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一座缤纷的虹
2014-04-29张以兰
张以兰
摘 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朗读训练;重视范读;朗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加強对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以“趣”激“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不难发现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总是能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并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力,当在活动中表现得好获得教师的赞扬时,他们对该活动会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如此良性循环,因能力而兴趣,因兴趣而获得心理满足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朗读兴致缺缺,使得他们的朗读能力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提高,早读中也仅是应付了事。因此,朗读教学首先必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积极与学生互动,加强师生交流,让课堂充满温暖的阳光,让学生想读、乐读,在朗读中收获快乐,在朗读中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范读,感染学生
教师范读目的在于通过读让学生读准字、词、句,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进入角色,在教师范读中领略文本的情感意蕴,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范读中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注意体态语言,生动、丰富的表情会让学生更加情不自禁地跟随你的步伐,而且也更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如,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类情感浓厚的文章时,更需要通过朗读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出全国人民送总理的悲痛情景,感受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以读感染学生,为学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三、强化朗读训练,提升朗读能力
1.把握朗读基调,促使学生情感升华
要想读好一篇文章,就必须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才能在朗读中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一定要紧密联系文本,在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之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指导学生深刻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把握好朗读基调,在朗读中细细品味,获得情感的升华。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该文章的朗读基调就应该是低沉而缓慢,朗读时,还要根据小女孩每擦一根火柴的内心情感去读“由悲到喜最后绝望”适当的变化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情感。
2.在品味语言中获得朗读技巧的提高
朗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读中可以让学生获得说话的样本和写作范例,而这些技巧往往都蕴含在文章的字、词、句中。因此,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如,对那些感情浓烈的句、段进行朗读,这些句、段往往是作者某一个方面强烈感情的表现,通过朗读更能很好地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对那些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朗读,文章中有些句、段是一个重要知识点,蕴含着一些哲理,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反复的朗读,引领学生读中思考,才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美丽光彩。
参考文献:
陶二梅.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30).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中心小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