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四步”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点
2014-04-29何艳
何艳
摘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展、评、练”的四步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不断的尝试与调试中,四步教学模式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具备可操作性。
关键词:“四步”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实施键点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33-1
一、“学”出层次性
教学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一个个生动的个体,学生在接触一个陌生的内容前有不同的基础,可能产生许多“别出心裁”的想法,教学如果搞“一刀切”,那么学生的创造性就容易被抹杀,许多不期而至的精彩会遗憾错过,所以在“导学”的时候,教者应当在提供内容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孩子的了解,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供学生去研究、汲取、探究,让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学习内容面前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准确找到自己在课堂上应当关注的要点,这样有的放矢的“导学”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苏教版六年级《认识比》的学习,我在设计导学案时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去认识数学上的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与比有关的知识,同时还提供了生活中的比,比如体育比赛的比分,让学得轻松、清晰的同学可以加强对比的本质内涵的认知。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有的学生只能粗浅地认识到比的形式,有的能将分数和除法的相似经验迁移到比的认知上,接触到比的内涵,更有的学生能辩证地认识比,应用比。那么在课堂上学生间的交流就会比较有层次性,相互之间能提供帮助,促进全体的共同提升。
二、“展”出主动性
教育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的,但是融洽的教学会提供给不同学生相同的展示舞台,所以在学生经过“学”的过程,有所发现有所思索时,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展示汇报的环节中,哪怕一些学生的发现相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有些单调甚至粗浅,但是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别人的肯定和重视一定会使他本人受益匪浅,而且一定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到有着相同相似认知的学生,形成一个良好关系的讨论组,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学生能够主动地展示自己的发现,不仅可以说明学生对于课堂的高度参与,还证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积极情感,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艺术地掌控课堂,用积极的策略引导成果的展示和问题的提出。一般而言,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使得呈现出来的问题尽量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有的问题学生在别人的点拨下立刻就能解决,有的问题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甚至是引发认知矛盾,引起激烈的争论,然后由教师提供必要的点拨和帮助。展示的过程就是一个“聚焦过程”,将展示的结果放大在众人面前,不管你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正确的,只要是有意义和有学习价值的问题,都是值得大家关注的,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滋味,学得深入而深刻。
三、“评”出微体验
在开放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应当占据教学中的绝对权重,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或缺,在“评”的环节,教师应当充当“主持人”,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同时,对于特点显著、意义重大的问题,教师要作恰如其分的点评,要在评议中解决学生的困惑,带学生到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很多时候,教师到位的点评会让学生得到微体验,充满“正能量”。
在苏教版六年级《假设的策略》教学中,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条件下掌握了运用假设策略解决一般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师适时抛出话题:你认为这样的问题可以作多少种不同的假设,提出怎样的假设能够简化问题?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总结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能够有效规避混淆调整方案的问题,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学生经过教师明确的引导产生了方法优化的概念。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又以“一声哨响,鸡兔同时抬起一半腿”的假设带着学生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感受到数学解题方法的灵活性。这样的思辨课堂带给学生的也许不是巨大的能力提升,却在内定深处有了坚定的微观感受。
四、“练”出针对性
练习的环节在数学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可以巩固策略,进一步体会认知,更能在练习中去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性。时不时的“异曲同工”和“事半功倍”正是学生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是扎实的数学教学不能迷惑于拓展,一味地追求难、新和华而不实。练习的针对性才是最根本的,是学生最需要的。
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首先尽可能地运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这些练习都是编者在深思熟虑后留下的针对性强的练习,许多练习都能前后联系,相互呼应,彼此说明。如果有独到的创意和新意,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融入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在变幻的形式和丰富的体验中既累积必要的经验,也拓展出能力。好的练习一定能综合趣味性、针对性、挑战性、拓展性等多种因素,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总之,四步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当是人性化的,是灵活机动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时间和结构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将教学功能最大化。我们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也要及时总结经验,交流得失,为高效课堂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