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
2014-04-25郝晋珉双文元洪舒蔓
孟 鹏,郝晋珉,周 宁,双文元,洪舒蔓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
孟 鹏1,2,郝晋珉1,2,周 宁1,2,双文元1,洪舒蔓1,2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务用地的配套布局4个方面促进新城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集约利用;工业用地;新型城镇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1 引言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1],而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二者的结合发展尤其适合于工业园区来实现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协同共赢[2]。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关系的研究很多,主要体现在理论探索和宏观分析方面[3-5]。中国现阶段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分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为区域及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及潜力测算,以《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为标准[6];中观层面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为标准[7];相关研究也多从上述两个层面,以整体视角,从利用强度、产出效益、管理绩效等对整个区域进行分析[8-9]。目前,第三层面微观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10]、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1]、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12]。
土地集约利用应有三种层次:第一层次加强土地上的物质投入,例如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但不能以牺牲绿地率、居住舒适度和建筑美学等生态环境为代价以获取片面的提高;第二层次加强劳动力投入(人员聚集)和资金投入,以提高单位土地上的产出,此种集约也受到土地报酬递增递减规律的限制而陷入阶段性发展的瓶颈;第三层次遵循开发阶段和开发层次,引进和布局不同集约类型的企业,促进产业配套企业聚集、以土地集约利用促进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促进城镇化发展,以企业的低碳减排促进城镇环境保护,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融合共赢,此为土地集约利用的最高层次。本文以微观视角,从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个方面,根据不同性质企业用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选取指标,对于新城不同发展阶段针对性的提出产业布局的建议,以寻求经济发展与集约用地的科学而和谐的有效途径。
2 研究区概况及工业企业发展分析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位于北京市东南部,是北京市惟一的国家级开发区,从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逐步发展为一个承接北京部分城市功能的亦庄新城。根据亦庄新城地区总体规划开发进程安排,规划分两步进行。2005—2020年首先进行亦庄新城地区总体规划的北半部的开发建设,总面积约212.7 km2,即“亦庄新城”[13]。2003年经国务院批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一期的15 km2增加至40 km2,到2012年开发区面积增加至56 km2。根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开发区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4.73%,在开发区用地中占有绝对优势。开发区供应工业用地面积占总供应土地面积为42.24%,而且近三年该比例都在50%左右,是开发区土地供应的主要方向。
进驻新城的工业企业主要有5大类:(1)通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产业,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聚集了诺基亚、京东方、中芯国际等著名企业;(2)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指汽车及零部件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聚集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3)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以SMC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则涵盖了数控机床、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等产业;(4)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集中了德国拜尔、北京同仁堂、通用医疗等90多家知名企业[14];(5)都市产业,包括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家具制造、文教体育及旅游用品制造、塑料制品、家电和电力器具制造等产业。
3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
3.1 数据来源
用地数据来源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进展情况月报(2012)》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11)》;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度统计公报(2011)》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网站http://www.bda.gov.cn/cms/;生态环境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1)》、《北京统计年鉴(2011)》;工业企业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和开发区提供的相关资料。
3.2 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选取特点:(1)强化典型指标。综合考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将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人口承载功能、经济效益功能的利用强度指标具体和细化;(2)增加环保指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工业企业能耗低污染少,选取企业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典型指标;(3)弱化趋同性指标。由于开发区微观企业用地市场化程度较高,所选企业都已处于已建成的用地状态,闲置空闲用地很少,具体到企业指标差异甚微,因而弱化管理绩效指标。本文选取研究区内涵盖5大产业并有代表性的200家典型企业作为评价单元进行调查分析,每类产业按照前述进驻企业的细分行业进行分类汇总,既体现了不同企业的内部差异又归纳出同类行业的共性特点。选取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目标,包括容积率、平均吸纳就业人数、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企业平均能源消费量等11个子目标(表1)。
表1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Tab.1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land intensive use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土地利用强度的控制标准以及企业实地调查的结果,工业企业的容积率控制在0.7—2.0之间。容积率较高的行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容积率1.2—1.8、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1.3—1.7、都市产业1.3—1.8;容积率较低的行业为传统行业,如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0.7—1.5、装备制造产业1.0—1.5。行业之间的差异明显。
根据上述标准,新城工业企业建筑系数控制在40%—60%之间。建筑系数较高的行业分别是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50%—60%、装备制造产业50%—60%,主要是由于该行业需要露天堆场、露天操作场面积比其他行业较大。其他三类行业的建筑密度多层厂房不低于40%,单层厂房不低于50%。
根据200家典型企业调查结果来看,5大主导产业企业用地密度最高的为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0.52家/hm2,企业用地密度最低的是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平均用地0.02家/hm2,其他三类产业平均用地都在0.22—0.33家/hm2。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是关键,平均吸纳就业人数和地均吸纳就业人数从不同角度体现企业的就业规模。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的平均吸纳就业人数最高为1481人/家,明显高于电子信息产业的927人/家、都市产业580人/家、装备制造产业433人/家、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340人/家;而地均吸纳就业人数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度最高为204人/hm2,分别高于都市产业的193人/hm2、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177人/hm2、装备制造产业的135人/hm2、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的23人/hm2。由此可见,不同类型企业的就业吸纳强度差异显著。
新型城镇化靠产业拉动,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城镇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平均和地均投入产出效益直接反映其土地利用的经济强度。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的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59亿元/家和平均工业总产值为17.02亿元/家,都远高于其他4类产业;而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最高的是电子信息产业为1.49亿元/hm2,地均工业总产值最高的是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2.35亿元/hm2。
新型城镇化要求企业能耗低污染少,在同等土地利用强度下促使企业低碳减排,减少发展对环境的压力,是更高层次的集约利用。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平均能源消费量最低,0.117万t/年,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最高为0.194万t/年;企业平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电子信息产业最高17.82万t/年,装备制造产业最低6.42万t/年。
3.3 数据标准化处理与权重确定
首先运用极差标准化方法[15],对以上建立的评价数据序列X1,X2,…,Xn,进行标准化处理,变换公式如下:
式1中,Xij为新城i指标类型的j工业类型指标的标准化值;Xij为新城i指标类型的j工业类型指标处理前的原始值;xmax为新城i指标类型的j工业类型指标处理前某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新城i指标类型的j工业类型指标处理前某指标的最小值。通过以上方法和公式建立5大产业11项指标的标准值矩阵(表2)。
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构建层次分析模型[16],建立两两判断矩阵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选取指标的标准权重值Wij如表3所示。
第三,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集约度[17]。在确定选取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将每种主导产业的选取指标的标准化值与其权重相乘再累加,综合计算出各类主导产业的集约评价值,公式为:
表2 工业用地评价指标标准值表Tab.2 Standard value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land
表3 工业用地评价权重表Tab.3 Weight value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land
式2—式3中,Fi为i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Xij为i目标j子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Wij为i目标j子目标相对i目标的权重值;F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Wi为i目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值;m为子目标个数;n为目标个数。
第四,根据分值区域划分6个集约等级类型[15]:M≥0.8时,土地利用系统属于高度集约;0.6≤M〈 0.8时,属于适度集约;0.5≤M〈 0.6属于基本集约;0.4≤M〈 0.5时,属于低度集约;0.2≤M〈 0.4时,属于不集约;M〈0.2时,属于极不协调状态。对新城5大主导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分别评判,得出各类企业的综合集约评价值,划归其中三类等级,如表4所示。
表4 工业用地评价结果分析表Tab.4 Evaluation result of industrial land
3.4 分类评价与结果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用地综合集约评价值为0.68,属于适度集约,企业特点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无论从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和地均从业人员数量角度来看都具有较高的就业吸纳强度,从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地均工业总产值可以判断其经济效益较高,企业低能耗排放较高。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用地集约、人员聚集能力较强、经济效益可观,适合新城各个不同时期的引进,特别是土地供应不太充足而又要保证经济效益和吸纳劳动力的情况下引进。
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用地综合集约评价值为0.40,属于低度集约,企业特点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平均工业总产值都较高,而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大的特点使得其用地集约度较低,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地均总产值都较低,企业能耗较高污染排放居中。这类企业适合新城无用地紧缺矛盾而又急需引进投资的发展时期,或者布局在有较大发展预留空间的区片。
装备制造产业用地综合集约评价值为0.55,属于低度集约,企业特点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企业占地面积较大、用地集约程度属于中等水平;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和地均从业人员数量属于中等水平,对人员有一定的聚集能力;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均工业总产值都属于中等水平,经济效益较好;企业能耗居中排放较低。这类企业占地面积较大、具有一定人员吸纳能力,经济效益属于中等水平,适合新城发展空间较大的区片布局。
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用地综合集约评价值为0.63,属于适度集约,企业特点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企业占地面积小、用地集约程度较高;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和地均从业人员数量属于中等水平,对人员有一定的聚集能力;地均工业总产值最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企业能耗低排放高。这类企业用地集约、产值很高,属于朝阳产业,是新城未来引进和发展的重点产业。
都市产业用地综合集约评价值为0.58,属于基本集约,企业特点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企业占地面积小、用地集约程度较高;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和地均从业人员数量较高,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均工业总产值都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经济效益较高;企业能耗居中排放较低。这类企业用地集约、人员吸纳能力较强、产值较高,很适合新城服务于北京大都市圈的产业定位。
4 结束语
亦庄新城的空间布局,既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又要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本文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通过优化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手段,体现企业用地特点与差异,加强环保要求,提出针对性的企业布局建议,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提供有益的尝试。为了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性,保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综合考虑不同功能区片的集约利用程度和企业集约类型可以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通过因地制宜的合理布局,促进产业聚集,拉动经济增长,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References):
[1]陈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分析与政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2 - 4,63 - 65.
[2]牛瑞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三化”协调发展——关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内在关系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3,(1):33 - 35.
[3]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143 - 147.
[4]仇保兴.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辩——“C模式”:超越“A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J]. 城市规划,2008,32(11):9 - 14.
[5]王成吉. 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56 - 158.
[6]TD/T1018-2008.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7]TD/T1029-2010.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8]顾湘,王铁成,曲福田.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06,20(6):3 - 8.
[9]陈逸,黄贤金.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6):11 - 16.
[10]郭贯成,任宝林,吴群. 基于AscGIS的江苏省金坛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8):24 - 30.
[11]姜海,王铁成,曲福田,等.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产业结构调整——以江苏省为例[J]. 资源科学,2009,31(4):612 - 618.
[12]王家庭,季凯文.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地理,2009,29(7):1172 - 1176.
[13]保家有,王海华.亦庄新城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6):1522 - 1529.
[14]刘双良.刍议经济增长与工业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城市,2010,(5),25:58 - 63.
[15]贠小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M].大地出版社,2009,12:54 - 57,148 - 149.
[16]赵春娟.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眉山县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35 - 43.
[17]朱有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研究——以安徽省安庆经济开发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1):49 - 54.
(本文责编:陈美景)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Land Intensive Use in the Context of New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in Yizhuang New Town
MENG Peng1,2, HAO Jin-min1,2, ZHOU Ning1,2, SHUANG Wen-yuan1, HONG Shu-man1,2
(1. 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and Monitoring, Beijing 100193,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tudy the in tensive land use evaluation at micro level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bout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industrial land and moderate intensive land us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ed the indicators of land use intensity, employment scale indicators, input-output benefit indicators, ecological benefit indicators selected from the five leading industries in Yizhuang new town.The methods includ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land belongs to the personnel gathered and moderate intensive type; 2) automotive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industry land belongs to the high investment and low intensive type; 3)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and belongs to the personnel gathered and medium intensive type; 4) biological project and medicine industry land belongs to the highoutput and moderate intensive type; and 5) urban industrial land belongs to the personnel gathered and medium intensive type. It was concluded tha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e investment source, cluster development, a variety of pattern of enterprise land, to a complete layout of the public service to promote the reasonable land layout and intensive land use.
land use; intensive use; industrial land; new urbanization;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301.2
A
1001-8158(2014)02-0083-07
2013-07-16
2013-08-06
国土资源部农田修复和土地整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04B00)。
孟鹏(1978-),女,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E-mail:mp827119m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