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2014-04-29卢爽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就业校企合作高校

卢爽

摘要:高等院校与地方企业通过学生就业这条纽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企业对高水平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就业率的目标,成为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梳理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提出现有校企合作方式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一些弊端,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就业 校企合作 高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技术的竞争、客户资源的竞争,演变为对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企业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直接来源,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提高高校就业质量,使学生一出校门即可在职场中独当一面成为高校就业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除一些知名企业开展“管理培训生”项目,雇佣优秀高校毕业生,对其进行为期1-2年的职业培训后再正式执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因更需要在短时间内即能够独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士,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供大于需。“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优质毕业生” 成为各大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拓宽高校经济来源,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顺利对接。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高校通过设立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意识,并制定校级、院级规章制度,激励教师充分利用手中的社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更多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各地方高校将校企合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期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达到学校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企业招聘到优秀人才的双赢目标。从目前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合作方式:

1.企业家进课堂

专业课授课教师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邀请企业管理者对理论教学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授课,或者直接外聘已退休具有较高学历的企业家进行某一门课程的系统教学,用亲身管理经验更生动的开展理论教学。例如厦门大学请企业家开设的“创业选修课”,辽宁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均开展企业家进课堂系列讲座,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具备第二手的实践经验。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第一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帮助学生认知与体验社会、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塑造优良人格、培养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高等院校将校企合作融入第二课堂活动,由企业提供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同培训,双方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未来择业就业的能力。与注重理论教学的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教学是本着学生自主自愿的方式开展,在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上更加灵活,学生可利用寒暑假进行,在时间相对较长的实践活动中,更深入的融入职场生活,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可被合作企业留用,实现毕业到就业的顺利过渡。

复旦大学通过学生社团、体验式教育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增强社会实践吸引力;通过项目库、导师库、人才库和实践讲师团为实践项目提供全程指导,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同步提高。

3.以大学为平台举办各种企业论坛

学校为促进校企合作开展研发项目、鼓励企业吸纳本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在每年度都会建立平台,邀请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构人员走进高校,对时下的经济热点以及企业出现的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些论坛性质的会议一般都可面向教师、学生进行。学校在这样的论坛中扮演组织者的角色,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借助会议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机制,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

4. 开展校园竞赛,实现校企合作,选拔优秀人才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各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生竞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职业技能平台,通过企业资助或聘请企业家做评委等形式举办各种竞赛检验技能平台教育质量,深化校企融合,培养选拔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5. 与企业合作成立独立学院

建立独立学院、实现更深化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多的在高职高专三本类院校采用,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等学校在此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均采取了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师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模式,都非常注重教学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更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最终成为企业的一员。

6. 走“产学研”道路寻求高层次的校企合作

除了成立技能培养类型的校企合作外,更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来自于“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协调校内资源,拓宽与地方合作、企业合作的领域,通过产学研推动核心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该种方式的校企合作始于学术研究层面,因此参与者多为研究生或者特别优秀的本科生。

复旦大学的“创业生态链”建设,北京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实施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与美国苹果公司的合作,都是校企项目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典型范例。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技能平台,開展各种实践活动,向企业和社会推出优秀毕业生,实现毕业到就业的零转换。但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中往往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校企需求差异大,合作难以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拓宽专业技能平台,开展校企合作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学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实践。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需要的是能快速成长、马上适应需要的专业人员,需求不同导致出现高校培养人才的长远性不匹配企业需求人才的迫切性的情况。一方面校企合作建立起来的企业实训基地没有聘用应届毕业生的计划,另一方面毕业生倾向于实习后就地从业,双方存在的矛盾使得实习基地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2.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重实践、轻理论

由前述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可看出,无论是企业家进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均是从专业知识或者实践方面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但是校企合作延伸出的课程很少就学生的就业观展开。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高校需为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该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但开课教师多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授课教师本身并不具备丰富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教学不免脱离实际照本宣科,对不同的专业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有时更误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3.利益为导向,校企合作表面化

前述的一些校企合作方式,如第二课堂、企业家进课堂、学生竞赛、合作研发项目等,学校和企业立足于自身利益,往往忽略了促进学生就业的初衷。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以获得企业资助为目的,开展各种学生竞赛和科学研究;而企业以获取科研成果或在学生中开展宣传销售为目的,校企合作更像企业“冠名”。这一类型的校企合作,对于学生就业的促进程度不大,仅为学生提供了一般的校内实践平台,学生无法真正接触和了解企业。

4.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缺位

日本在1980年代提出“科技兴国”口号,为校企合作搭建桥梁,并制定相关制度,采取一些了优惠政策推动校企合作。经过几十年的成功发展形成“官校企”三方合作机制。而在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中,政府很少参与到校企合作、特别是普通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中,政府缺位,让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缺乏制度规定和优惠政策的鼓励。

三、建议与对策

校企合作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之一,因为运行中存在上述问题,很多合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以上校企合作在高校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

推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程改革,邀请合作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不同专业为在校大学生授课,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递良性而切合实际的择业就业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

2.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推行师资队伍建设

为弥补大学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匮乏的缺陷,高校应鼓励高校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到合作企业中去,改变原有的以调研为主的工作方式,真正沉入企业,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积累第一手的工作经验,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将实践用于课堂教学,借助校企合作建设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3.举办面向学生的校企合作论坛

校企合作论坛作为拉近高校和企业,学生和企业距离的桥梁,应当不局限于企业与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而应进一步拓展交流平台,让更多有意愿的企业与师生分享职业经历和人生感悟,接受创新思维,有助于企业发掘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

4.与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应选择有意愿聘任应届毕业生的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在参加实习或实践活动后有机会在企业任职,直接完成从毕业到就业的过渡。避免学生实习后重新择业、就业,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

5.政府补位校企合作,形成校政企合作模式

政府作为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纽带和推进器,应完善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同时鼓励地方高校形成合作联盟,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等,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黄汉昌.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文教资料,2008 (20): 168-169.

[2]李明惠, 陈周钦, 卢晓春等. 基于行业共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索——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高教探索, 2009 (5): 92-96.

[3]青木昌彥.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http://www.rieti.go.jp/en/columns/a01-0047.html

[4]章怡.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2012.

[5]张志强.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4): 62-66.

猜你喜欢

就业校企合作高校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