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
2014-04-27赵锐
赵锐
摘 要:就目前而言,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以天然气和石油为主要的能源消费,我国虽然对石油钻井技术及相关配套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与研发,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石油钻井工程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对石油的开发与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油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其储备量及利用率成为国民主要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石油钻井工程;现状;面临挑战;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石油能源成为国家进步的重要基石之一,世界对于石油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勘探越来越深层化,导致对石油钻井工程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在这种有利的发展条件下,为我国的石油钻井工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石油钻井工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石油勘测成功与否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一、我国石油钻井工程的现状
科技的发展促使我国石油钻井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石油钻井从喷射式钻井技术为主导,逐步走向深海化和陆上深井化。科技推动了石油钻井工程的发展与进步,也就是不断地突破了石油勘探的成功率,我国的钻井技术上升到了新的层面,石油储备量得到提升,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
1.我国目前石油钻井工程结构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正在逐步的国产化、机械化。石油钻井工程由八个小部分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石油钻井工程,每一个部分又由众多的设备而组成,这样环环相扣的生产模式是从二十世纪中期,经过开发人员不断的累积与改进中得来的。
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对石油产量有重要的作用,社会越是发展,石油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对石油钻井工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我国石油钻井工程也就面临这更多的压力与挑战。
二、我国石油钻井工程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各国的经济发展到了瓶颈期,导致了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油市场进入低迷时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与石油相关的服务行业、公司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兼并重组使大公司不断变的更加强大,对于人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国外利用丰厚的待遇对中国石油钻井技术的人才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对于石油产地的占领也就成为石油资源的掠夺的重要手段。
1.资金匮乏
石油的钻井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巨大突破的,这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长时间的进行摸索与开发,如果没有殷实的资金作为发展的有利后盾,石油钻井技术作业的风险无法承担,那么石油钻井工程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发展与研究。所以资金得到及时的补充,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也会得到快速发展。
成本相对较高
2.从最开始最低成本的喷射式钻进技术开始,已经无法满足对石油的需求量,深海钻井工程和陆上深井钻井工程不断提升了石油钻井技术的难度,钻井难度提升,成本相对也就越高,我国相对国际石油起步较晚,多年的技术发展使海外的石油资源落入国际石油巨头之手,现如今,石油门槛被抬高,我国对石油发展的投入也就越来越大。
3.人才资源不足
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多面化,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整体水平偏低,专业技能已经不是衡量石油钻井技术人才的主要手段,更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利用国际平台,发展我国的石油钻井工程。
4.缺乏合作意识
我国在国际石油合作中往往孤军奋战,很少与其他国家进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这样的孤立局面,不但使自己进入发展的死胡同,也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这种发展方向使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得到發展,反而会进一步下降,也就不会有效的发展石油钻井工程,石油的开发也很难得到保障。
三、我国石油钻井工程的发展趋势
在科学化与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我国石油的钻井工程进入一片新天地,随着国际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对于石油钻井技术也在不断加强,在要求成本与强度有保证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更安全、更清洁成为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就国际石油情况来说,浅层易开采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石油的开采正面临复杂化、深层化的技术难题,海洋资源的开发在高效性与低成本的发展中很难得到突破,使海洋石油钻井技术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提升更深层的钻井技术,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让我们了解到我国石油钻井工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也看清了我国石油钻井技术所面临的技术上的众多问题,想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就要从我国社会实际现状出发。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的钻井工程在不断的努力中,还需要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发展中要注重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强强联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林,汪海阁,纪国栋等.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J].天然气工业,2013,33(10).
[2] 段宏涛.浅析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
[3] 齐占彬.钻井工程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