召了25万在东北的日本侨民入伍。此时,关东军的八成部队是1944年以后编成、没有作战经验的新部队。
日本大本营知道自己的底细,在战事临近的1945年5月底,对防御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企图以“满洲”与朝鲜为整体,进行全面持久的战争。
苏军大城市一个没占
苏军杀入东北的远东战役是在递交宣战书的1945年8月8日零时(莫斯科时间)开始的。远东苏军分成后贝加尔、远东第一和远东第二等三个方面军。
日军的战略调整让苏联各路军队没有受到太大的抵抗。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承认,并没有遇到日军主力。其他两个方面军上演了相同的故事,留下部分部队围攻日军边境的筑垒地域,其他部队向纵深切入,基本没有遇到激烈的抵抗。苏联人最大的敌人是道路、河流、气候以及后勤。
在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时,远东战役的战线大致从西到东是,克什克腾旗(内蒙古赤峰西北约150公里)—突泉—洮南—兴安盟—海拉尔—孙吴—宝清—林口—牡丹江。
由这个战线可以看出,虽然苏军号称各条战线高歌猛进,但到了此时,东北包括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沈阳、通辽等在内的所有大城市均没有被苏军占领。日本在包括海拉尔、索伦、富锦、佳木斯、绥芬河、东宁和牡丹江等的边境筑垒地域和枢纽地区都进行了顽强的守备。日军只有9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的部分部队与苏军发生了交火,其中只有4个师团以及边境警备队遭受了重创。
苏军拒绝立刻接受投降
关东军在8月16日下午4时接到了日本大本营关于全体陆海军部队投降的命令。关东军司令部立刻向各部队传达,同时向苏联方面请求停止战斗。
苏联为了占领更多的地方,竟然拒绝立刻接受投降。苏军总参谋部发布声明称,天皇的投降通告只是一般投降书,以日军还在抵抗为由,继续战争。
到8月18日,大部分地段上的日军已经开始投降,只有部分失去联系的边境堡垒坚持战斗。比如,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日军虎头、东宁等要塞继续抵抗。
8月19日,苏军以空降兵对长春和沈阳进行占领。
整个战役的结局是,苏联声称俘虏日军59.4万人,击毙83737人。这也就是说,在计算战果的时候,苏联人将战后投降的整建制日军也计算入内。而按战争史研究惯例,战果应指在作战中导致敌方伤亡、俘虏与投降者,而不包括因国家战败而成建制投降者。
总之,苏联军队在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关东军放下武器以前,在东北战场没有攻克任何一座大中型城市,并没有击垮日军的抵抗,甚至连日军的核心防线都还没有接近。这就是所谓“苏联解放东北”的真相。
(摘自《炎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