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中的临床实践与应用

2014-04-24罗挑战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肠结核调和西医

罗挑战

(四川省仪陇县立山中心卫生院,四川 仪陇 637648)

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中的临床实践与应用

罗挑战

(四川省仪陇县立山中心卫生院,四川 仪陇 637648)

目的研究讨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患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3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28例,慢性肠炎24例,肠结核12例,便秘患者14例,其他胰、胆、肝疾病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和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的对症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例,治愈15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14例,治愈13例;慢性肠炎13例,治愈13例;肠结核7例,治愈6例;便秘患者6例,治愈5例;其他胰、胆、肝疾病5例,治愈4例;观察组的总治愈人数56例,治愈率93.3%。对照组患者中,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8例,治愈18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14例,治愈12例;慢性肠炎11例,治愈11例;肠结核5例,治愈5例;便秘患者8例,治愈7例;其他胰、胆、肝疾病4例,治愈2例;观察组的总治愈人数55例,治愈率91.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高,且能对患者因神经衰弱或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情绪忧郁、失眠、健忘、精力不集中等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对患者起到全面的调理作用,弥补西医治疗只解决表面病症,易发生不良反应的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医“和法”;消化内科疾病;临床实践与应用

中医“和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又称和解法,指的是通过和解疏泄的中药药方来治疗病邪,调理身体的方法。“和法”治疗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从《皇帝内经》到《伤寒论》再到宋代清代,得到了有效的继承与发展,清代程国彭在《 医学心悟》中阐述的“和法”之劳八项法则(清而和者,温而和者,消而和者,补而和者,燥而和者,润而和者。兼表而和者,兼攻而和者)已经成为现代“和法”治疗的基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讨论中医“和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3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28例,慢性肠炎24例,肠结核12例,便秘患者14例,其他胰、胆、肝疾病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分布不在12~6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6.1±2.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分布不在10~67岁,平均年龄是(37.0± 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区别,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根据病症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和法”治疗,根据病邪所在,使用和解剂(中医临床上将治疗胃肠、肝脾不和及少阳病的重要方剂成为和解剂)来完成调和脏腑功能,疏导病邪,解郁健运的目的。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中,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例,治愈15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14例,治愈13例;慢性肠炎13例,治愈13例;肠结核7例,治愈6例;便秘患者6例,治愈5例;其他胰、胆、肝疾病5例,治愈4例;观察组的总治愈人数56例,治愈率93.3%。

对照组患者中,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8例,治愈18例;功能性胃肠紊乱患者14例,治愈12例;慢性肠炎11例,治愈11例;肠结核5例,治愈5例;便秘患者8例,治愈7例;其他胰、胆、肝疾病4例,治愈2例;观察组的总治愈人数55例,治愈率91.7%。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疾病的治愈率比较

3 讨 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疗效确切,总治愈率高,与西医治疗的治愈率无显著差别。加之,中医治病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一脉相承,讲究追本溯源,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讲究治本,既要消除患者的临床病症[2-3],还要综合调理身体功能,尤其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考虑患者的情志、外在环境对患者的影响,改善因神经衰弱、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情绪不稳、健康、乏力、精力不敬重、忧郁愤懑等症。研究也证实了,中医“和法”对于综合改善患者身体机制的效果较好。

西医认为,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出现精神上的焦躁、忧虑是与疾病的关系表现在:下丘脑作为自主神经的皮层下中枢,具有联络中枢神经系统与低位神经系统的作用,消化系统受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的支配,其分泌运动都与中枢神经有关,因而精神上的变化会直接、间接的影响胃肠功能。但西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对机体免疫力的提升、营养代谢的调节等弱于中医治疗[4]。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枢机主导气机的枢转,用以沟通阴阳气血、表里上下。“和法”就是通过疏导血气,调和气机,来健运枢机的。与专主攻邪与专主扶正的治疗方式不同,“和法”治疗的核心在于“调和”,主要针对的是脏腑气机、阴阳气血营卫、表里上下失和以及寒热互结等病机的矛盾处理。“和法”的外延包括了开达膜原法、和解少阳法、调和营卫法等“和解法”,也包括气血调和、脏腑调和、平调寒热法等“调和法”[5-6]。

胃肠、肝脾不和使用的和解剂中,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等都是比较经典的方剂。中医治疗“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说法,如邪在少阳、在肝脾、在胃肠,临床上常会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如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等,但需根据患者的病机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剂治疗,调理脏腑,调和寒热。相关研究表明,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饮剂直接进入患者肠道,吸收更为有效快速。

总之,中医“和法”治疗对患者起到全面的调理作用,能弥补西医治疗只解决表面病症,易发生不良反应的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张立平.中医“和法”的概念与范畴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2] 胡应峰.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199-200.

[3] 任爱理,刘向东.中医“ 和法” 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8):124.

[4] 李文华.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养生,2013,32(9):25.

[5] 李笑宇,王志红.中医“和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497-2499.

[6] 李笑宇.中医“和法”的理论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2.

R57

B

1671-8194(2014)16-0304-02

猜你喜欢

肠结核调和西医
肠结核表现及诊治
调和γ-正规映射和调和γ-正规型映射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漫画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MSCT及结肠镜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
多排螺旋CT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