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优化与创新
2014-04-29樊桂英
樊桂英
【摘 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历来为各大教育家所争议,笔者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转变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创新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对其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更新教学观念,呈现充满激情的课堂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小学语文正是小学生刚刚接受规范化、系统化母语教学的起跑线,塑造自身个性的开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扮演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华民族下一代文化素养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展示了应有的途径。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师常常以自己和教参为中心,并把它作为评价学生对文本解读能力的唯一尺度,这严重地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及宗旨;这种做法忽视学生思维的个性差异,漠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吸收语文元素的个性化。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并非學习的奴隶,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新学生观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跟孩子们交往”,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沟通,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负担和顾虑,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安全、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目前,课堂教学方法异彩纷呈,整个课堂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的极少,大家都知道,语文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教材的选文文本几乎都用汉语言文字写成,据研究,汉语中的虚词除外,实词中的每个汉字一般至少有三种含义。正是语言文字的模糊性,造就了每位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不同,形成了“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结果。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语文学科的这种特殊性。在现代的课堂上,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教授《坐井观天》课文时,笔者在课前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把文本转化成卡通片,小鸟与青蛙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很少见过真正的水井、青蛙。笔者到实地拍摄了一口水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水井与现代的自来水塔有什么区别,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延伸,切换一个画面,假如把青蛙放在高耸的巨大无比的水塔里,让学生思考“青蛙的想法会发生变化吗?”等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但是毕竟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期,对每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旺盛,且他们大多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看问题和做事情都比较天真和幼稚。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把握分寸,点到为止。
三、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创建一个有活力、高效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都离不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否相适应;课堂信息反馈是否畅通与及时;课堂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效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出身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因此他们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例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笔者在课前就布置学生查阅鲁迅相关资料,包括鲁迅生活的年代,以及叙写有关青少年时候的其他的文章,并进行整理,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时,笔者对教师的讲课时间和学生交流的时间进行调控,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重点突出,疑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最后,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去辨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外貌,可以理解语言知识特点;分析动作,可以体会人物的心理特点;通过对比,可以区别人物的性格。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就会理解闰土这个丰满的文学艺术形象——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
四、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古语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要指导个性有差异的学生学会寻求获取知识的最优化途径;学会选择合适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最优化的学习过程;学会对自己学习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确实有非常大的难度。小学生人生阅历比较浅,思想单纯,天真,爱幻想,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好。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质疑,培养能力)逐步指导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由于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使用教学方法的不同,当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会不同,导致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临场指导;座谈会,调查访问,个别谈话,班组交流,印发学法规程和有关资料等等。虽然方法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总之,优化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还给学生一片蓝天,才能更好地构建理想与有效性兼容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