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2014-04-27温延丽张振武张兴威
温延丽,张振武,张兴威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温延丽,张振武,张兴威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S-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饮用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瘙痒症状评分、血中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变化及早产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瘙痒症状评分、血中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早产儿发生率为28.3%,两组比较,观察组早产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围产儿的预后及产妇肝胆各项指标数据,降低早产风险及围产儿突发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中药;早产;胆汁酸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与单纯使用西医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例确诊,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①患者处于妊娠中晚期,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黄疸;②患者血中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排除病毒性肝炎、妊娠脂肪肝及其他皮肤病患者[1]。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8±2.2)岁,病程3~35天,平均病程(18.3±1.2)天,平均孕周(33.5±3.4)周;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6.3±2.4)岁,病程2~36天,平均病程(18.9±1.1)天,平均孕周(33.2±3.1)周。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S-腺苷蛋氨酸即思美泰进行治疗,将1g思美泰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饮用进行治疗,中药药方为:茵陈15g、黄芩15g、大黄10g、郁金6.5g、甘草6.5g、白术5g、枳壳5g、栀子4.5g、厚朴4.5g、青蒿4g。每日煎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不宜多喝,连服14天[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瘙痒症状评分、血中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变化及早产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瘙痒症状评分,血中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变化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瘙痒症状评分、血中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s)
2.2 两组患者早产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8例早产儿,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出现17例早产儿,发生率为28.3%。两组比较,观察组早产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4.09,P<0.05)。
3 讨论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指患者在妊娠时期肝内胆汁淤积在体内无法正常排出,是妊娠晚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没有明确的结论,但研究发现,疾病的发生多与女性在妊娠时期激素的分泌情况、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例如在妊娠时期,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而雌激素的增加会使酶活性下降,改变孕妇干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造成胆酸流动性降低,胆汁流出受阻,出现代谢障碍,淤积在体内。其临床表现多以皮肤瘙痒、胆汁酸升高为主,包括失眠、疲劳、恶心、呕吐等,不仅影响产妇的生命健康,还会危害胎儿,其风险与病情程度呈现正比,严重时会造成胎儿或新生儿的突然死亡。此外,该病具有明显的复发性,正常分娩后症状会迅速消失,若再次妊娠时,则常会复发。有研究报告指出,该疾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也造成了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3]。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S-腺苷蛋氨酸即思美泰静脉滴注进行治疗,S-腺苷蛋氨酸本身就存在于人体的所有组织和血液中,在人体肝脏中参与各项生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它作为甲基的供体和生理性疏基的前提,能通过疏基反应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促进硫化产物的合成,解除肝内多种物质的毒性。当孕妇体内雌激素上升时,会引起肝脏内S-腺苷蛋氨酸缺乏,出现酶活性下降,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弱,导致肝细胞内胆汁酸聚集和解毒功能下降,损害肝细胞,补充外源性S-腺苷蛋氨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产妇皮肤瘙痒等症状,降低患者血中胆汁酸等各项指标,但发现其对围生儿的预后效果并不显著[4]。中药茵陈汤中含有茵陈、黄芩、白术等,患者服用后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够促进肝脏内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中医上来看,该汤剂具有祛湿退黄、活血化瘀、保肝降酶作用,能够疏肝理气解郁,不伤脾胃,对产妇的副作用极小[5]。由此可见,二者合用可充分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防止肝内胆汁淤积。
在本案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患者临床瘙痒症状评分、血中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早产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状,还能够降低早产儿发生率。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围产儿的预后及产妇肝胆各项指标数据,降低早产风险及围产儿突发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敏,许航.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危险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2):163-164.
[2] 朱仕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0):2691-2692.
[3] 马忠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35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02):113-114.
[4] 郭爱香.中西药联用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3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7):47-48.
[5] 刘佳,侯莉莉.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133-1135.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3-31
温延丽(1975-),女,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围产医学。
R714
A
1673-2197(2014)13-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