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6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4-04-28李华蓉李长金

中国药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水合氯醛脑损伤复方

李华蓉,李长金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儿童分院急诊科,重庆 404000)

小儿高热惊厥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腮腺炎、出疹性疾病过程中,患儿大多由于高热不退引起惊厥[1],以1~7岁小儿多见,发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反复发作、抽搐神昏、持续时间长者预后不佳,可影响小儿智力、语言、动作的发育,因而积极控制惊厥对于小儿的预后、减轻脑损伤意义重大[2]。复方小儿退热栓具有良好的退热、镇静及增强免疫的作用。笔者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12例,入组前均告知监护人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均符合如下条件:发病年龄在4个月~3岁;发热 >38.5℃(腋温),先发热后惊厥或同时出现,惊厥多发于发热24 h内;全身性抽搐伴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发作后很快清醒;常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均排除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感染及外伤,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中,男34 例,女 32 例;年龄 1~8 岁,平均(5.3±3.4)岁。治疗组中,男33 例,女 33 例;年龄 1~9 岁,平均(5.6±4.0)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院前急救:确保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其口鼻咽喉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的发生,对于牙关紧闭者,可使用开口器等急切协助进行;及时迅速地控制惊厥,可采用刺人中、百会、十宣、合谷、涌泉等穴位止惊,紧急情况下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及时吸氧,避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物理降温;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入院后治疗:对照组急诊常规处理,包括5%水合氯醛1 mL/kg灌肠,吸氧(氧流量 1~2 L/min),冰枕物理降温,体温 39.0℃以上者予地西泮(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2 mL∶10 mg,批号为 H41020631)0.5 mg/kg肌肉注射。根据急查血常规结果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相应给予1~2种抗菌或抗病毒药物,常用药物如青霉素(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规格为2.4 g∶400万单位,批号为 H51021740)每日 400~800万 U,氨苄青霉素(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500 mg/瓶,批号为 H10983081)每日 50~150 mg/kg、乳糖酸红霉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0.25 g∶25万单位,批号为H43020028)每日20~30 mg/kg、病毒唑(四川省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500 mg/瓶,国药准字 H20064573)按体重给予剂量10~15 mg/d,1日2次,静脉滴注,每次20 min以上。上述提及的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指标合理选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江西九华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1 g/粒,批号为Z20055226)纳肛处理,每天2次。观察两组患儿惊厥抽搐等症状停止、体温下降幅度超过1℃及住院治疗时间,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惊厥的次数。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5 min内患儿惊厥抽搐等症状停止,30 min后体温下降幅度超过1.5℃;有效:治疗5 min后患儿惊厥抽搐等症状停止,或30 min后体温下降幅度超过1℃;无效:治疗8 min后患儿惊厥抽搐等症状仍未停止,或30 min后体温下降幅度低于1℃。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1例患儿于入院第2天出现全身皮肤散在风团样皮疹,经抗过敏处理后症状逐渐好转,未见明显并发症。经统计,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比较(±s,n=56)

表1 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比较(±s,n=5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惊厥次数(次)治疗前4.3 ± 1.8 4.2 ± 2.0治疗5 m i n后2.8 ± 2.3△1.1 ± 2.1△*惊厥好转时间(m i n)5.2 ± 2.4 4.0 ± 2.6*体温下降1℃时间(m i n)3 6.8 ± 9.6 4 1.3 ± 1 1.4*住院时间(d)5.6 ± 2.3 4.1 ± 3.1*

表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是由于高热所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全身骨骼肌异常发生一过性不随意收缩,且常伴有意识障碍[3]。长时间惊厥可造成惊厥性脑损伤,以往认为系缺氧性脑损伤所致,但近年来相关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认为,惊厥性放电是造成脑损伤的根本原因[4]。高热惊厥预后大都良好,但如若处理不当,反复发作的患儿有2% ~5%会继发癫痫。有专家指出,复发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生后6个月内发病,年龄越小,复发的可能性越大;直系家属中有癫痫或高热惊厥史;女性发生率高;低血钠者及低血镁者,都被认为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有关[5]。

目前,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维持性服用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药物等镇静类治疗;发作时,间歇性予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药物治疗。苯巴比妥能有效抑制高热惊厥发作,但并不能显著降低癫痫发生率,且长期服用极易出现兴奋、焦躁不安和睡眠功能障碍等多种精神症状[6]。丙戊酸钠则可诱发胃肠道消化道不良反应,导致肝功能损害等,故目前不建议长时间服用,而首选发作时间歇性治疗方法[7]。地西泮抗惊厥抽搐发作、中枢性肌肉松弛和抗癫痫症状等药理作用明确,但肌肉注射地西泮可引起患儿出现呼吸功能抑制等严重并发症。水合氯醛是一种促进睡眠、抗惊厥抽搐发作药物,可有效抑制人体脑干网状组织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8]。本试验中采用水合氯醛灌肠联合地西泮肌肉注射作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基础治疗,结果患儿惊厥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提示此种方案治疗有效。但尽管如此,单纯基础方案治疗后患儿体温改善不明显,而高热不退是高热惊厥的明显诱因。

复方小儿退热栓主要由对乙酰氨基酚、体外培育牛黄和板蓝根3味药组方,有解热镇痛、利咽解毒、祛痰定惊的作用,常用于小儿发热、惊悸不安、咽喉肿痛及肺热痰多咳嗽等疾病[9]。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甾体消炎药,降温效果明显,而牛黄具有很强的镇惊退热作用,同时辅以板蓝根的抗病毒、加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10]。试验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单纯基础治疗为佳。进一步分析,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及体温下降幅度超过1℃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方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性两组相当。

综上所述,联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的确切、稳定,使用过程安全,是临床治疗高热惊厥的有效方法。但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大,也不是多中心临床试验,药物联用的作用机制和长期作用仍值得探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云舫.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 039 -5040.

[2]王俊艳,孙照静,王秋婷,等.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治与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 082-1 083.

[3]蒋丰智,李 军,肖成伟.布洛芬与地西泮联合灌肠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09 -110.

[4]汪 皓,董国庆.小儿高热惊厥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5):890-891.

[5]魏志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与预后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9):3 679 -3 680.

[6]周云平.地西泮与苯巴比妥钠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100例临床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7):315.

[7]夏 兵.小儿高热惊厥85例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124-125.

[8]田晓霖.对乙酰氨基酚与水合氯醛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692.

[9]徐银华,金海波.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331-332.

[10]陈晓培,张 耕.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感冒发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2):1 012 -1 013.

猜你喜欢

水合氯醛脑损伤复方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水合氯醛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期预测*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水合氯醛联合咪达唑仑在儿童肾活检中的应用
水合氯醛两种途径在小儿口腔治疗前镇静效果的研究
复方肝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