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理学带动语文教学改革

2014-04-29刘芳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心理

刘芳

【摘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入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心理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走人了一个误区,教师照本宣科,教得死,学生死记硬背,学得死。教师设定的教學思路,忽略了给学生留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也很难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给那些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以鼓励。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我已不记得你给我们上的那些课文内容了,但我还记得你给我们看的电影,记得你在草地上组织的讨论.记得你带我们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时我们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这段话给我不少启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不喜欢按部就班式的教学,他们喜欢探索新的东西,希望尝试新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好奇感,这种新奇感能抓住他们的心,促使他们去思考和理解。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我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根据所教班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标新立异这个特点,重新组合了教材,把授课的主题改为“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调查报告”。引导学生从“案发背景”、“现场勘察”、“人物档案”、“有关人士采访”四个方面去解读课文。学生表现出的对细节的分析和对事件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符合这个年龄学生心理的教学法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学生们了解电脑,他们渴望尝试体验电脑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电脑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反馈的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共同感受,加深印象。所以我每个学期都安排少量的多媒体教学课。涉及的内容一般是朗诵、影视欣赏、作文互动等。多媒体电脑教学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手段更加多样。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为学生喜闻乐见。

(二)注重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增长。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大环境,更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合作共同参加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成长愿望才能得到满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教师应善待学生,特别是善待差生,要善于观察、倾听和沉默。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只是一小点,也应给予肯定,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当他们学有疑难或者回答迟疑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耐心的启发,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疑难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饱含尊重鼓励的课堂语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心理学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给学生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

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课外阅读。因此有必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我给学生定的课外阅读目标是:能阅读100万字以上的课外读物,阅读时间每天半小时左右,拥有家庭个人图书角(藏书量50册),掌握默读、朗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诗词。事实证明,有明确目标导引的课外阅读是有效的。

2.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由易而难地过渡,如由《读者》、《青年文摘》开始读。再到一些畅销易懂的书,再过渡到大作家的优秀作品和中外名著,这样能引导学生远离那些文化垃圾。老师还可根据教材,有计划地推荐书目。如放假时,可参考下学年的教材,列出涉及到的文学名著的书目。例如,为了配合诸子散文的学习,我向学生推荐《论语》、《庄子》等;为了配合古典小说的学习,推荐《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其中的1-2部。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适当推荐课内少有或没有的内容,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人类文化精神。如《音乐海》、《谈克隆技术》、《梵高传》、《文化苦旅》、《爱的教育》、《EQ情商》等人文书籍。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又避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和无序。同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分为词语佳句荟萃、格言录、名家逸事、人物点评、点滴感受几个板块,让他们读写结合,边读边积累。

(二)加强语文和学生世界的联系

心理学上有一条“就近吸引”原则,是说人们容易对身边事情感兴趣。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依仗语文为信息传递工具。有生活就有语文,两者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我要求学生每天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关心时事。还让学生人手准备一本“信息录入簿”,收集网络、书刊上查阅到的资料、信息,记录生活中听到的市井俚语,积累课内外书刊上见到的好词佳句,定期打印出学生的摘录,供同学欣赏、借鉴,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中学语文的乐趣。同时,也让语文用于生活实践,创设条件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我每学期都定出一个语文实践主题,如“家庭和语文”、“普通话与柳州话”、“市场上的语文”、“柳州奇石文化”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选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通过各种渠道,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经验、丰富了积累。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乐学的良好心境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学生由于成绩和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习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而教师平时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和焦虑,都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

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只会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去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心理学。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文仅从三个方面谈了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当然,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中,经常地、有意识地把心理学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作贡献。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中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