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9古丽拜克热木等
古丽拜克热木等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于对照组的68.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通心络胶囊;冠心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44-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而发生的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1]。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不良生活方式、肥胖、社会心理因素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5-76岁,平均(63.5±6.4)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48-73岁,平均(65.5±6.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及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齡、病程长短及血脂水平等各个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每次20mg,每天1次,晚饭后2h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记录临床症状,3个月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或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消失,心绞痛分级降低2级;有效:心电图ST段降低回升0.05mv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分级降低1级;无效:心电图ST段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绞痛分级未降低,有效率=(有效+显效)/总数×100%[2]。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1例,腹胀1例,食欲不振1例,嗳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9%,对照组发生恶心2例,腹胀1例,食欲不振1例,嗳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而导致的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为1.6%,农村为0.5%,合计为0.8%,近年来呈上升趋势[3]。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不合理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缺少体力活动,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临床表现为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等诱发,突然感觉心前区疼痛,多为压榨痛或发作性绞痛,也可有憋闷感[4]。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的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合成而降低血浆中的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并通过增加细胞表面的肝脏LDL受体以增强LDL的代谢和摄取。通心络胶囊可缩小患者心肌梗塞范围,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于对照组的68.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娟,刘军,刘静,等. 他汀类药物在中国极高危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 11) :1033-1037.
[2]靳玺,邓永军,屈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4):1-4.
[3] 孙晋国.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及安全性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 9) : 1459-1460.
[4]郑玉,李别非,王钢,等.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3),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