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摩治疗不同时期小儿斜颈疗效观察

2014-04-27胡心京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肌性斜颈乳突

胡心京

(钟祥市磷矿镇卫生院,湖北 钟祥 4319150)



按摩治疗不同时期小儿斜颈疗效观察

胡心京

(钟祥市磷矿镇卫生院,湖北 钟祥 4319150)

目的:观察按摩治疗对不同时期小儿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不同时期小儿斜颈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个月至2岁组(A组)30例和2~5岁组(B组)26例,给予两组斜颈患儿按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按摩治疗,A组斜颈患儿治愈率(100.00%)明显高于B组患儿(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治疗早期小儿肌性斜颈效果优于晚期治疗,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小儿斜颈;按摩治疗;早期治疗;晚期治疗

小儿斜颈是一种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由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痉挛引起颈部倾斜,头部偏向患侧,多为先天性疾病。造成小儿斜颈的因素有多种,例如产伤、局部缺血、静脉闭塞、遗传等,使患儿颈部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可通过按摩治疗小儿斜颈,不同时期采取按摩治疗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如早期未得到治疗,可致头颈部不对称[1]。为进一步研究按摩治疗对不同时期小儿斜颈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1999—2014年我院收治的56例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29例,女患儿27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5岁,经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仪确诊为小儿斜颈。根据年龄分为6个月至2岁组(A组)30例和2 ~5岁组(B组)26例。A组平均年龄(1.01±0.38)岁;病程1~3个月10例,3~6个月10例,6个月以上10例;病变部位左侧的患儿12例,病变部位右侧的患儿18例;颈部轻度歪斜(颈部向一侧歪斜角度≤20°)患儿10例,中度歪斜(歪斜角度20~30°)患儿11例,重度(歪斜角度>30°)歪斜患儿9例。B组患儿平均年龄(3.15±0.25)岁,病程1~3个月10例,3~6个月6例,6个月以上10例;病变部位左侧的患儿11例,病变部位为右侧的患儿15例;颈部轻度歪斜患儿11例,中度歪斜患儿5例,重度歪斜患儿10例。排除眼性斜颈、颈椎半脱位等颈部疾病,患儿无心、肝、肾等合并症,患儿颈部无溃疡、感染。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按摩治疗:选取肩贞、风池、天宗、肩井、伏兔等穴位,主要以揉、按、弹、拨为主,患儿取仰卧位,暴露患侧颈部皮肤,医生坐在患儿患侧床边,一手托扶患儿项部,使其后伸,另一手用指揉胸锁乳突肌的乳突部,自上而下地沿其轮廓反复揉动,对于颈部有肿块的患儿,按揉过程中着重按摩肿块部位,操作时间约为5min,医生手法不宜过重,以上手法每天进行20~30min,并在皮肤上涂抹滑石粉,以免损伤患儿颈部皮肤。另外,医生站到患儿身后,两掌放在患儿肩上,掌心相对掌尖翘起,指尖抵住枕、颞部小缘,慢慢往上顶,将肌肉拉直,持续1min后慢慢放松,此法进行3~5次,然后为患儿揉捏颈肩背部。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比较不同时期治疗小儿斜颈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颈部无歪斜,活动自如,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完全缓解;显效:颈部歪斜及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改善,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有所缓解;有效:颈部歪斜及活动受限症状有所改善;无效:颈部歪斜及活动受限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按摩治疗,A组斜颈患儿治愈率(100.00%)明显高于B组患儿(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我国小儿斜颈的发病率为0.5%~1.3%,小儿斜颈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生小儿斜颈与产伤、局部缺血、宫内姿势不良及遗传有密切联系[3]。小儿斜颈发病表现为头颈部偏向一侧,影响患儿头颈部自由活动,给患儿成长过程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小儿斜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效果好,不影响患儿身心成长。由于患儿在6个月至2岁之间,及时纠正,不影响正常成长,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反之,患儿年龄逐渐增大,养成斜颈习惯,甚至造成颈部畸形,在采用按摩治疗后虽然斜颈和颈部活动受限症状有所改善,但治愈率明显低于在2岁之前接受按摩治疗的患儿[4]。

临床上采取按摩的方法治愈小儿斜颈,并在大量临床实验中获得良好疗效,经过力度适中的揉、按、弹、拨手法按摩,能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局部组织发热,温度升高,患侧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颈部肌肉呈松弛状态,有助于患儿颈部肿块吸收,被动的运动使短缩的患侧胸锁乳突肌恢复正常,解除痉挛,以矫正畸形,改善颈部活动功能,接受按摩治疗后的斜颈患儿颈部歪斜和颈部活动受限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中,经过按摩治疗,A组斜颈患儿治愈率(100.00%)明显高于B组患儿(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儿肌性斜颈早期采用按摩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颈部歪斜和颈部活动受限症状,且安全、有效。

[1] 许丽,褚海椿,余慧华,等.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9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2):156-157.

[2] 王帅印,唐盛平.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与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2011,10(5):383-384.

[3] 米新.手法分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60例[J].陕西中医,2013,34(8):979-981.

[4] 于立金,陈晓艳,王丽波.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2):59-61.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3-27

胡心京(1969-),男,湖北省钟祥市磷矿镇卫生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颈肩腰腿痛。

R272

A

1673-2197(2014)13-0000-00

猜你喜欢

肌性斜颈乳突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少肌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
乳突线边沿细节的观察与识别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乳突导静脉管的HRCT表现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