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在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体现
2014-04-29王静
王静
【摘 要】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也变得越来越高,生态文学也随之出现。18世纪的很多诗歌和小说都用一种详细、科学、准确的语言再现了大自然。很多作家都趋于在作品中反映人类是如何改变自然的。但是,自然在作为被改变的客体的同时,经常也成了改变的媒介或是工具。也就是说,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人类同样也改变了自己。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斯摩莱特的《汉弗莱·克林克历险记》等都是这样的例子。
【关键词】生态文学;英国小说;生态意识
一、何为生态文学
由于焚燃化石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影响了太阳产生的热能,使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冰川和永久冻土正在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由于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等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大幅度减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大量森林被毁,地球已经出现了比任何问题都要难以对付的严重生态危机,这些危机包括绿洲沦为荒漠、水土大量流失、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物种纷纷灭绝以及温室效应加剧等等。有人预言,生态危机有可能取代核战争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与此同时,由于化学品的制造和使用越来越多,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也日趋严重。可以说,这种种现象已经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造成了直接的威胁。长此以往,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将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
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也变得越来越高,生态文学也随之出现。那什么是生态文学批评呢?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Cheryll Glotfelty)在他的著作《生态批评读本》中给生态批评下了这样的定义:“筒单说,生态文学批评就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许多生态批评家和生态思想家都指出,导致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不是工业、不是技术,那些都是表层原因,真正的深层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人类的文化是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连的,既对之产生影响,又被它所影响。生态文学批评的主体就是自然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批评角度说,它跨越了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二是土地。从理论角度说,它是在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一种协调。
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生态文学批评主要是从美国开始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或是反种族主义理论等相比,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相当缓慢,直到90年代才得到较快的发展。
文学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才盛行起来的批评流派,但生态文学却早已存在。由于“生态文学主要探讨和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人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万物与人的联系、人对自然的破坏、人与自然的融合等”,所以,生态文学的主体是自然与人。文学自有史以来,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哲学思潮、社会背景、科技水平等的不同,各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各有特点,呈现色彩纷呈的态势。然而,不管文学作品创作于什么年代,也不管它们属于何种流派,它们都离不开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自然。正因人與自然的关系或多或少地体现在历代众多文学作品当中,这就为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和研究历代作家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二、18世纪英国的文学
18世纪的英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近代首先称霸世界的头号工业强国。与17世纪相比,受过教育的英国人数量翻倍。并在文化领域,自然也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到18世纪中期,至少百分之六十的成年人都已能读会写。而女性受教育人数增加得尤为迅速。至少百分之四十的成年女性有了阅读能力。
18世纪的很多诗歌和小说都用一种详细、科学、准确的语言再现了大自然。很多作家都趋于在作品中反映人类是如何改变自然的。但是,自然在作为被改变的客体的同时,经常也成了改变的媒介或是工具。也就是说,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人类同样也改变了自己。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斯摩莱特的《汉弗莱·克林克历险记》等都是这样的例子。
三、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普通家庭,他是个多产作家,写的作品共有250部之多,包括小册子、游记等。但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晚期作品,其中《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因船只失事而漂流到一个荒岛的鲁滨孙如何在荒岛上通过自己的力量存活下来,在事隔二十多年后重新回到文明世界的故事。他所在的荒岛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原生态岛屿,这里充满了未知和危险,远离喧嚣的社会,在这里鲁滨逊做回了真正的原始人,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原始人的回归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前提下,所以小说中,他并没有和原始的自然和谐共处,而是建立了和自然对立的关系,他开始试图改造环境,征服自然,小说中,鲁滨逊开始开荒种地,自力更生,并驯化动物,让其为自己服务,甚至成功的训化了野人星期五。
在岛上的生活中,他开始捕杀动物,不是把它们杀掉就是把它们赶出自己的家门,种种作为好像少了人类应有的爱心和对动物的保护,当然他的所做所为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似乎开始把岛上的一切掌控自己的手中,这其中典型的反映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一种反生态的行为,当然在征服自然的行为中,笛福也还是表达了鲁滨孙和自然妥协的方面。他流落荒岛,孤身一人,被汪洋大海所包围,与人世隔绝,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对于大自然,他还是多少有了敬畏之感,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把大自然全然控制在自己手里。此外,他还靠大自然的给养存活了下来。但是,鲁滨孙并没有进一步思考自然和人的确切关系,没有得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之关系的结论,而是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上帝的力量。
乔纳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1667-1745)是1 8世纪英国著名的的和讽刺小说家和政治评论家,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发表于1726年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小说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外科医生格列佛由于船只失事流落到一个叫利立浦特的小人国的见闻。第二部分则是在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的见闻。第三部分是勒皮他(飞岛)的游记。第四部分则是格列佛在慧驷国的奇遇。在慧驷国奇遇中,斯威夫特虚构了一个由马治理的岛国。在这个想象中的国度里,慧驷(马)是“大自然之尽善尽美者”。它们“很有条理,很有理性,观察敏锐而判断正确”。这些马“生来就具有种种美德,根本不知道理性动物身上有罪恶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争议、吵闹、争执、肯定虚假、无把握的命题等等都是‘慧驷中闻所未闻的罪恶”。相反.与人同类的“野胡”则是丑陋不堪、肮脏龌龊、令人生厌的生物。他们贪婪、懒惰,有着可鄙的习性。在慧驷国,他们是供马使唤的下等动物。
格列佛发现,这里的马比人类更有美德,于是努力学会了马的语言,希望能与马永远生活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在这里,斯威夫特通过这一部分的故事表达了他的生态观。在1 8世纪,“伟大的生命链”是十分常见的术语。王诺在他的《欧美生态文学》中引述彼德·马歇尔的话说:人是这个巨大的链中的一环,这个链条一环环连下来,从最完美的到最无用的。如果说在人的下面有成千上万个环,那在人的上方也一定还有更多的环。如果我们往下看,我们看到无数较低等的生命,它们的幸福和生命要依赖人的意愿;我们看到人靠抢夺它们而穿,靠它们的痛苦和毁灭而食,奴役它们其中的一部分,折磨另一部分,为了人的奢侈和消遣谋杀数以百万计的生命;那么,如下情况是否很相似或者更可能呢:人的幸福和生命也应当同样依赖于位置在他上面的那些环的意愿?
所以,因为生命链是个“首尾相连的封闭的链,从而也就没有哪一环高哪一环低、哪一环重要哪一环不重要”之说。斯威夫特是会同意这种说法的。但是,为了让作品更富讽刺意义,斯威夫特不但颠覆了人与动物的等级差别,而且把马放在了人类之上。
托拜厄斯·乔治·斯摩莱特( Tobias George Smollett,1721—1771)出生于苏格兰一个地主家庭。《汉弗莱·克林克历险记》(The Expeciition,of Humphry Clinker, 1771)被认为是斯摩莱特最成功的作品。这足一部长篇书信体小说,由一个家庭里的不同成员写给各自的朋友及相关人员的书信构成。这些人包括:英国乡绅马修·布兰布尔、他的老处女妹妹塔比萨、外甥杰里·梅尔福德和外甥女莉迪亚·梅尔福德。此外,还有女仆詹金斯。所有的叙述都非常简单,包括了这一行人从威尔士到伦敦,再到苏格兰等地的旅行,描写了一路的见闻趣事。由于布兰布尔一家的游历不但包括乡村,同时也包括城市,所以,斯摩莱特也就借由这家人之口,特别是布兰布尔之口道出了乡村和城市的诸多不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乡间景色的宜人、空气的清新和城市里污浊、被污染的空气的对比。在着墨不多的关于乡间的描写中,布兰布尔总是强调乡间景色的宜人和空气的清新。而在他眼里,布兰布尔庄园无疑是乡间的代表。根据布兰布尔的描述:
在布兰布尔庄园,我在室内也有活动的余地,呼吸的是清新、爽快、有益的空气。我喜欢能使人恢复精力的睡眠,从来就不会被可怕的噪音惊扰或打断。只是到了早晨,窗口才有欧洲燕在恬美地歌唱。我喝着从岩石里喷射出来的纯净、清澈的泉水,或者饮用自产麦芽酿制的满是泡泡的家制饮料,或是痛饮苹果汁,那苹果是自家果园种植的。
在這样的庄园里,人置身于大自然当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安煞、肃静,所以连睡眠也不会被打扰。可城市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这部作品中,伦敦当然是所有城市的代表。在伦敦寄居时,布兰布尔是这么描述的:
我被关在肮脏闷热的住所里,里面连再容纳一只猫的地方都没有。我吸进的是没完没了的腐臭气味。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被煤里大量的酸缓和一下的话,那就会引起一种流行病,而煤里的酸本身对结构娇弱的肺部来说,就已经是有害的东西了。可是连这个自豪的矫正者也无法阻止人们出现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面容,正是这一点把伦敦的居民和那些过着乡村生活、面色红润的乡村少年区别开来了。我子夜过后才去睡觉,白天的放荡和胡闹使我精疲力竭、烦躁不安。
在这段描述中,斯摩莱特其实提出了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这其中有空气污染、煤烟污染、噪音污染及水污染。从斯摩莱特描述的口吻中,不难看出这位游历颇广的作家对当时英国城市各种污染敛锐的观察力和毫不留情的鞭挞。所以,他是18世纪最早提出和关注环境污染的作家。
【参考文献】
[1]李美华.英国生态文学[M].学林出版社,2008.
[2]李素杰.生态文学批评——美国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2).
[3]李贵苍,江玉娇.文学与自然的对话:自然文学与环境文学的异同[J].外国文学,2010(02).
[4]朱晓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中国石油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