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2014-04-23刘宝亮
刘宝亮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会计专业作为目前职业学校开出率非常高而且相对成熟的一门课程也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视角提出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的必要性及具体做法,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63-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重要性的凸显,相关的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专门对中高级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相应的规划。职业教育在中国制造业及服务业升级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目前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专注于相关行业的初中级从业人员,是处于第一线的技术型工人或服务人员,因此就必须要求这些从业者具备优秀可靠的职业素养及娴熟过硬的职业技能。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近些年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很快,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在不断地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教学模式,学生要么因为理论知识太复杂从而丧失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要么专注于理论而缺乏实操演练,缺乏对实务工作的具体了解与掌握。
会计专业作为目前职业教育中比较成熟而且开出率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教法上的改革越来越多,有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以笔者所在的单位惠州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而言,该校是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对于教学改革极为重视并一直努力践行教育教学改革。该校从2008年开始在校内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改革,该校的会计专业作为学校的主干专业一直以来也是走在了学科建设的前列。笔者试图就该校的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角度来解读和建构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以希望解决原有教学方法所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简介
一个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的工作过程,而职业能力则是由具体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来体现的。所以,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归结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完整化。这就是为什么职业教育界会提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来进行课程设计的初衷。工作过程系统化起源于德国,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并经中国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引入并补充论证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适应中国职教特点的一套理论及方法。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该方法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所进行的课程设计方法。该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它将知识具化在一个或几个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围绕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实施任务;最后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实施完成来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及掌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有效地解决了“学科体系”所存在的弊端,真正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相比较传统的学科理论教学,后者更贴合实际,更适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因为其操作性强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笔者结合会计行业本身特点与会计教学考虑从以下方面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计。
(一)课程设计
1.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对于会计岗位的工作设置及能力要求,并将工作过程描述与专业课程体系数据转换的关系。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我们会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主要去向为小型企业的基础会计岗位。小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考虑,业务比较单一,账务处理也比较简单,因此通常不可能设置较细分的会计岗位。所以这类企业对于所招聘的会计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全盘账务处理能力,最好能做到一人多岗。因此,我们在设计以工作过程系统的教学中也应该基于这种需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于会计核算业务的整体理解与掌握。
2.将基础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过程描述与专业课程体系数据进行转换与对应。要想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则首先应该将会计岗位的“行动领域”转化为教学范围的“学习领域”。我们通过进行市场调查对会计岗位进行一系列的解构,将其包含在岗位中的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进行提炼,并将其与专业教学相对应,建立如下所示关系图。
3.分析职业行动领域,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下的专业学习领域。基础会计课程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并构建起企业业务流程的认识,并掌握企业主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而这些知识点分解于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会计岗位需要通过证、账、表等工具对业务进行核算与记录。按常规的教学模式,现在通行的基础会计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包括会计概述、复式记账原理及记账方法、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表等章节知识。这是学科体系下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通过分解知识点逐渐堆积起对于学科的认识。这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也有较大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会计整体缺乏认知,知识点单一缺乏系统性的了解,课堂理论学习量大等。因此,结合前述分析,建造一套基于工作过程下的教学环节。初步构想(见图2):
此表上半部分为工作过程,而且是一个非常系统和连贯的工作过程,下半部分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即证、账、表的填制、审核、报送等。通过在各个工作过程覆盖知识技能的应用,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既能不间断地让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工作能力得到学习与实践,同时整个教学过程更贴近企业实际,让学生对于专业有更为直观和形象的认识。
并且我们在此表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整个教学过程(如下页表1所示):
(二)实施过程中配套资源设计
目前惠州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有其他专业(如计算机网络、汽车维修等)正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教学的探索。如果在会计专业能按此文所设计的思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其他专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能还存在一系列的资源配套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或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师资队伍除了大力推行双师型师资以外,还可以考虑在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上仿效香港职业教育模式,对于进入职教的教师必须要求其先取得专业从业资格并达到一定的实务工作年限。另外,可考虑聘请行业专业担任职业学校的专业顾问或客座教授(讲师),并定期邀请他们举行专业讲座。再次,可考虑对于校内教师的考评体系中增加实务工作时间要求,同时可以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实行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与任职,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学校考评体系的调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可能会打破原有的课堂组织方式,即从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学的模式转化为圆桌模式或小组模式。教师更多地担任一种引导者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教学与学生的关系可以用表2来表述。
在此状态下,原有的课堂氛围及课堂环境均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原有的对于课堂的考评和对学生的考评体系都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建议可对相关专业进行试点,对于课堂的考评不再局限于相对死板的课堂环境及课堂纪律等,而应该给予教师相对宽松的课堂设计环境。对于学生的考评则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评体系,而着重于过程及项目的考评。强化实操能力掌握,淡化应试分数考核。
3.配套教材。在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下,原有的配套教材无法适用。可以考虑编制校本教材的方式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在编制配套教材时应考虑邀请行业专家或专业人士结合具体的会计工作要求进行编写,并在应用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总结
总体而言,对《基础会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设计,能够较好地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的情况下都会存在不成熟或不健全的地方。笔者提出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主要并希望能通过在校内部分班级予以试点实施,以检验此种方法的效果及不足,并希望能借此机会对全校性的财会专业教学教研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及促进作用,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及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 李晓峰,左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2,(21).
[3] 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4] 郝雅静.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思想指导《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1,(23).
[5] 李英红.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