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及重要意义

2014-04-29宋加年周浩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4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和谐社会传统文化

宋加年 周浩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根”。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要推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从农村初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农村初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意义;和谐社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粮。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农村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很难令人满意。笔者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一、农村初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然而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精神生活却在有走下坡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尔虞我诈、见利忘义、缺乏信念与勇气、遇挫即倒等现象时有发生。“老人倒地扶不扶”“小悦悦事件”、马加爵案杀人、药家鑫碾压案、复旦投毒案等无数个惨痛事实无不让人慨叹:国人“道德贫血”了!笔者认为,造成国人“道德贫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营养不足”应该是重要原因。

1.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在农村,许多家长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本着“树大自直”的家教思想,更别说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坏习惯。有的孩子没有劳动习惯,缺乏自理能力,处处依赖家长;有的孩子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骄纵蛮横的性格;有的孩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以啃老为荣……这都是缺乏起码的《三字经》《弟子规》中相关内容教育的恶果。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将来对家庭、对社会能做多少有益的贡献。

众所周知,由于受升学率等功利化因素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不少农村初中除了重视必考科目外,传统文化教育十分薄弱。于是,初中学生中穿奇装异服、出口成脏、打骂老师、厌学弃学、追星媚洋、自杀凶杀、读书无用、盲目攀比等不良观念和现象屡见

不鲜。

2.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我们常说孩子就像一块空地,不种上庄稼就会滋长杂草。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各种不良现象日益凸显:不守孝道、不懂感恩、不讲信用、金钱至上、见利忘义、享乐主义等无时不在腐蚀学生的心灵。

3.外来文化的输入和渗透

传统文化一旦失守,外来文化就会乘虚而入。例如,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少商家大肆渲染西方文化。导致许多初中学生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却忘记了祖宗流传下来的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有的初中生热衷于韩剧、日本漫画;有的初中生以吃麦当劳、肯德基为炫耀的资本;许多初中生心目中亚当、夏娃远比盘古、女娲更悠久;在某些初中生群体记忆里,白雪公主知晓率远比夸父逐日知晓率高得多……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不无担忧地说:“当无孔不入的外来文化占据我们下一代心灵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否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外来文化会否像传言中的转基因食品那样改变中国人的‘龙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二、农村初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四有”人才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着眼未来,立足当前。初中学校必须让青少年了解、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地球上曾经诞生过许多民族和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衰败了,有的没落了。而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仍然青春焕发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原因何在?答案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智慧的积淀。以儒家为代表传统文化的是中国人重建日常伦理的最现实的选择。传统文化提出“诚、恒、礼、义、知耻、勤俭”也是当今青少年人修养德行的准则;古代人读书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今天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仍有借鉴意义。

2.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我们常说,人是社会的分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提高人的修养做起。个人的修养提高了,才能达到家庭生活和睦,社会生活和谐。

喻国明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常常听人说,这个人真没文化!

文化到底是什么?近期看到一个很靠谱的解释,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律己、慎独、仁义、大度、宽容等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的民族精神植根于历史的土壤之中。“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和”,儒家经典核心价值观,以“和”为贵、“和”能致祥,“天时、地利、人和”,“和睦、和平、和谐”内涵丰富,值得学生深刻体味。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深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善”等思想内涵,给学生丰富的精神营养,让和谐文化代代相传,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凝心聚力,共圆中国梦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根”。要推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用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要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民族精神,诸如“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和“锲而不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三军可奪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至今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凭的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和向心力。只有让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流淌在青少年的血液中,才能为共筑中国梦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初中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着实不容乐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给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以民族大计为己任,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地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丽.浅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J].文教资料,2010(11).

[2]沈立.浅论如何在中小学中推进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7(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颜集初级中学)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和谐社会传统文化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唐代女性妆饰中使用的外来材料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