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选修课之歌唱教学
2014-04-29桂如梅
桂如梅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又一轮改革,高中生可以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选修课程,歌唱是最容易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音乐形式,它不受教学设备和所报学生人数的限制,最易于在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中开展。因此,探讨如何在选修课程中开展好歌唱教学课对高中音乐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着重从选课学生内心歌唱情感的激发、歌唱潜在能力的培养、歌唱音乐作品的选择及歌唱创造性的实践表演等方面来阐述这一课题。
关键词:歌唱教学;歌唱情感;歌唱技巧;歌唱信心;歌唱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又一轮改革,在高中教学中开展选修课成为热门话题。如何让选修课成为学生真正的第二课堂,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让这门课程成为既高效又有意义的课程,我想老师们都有思索过。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器乐毕竟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最优美的乐器,才会使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立足于本校的教学设施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高一选修课中开设了声乐(歌唱)艺术课。下面是我在教学中觉得可取的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以听入手——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歌唱课的学生从本质上来说已经对歌唱艺术发生或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在歌唱课上则应该为他们搭建健康歌唱、自信歌唱的桥梁。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他们的歌唱欲望,开启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在我歌唱的第一节课上,先将学生们引入聆听的海洋。如聆听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经典的童声合唱《孤独的牧羊人》,幽默动人的音乐旋律,诙谐技巧的演唱方式,纯净圣洁的童声魅力,交织为一曲和谐欢快的天使之声;聆听乌克兰著名男高音歌手维塔斯演唱的The opera song,明亮圆润通透,时高时低、时强时弱而富于穿透力男高音与纯音乐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使人深深地领略其中饱含着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
无怪乎有人将这首无词歌取名为《爱的奉献》;聆听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终曲乐章《欢乐颂》,庄严、肃穆的主题经过多次变奏后极具个性的男中音出现了,领唱、独唱、合唱、重唱几种演唱形式交互出现,将激动人心的欢乐主题推向了高
潮,整首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恢弘,作曲家那强烈地渴望自由、平等的人文理想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交响乐中加入人声的典范之作。如此等等,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一次次受到感染和熏陶,歌唱的兴趣与愿望随之流淌……
有了表达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愿望,才会有艺术的歌唱。因此在接下来的歌唱课上,我会选择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优秀声乐作品进行聆听与欣赏,比如:学唱《雪绒花》这首歌曲时,给学生欣赏原剧《音乐之声》中的演唱片段,联系故事情节,学生很容易理解歌曲是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然后他们学唱起来就特别地认真,歌曲情绪把握得也很到位。当然,有些单声部的作品教师可以亲身示范,教师充满自信、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最直观、最形象的效果,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增添教师的教学魅力。
二、以唱带练——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要想非常好地表现歌曲,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合理利用自身的条件,完整地表现歌曲。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歌唱技能的训练主要是练声,虽然也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的性不强,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歌唱选修课不是针对个人,在集体发声练习时,同一条练声曲有些学生能适应而有些学生不能适应,但这并不能说明不能适应的学生歌唱能力就有问题。因此新型的歌唱选修课,应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歌唱能力,《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學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把歌唱技能训练融入歌曲演唱中——练唱结合,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技巧,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多用“启发式语言”帮助学生体验技能方法的运用
如:“像似……”“……的感觉”,做气息练习时,我会和学生说:慢吸慢呼“像似闻花香和吹蜡烛”,快吸快呼“像似狗喘气”,快吸气“像似吓一跳的感觉”,打开喉咙做哼鸣时“像似口腔里含着一口水的感觉”;运用多声部长音练习让学生体会气息、音准、共鸣以及和声美与想象美的有机结合等等,通过日积月累训练,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用“以情带声”的歌唱方式提高学生歌唱技巧
经常启发学生将音色与情感、想象与情感、审美与情感结合起来,在歌唱过程中随着歌曲情感的变化而调整好自己的气息、音色与力度、速度的变化,同时也注意处理好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获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如:学唱《送别》这首歌曲时,让学生先去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的内容,然后试着分析歌曲该用怎样的音色、力度、速度来表现,学生分组学习,然后每组抽一个代表来演唱。经过学习、讨论,学生是这样来表现作品的:第一乐段“长亭外,古道边……”用柔和的声音、暗淡的音色和较慢地速度来表现寂静冷落的晚景;第二乐段“天之涯,地之角……”力度渐强,音色变亮,情绪转为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最后第三乐段再现开头的旋律,力度渐弱,音色转柔,加深了离愁别绪的主题。学生表现得很到位,有了对于歌曲情感的深刻了解和认识,歌唱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再如在进行和声片段或合唱歌曲的艺术实践中,要让学生体会音准与和声立体效果的形成,力度与音乐真切情感的表现等,如:尚德义的《大漠之夜》结尾部分音乐逐渐减弱,调式采用a小调,表现出一队骆驼逐渐消失在沙漠中,教师可让学生学唱这个片段来体会渐弱的力度所刻画出的音乐形象。
3.在与同学的“合作探究”中提高歌唱技巧
基于每个学生对歌唱技能的把握程度不同,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交流、协作的方式,强调合作探究学习,以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歌曲及所表现情感的体验感受。如:在面对一首新的歌曲时教师不要急于教学生该怎么处理和演唱歌曲,而是可以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索歌曲的难唱之处及特点,并找出应对办法。在进行某些歌唱艺术处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讨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出最适合的艺术处理方案。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判断力,教师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歌唱能力,可以体现在对其歌曲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上。引导学生从歌曲作品出发,理解作品。只有学生对歌曲作品有透彻的理解,才会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才能把歌唱的声音融合到音乐的情感之中。而在处理声音和歌曲情感的关系时,应该坚持声音服从于歌曲情感的表达这一原则,能够随着情感的变化去调整气息、力度、共鸣、速度、吐字、咬字等关键点,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歌唱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歌唱的乐趣,而且也能塑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让
他们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选材合理——增强学生的歌唱信心
我们从音乐鉴赏课可以知道,高中学生喜欢符合潮流的流行歌曲,因为熟悉。他们喜欢经久不衰的古典音乐,也是因为熟悉。他们喜欢贝多芬、肖邦等音乐家,还是因为熟悉,对于熟悉的音乐学生有亲切感。所以,歌曲作品的选材,也应该从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作品入手。如:反映校园生活的经典乐歌《送别》《栀子花开》;具有励志特点的流行歌曲《蜗牛》《最初的梦想》;反映青春生活、富有民族特点的《青春舞曲》《康定情歌》等等;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歌唱的声音条件是非常有限的,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对于“面向全体”的歌唱课而言,先应选择简单短小、容易上口、音域较窄的歌曲。要让学生在表现歌曲时做到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否则学生丧失了信心就会对歌唱失去兴趣。因此我在歌曲选材时,也特别注意选择一些与学生歌唱水平相适应的并对掌握和巩固歌唱方法有一定益处的歌曲,做到循序渐进。如:《送别》、二部合唱《雪绒花》、简单的四部合唱《踏雪寻梅》等等。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要使音乐属于每个人,就要重视他们在合唱中歌唱。而歌唱选修课是“面向全体”的声乐课,最适合的声乐练习形式就是合唱。因此,我尝试了以多声部训练的形式培养学生准确歌唱的能力,如:分声部视唱“do”“mi”“sol”的音高,互相倾听和体验和谐的和声效果,然后做一些变化练习;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母音练习;吟唱一些和声短句或合唱片段,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真实地感受音准与和声的立体效果。我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进展将一些合唱曲由演唱片段逐步发展到演唱一段或全部,如《踏雪寻梅》《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等,在学生提高歌唱水平、感受和谐美的同时,更造就了集体感和增进了友谊,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升华。
四、创造表演——巩固学生的歌唱兴趣
歌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能够直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并愉悦身心。对于高中生来讲,歌唱的表现过程就是实践音乐艺术的过程。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表演,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提供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而更进一步喜欢歌唱。
在歌唱课上,教师应从讲台走下来,以普通演唱者的身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某些歌唱艺术处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表演。譬如:在学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时,不仅要将原有活泼、热情的民歌风格表现出来,还可以在节奏、速度、音高、音调、和声上做一些变化和处理。有些小组推荐个人演唱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独唱表演;有些小组分声部以小组唱的形式进行合作表演;还有些小组在原有歡快的节奏上加以改编,将主题部分放慢加宽,副歌部分再回到原速,主题与副歌形成对比,从而更加体现出歌曲热情欢快的风格……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帮助,使他们在表演中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歌唱状态练习
后,教师可选择性地确定几首作品,要求学生根据全班参与、小组参与、个人参与的作品进行准备,等他们准备好后,用一节课时间把学生的演唱拍摄下来,再用一节课时间观看自己的视频,进行自我评价,肯定进步与不足,确定努力的方向,阶段性的镜头回放也适用于期中或期末的成绩考核,考生通过他评和自评确定自己的成绩,使他们在实践表演中逐渐进步。
业余时间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一些曲目进行编排和艺术处理。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声乐表演活动或者进行业余声乐考级,通过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在歌唱的同时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和满足感。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中的歌唱教学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定位歌唱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采用适合于本校学生特点,选择适合于歌唱选修课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教学,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关键。以上便是我在实践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心得体会,供同行们进行教学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陈缨,刘羚驹.高中音乐新课程歌唱模块教学浅见.中国音乐教育,2007(4).
[2]官思渡.高中歌唱模块教学要求与评价的思考.音乐天地,2010(3).
[3]曲娜.高中音乐教学之我见.中国音乐教育,2008(4).
[4]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5]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0.
[6]方秀英.学生良好歌唱状态的引领与建构.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8).
(作者单位 浙江省富阳市实验中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