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打造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

2014-04-24李金玉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

李金玉

摘 要: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唐的盛衰》的设计与实施为例,着重从坚持依标施教和基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设计两个角度,谈了如何打造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以学为中心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树立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策略,努力实现高效教学。本文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唐的盛衰》的设计与实施为例,着重从坚持依标施教和基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设计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打造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必须坚持依标施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系统地阐述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实施建议,它是《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本学科教学活动的最根本依据。因此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必须坚持依标施教。

(一)依据课标确定学习目标

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和准绳。有效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本节课与课标对应的内容目标,主要有: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基本脉络;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内容,知道其发展演变过程。(2)列举史实,分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感受盛世气象。(3)辩证地评价唐太宗和唐玄宗,讨论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二)依据课标选择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预设的课程资源最重要的是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和教学地图等,其中教科书最为重要,它是实施课标的基本工具。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在分析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本课选取了教科书中“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的一番话”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图4-20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和图4-21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分析了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选取图4-23曲辕犁示意图和4-24筒车模型,分析了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我将教材中三位皇帝统治的相关史实分块整合,然后串联成线,以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2.挖掘课程资源

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有效利用,是本课程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本课从网上选取了《贞观长歌》主题曲视频及贞观初年十分萧条的历史资料,《安史之乱》的视频等,以此来充实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高效课堂必须基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设计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是: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课程标准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体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進学生终身发展;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联,有机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可见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应该坚持“以学为中心”,构筑体现学科特点的“学为中心”的课堂。

什么是“以学为中心”?浙江省教研室张丰老师是这样认为的:以学为中心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情分析为教学的依据,以任务为学习活动的基本组成单元,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有效学习的标志。

真正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应该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问题提出者(以问题引发思考、讨论)、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依据课标,我对《唐的盛衰》一课“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设计整体思路是:(1)学习内容分四大板块:即走进唐朝、感受唐的盛衰、探究盛衰原因、“评古代帝王,谈历史启示”。分板块设计的目的是既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逻辑联系,系统感知历史,又让学生从微观上认识具体的历史史实,透彻理解历史。(2)学习过程分四个环节:即引入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提升。各个环节均结合学习内容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通过问题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成高效教学。具体学教环节如下:

(一)引入课题

教学前播放《贞观长歌》主题曲视频,设问:歌词中“梦回大唐”中的“大唐”是指中国古代哪一朝代?(板书:唐),结合第二课课题《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引导学生看引言,认识隋唐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统一时期。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再展示唐朝四位著名皇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图片,引出课题:“唐的盛衰”(板书补完整:唐的盛衰)。

通过视频播放和图片的展示,激活学生原有经验(知识、生活、思维),为课堂上的思维、情感碰撞做准备,同时自然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

走进唐朝、感受唐的盛衰这两个板块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习内容相对较容易,是大多数学生自主能学会的,因此我充分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编制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走进唐朝”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以及建立者,问题设置成填空题。“感受唐的盛衰”涉及的内容,包括盛衰的过程(唐的巩固、发展、鼎盛、灭亡)和盛衰的表现(盛世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的发展,衰弱时期的政局混乱)。由于知识点多,需要学生把握教材的逻辑联系,因此要把问题设置成问答题。如,唐的巩固、发展、鼎盛分别体现在什么皇帝的统治时期?他们的统治时期在历史上分别有什么美誉?唐的鼎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唐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

本环节的设置既起到梳理知识、主动建构知识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体现“学为中心,师为主导”,从而实现高效教学。但此环节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该充分,否则会因为思考时间不足影响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

“探究唐盛衰的原因”这一板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武则天统治时期为什么被称为“贞观遗风”?这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才能更好地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推进新课改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逐步实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而达到掌握学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为此在合作探究前我先进行学法指导,如“太平盛世出现原因”建议思考的角度是朝统治措施去思考,同时注意多角度,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针对问题的难易我合理设置探究的具体形式。如,“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探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并要求每组有记录组长、发言组长;“开元盛世”出現的原因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为什么被称为“贞观遗风”的探究则采用同桌交流形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有如下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点。针对这样的思维特点,我认为学生的合作交流结果也并不一定是全面的或完全正确的,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在呈现探究结果时,对于重要知识点我适时分析点拨。如,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内容、演变过程及其作用的分析。对于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也合理发掘,科学引导。如,筒车和曲辕犁的发明,既点明这说明了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唐朝农业的发展;又引导思考: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学生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总之,尽量做到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同时,更好地达成高效教学。

(四)拓展提升

合作探究后,设置“评古代帝王,谈历史启示”这一板块,引导思考两个问题:(1)结合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历史,谈谈古代帝王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唐的盛衰对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唐太宗统治历史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结合贞观之治的史实,很容易得出“唐太宗是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既促进唐朝的发展,又为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唐玄宗统治历史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一问题,我将设问先进行分解,即:对比唐玄宗统治前期与后期历史,比较唐玄宗对唐朝历史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从中你又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学生通过对比,领悟到不同时期唐玄宗对唐代历史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然后得出结论:古代帝王只有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才会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否则会阻碍历史的发展。

通过联系现实,综合归纳,学生对第二问,得到如下启示: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国家要完善各项制度;要重视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等。

这一板块的设置,学生学会了客观评析历史人物,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起的历史作用”,提升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了人文素养,也有效地实现了课标要求。

《唐的盛衰》一课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正确处理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品格内化的关系,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可见坚持依标施教以及“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设计才能使高效课堂真正得到落实。本课教学引发的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为今后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导。相信通过不断实践,会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取得更高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

[2]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3]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