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列概念》说课稿

2014-04-29王华君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4期

王华君

摘 要:本说课稿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数列概念第一课时的教材编写而成. 本节课围绕着四个教学环节展开.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过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脚手架,一点点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数列;脚手架;建构主义

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能经历“学会、会学、乐学”这三个阶段.学会,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会学,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乐学,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研究.然而这一系列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脚手架作用,帮助学生一点点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本文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数列概念第一课时的教材,编写了《数列的概念》这一节的说课稿,以飨读者,并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数列的概念》本课题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数列的概念.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无论从历史的、发生的,还是从系统的角度看,数的序列就是数学的基石. 可以说,没有数的序列就没有数学.” 可以看出数列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本节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本节介绍了什么是数列,数列通项公式又是什么. 一方面是前面所学函数知识的延伸,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等差、等比数列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起到了知识拓展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所任教班级,是学前教育专业.他们身上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优点:他们求知欲较强,学习态度端正. 二是不足之处:他们缺乏思考,又不知如何思考,解题中畏难情绪严重.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这个年龄段学生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发展,所以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根据这些心理特点,笔者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并以此作为笔者的教学出发点.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们形成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表示法,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数列特点,发现项数与项的关系的规律,进而抽象,归纳其通项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在相互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思维品质,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

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和教材重难点分析,笔者预设了他们可能在学习中会遇到的4个困惑.

困惑1:数列定义中的关键词“按一定次序”,学生的理解会出现偏差.

困惑2:对于数列可以看成一种以正整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学生的认识会出现不清晰.

困惑3:对有些数列存在多个通项公式,学生会不理解.

困惑4:如何根据项与项数之间的规律,来写通项公式.

前两个是针对数列的概念提出,后两个是针对数列通项公式而提出.

教学设计理念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支持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帮助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过渡. 而与之相呼应的教法以注重引导、启发、研究、探讨为主,学生以观察、分析、探究为主. 通过对预设的困惑步步推进,让学生参与探究,层层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4个环节:点滴渗透引概念——游戏环节找规律——夯实基础求真知——归纳总结深思量.

教学环节一:点滴渗透引概念

情景一:让学生重温神舟飞船发射升空倒计时瞬间,让学生从中抽象出一列数,同时也增加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情景二:从古语出发: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让学生做数学实验“撕纸尺”,体会古语中的数学含义,增强数学的人文价值.

情景三:贴近学生的专业,让学生事前找好带数的儿歌,课上分享. 从儿歌中找出隐藏着数,将它们组合成一列列数,不同的学生会得到不同的一列数,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3个例子作为脚手架1,让学生形成数列概念,即切合学生脑中的“数学现实”,又体会到数学的人文价值.这个环节解决了备课中预设困惑1.

教学环节二:游戏环节找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有效课堂教学,以搭建脚手架为总线,串起4个教学环节,开启了教师“巧搭架”、学生“勤思考”的课堂格局,对预设困惑一一解决.

(一)情境引入,贴近学前专业特点,又不失人文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数列概念.

(二)例题逐步推进,一个个脚手架的搭建,分散难点,力求教师引导与学生思维同步,顺应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同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三)课后作业,既针对学有难度的学生,又兼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最终达到学生的乐学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