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发展进步的方向与要务
2014-04-23曾铁
曾铁
摘 要:一切为人民和为了人民利益是文化发展的主轴;文化发展进步应吸纳和应用先进、优秀的文化;文化发展的靶点有:基于文化再现“文革”及罪行,让国人知道“文革”是罕见的反人类大灾难和注重、做好关涉文化的“小事”是文章的主内容。它强调:文化大发展要顺应世势与国民新期待,科学、民主、自由是文化及发展的主题词;引领、开创出大家希望的新境界、新天地是文化发展的路线图及“作业”。文化发展与落实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让国人与国家同步地成长至关重要;国民有文化、有教养、有品位,社会文明、发达和民富国强是文化发展的归宿,也是文化发展目标达成的标志。
关键词:文化发展;国民素质;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子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让国民皆大欢喜、生活更幸福,让21世纪的中国是文化“侏罗纪”,即实现文化大繁荣,且使文化具“百花齐放”之生态、之硕果是充分、必要条件。促使文化发展、繁荣,让国民们受益和构造现代、文明社会,以实现文化大发展和科学发展之目的,对文化发展、进步之事我们拟清楚、明了为何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等基本问题。基于个人学习、观察与思考,以下是笔者对这类问题的一些微认知,请同仁指正。
二、文化发展繁荣的路向和靶点之孔见
(一)一切为了人民和人民利益是文化发展的主轴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总路线,文化大发展不是创造、传播新理论,它当以民为师、尊重民意、以民为重和为民服务,“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乃文化发展的根本,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意涵①。如是,文化发展要贴近社会、贴近大众及其需求,当顺着民意与社会脉动的脚步,跟着民意走。一切为民、为了人民利益和以大众期盼为要、拉近国民与文化的距离是文化发展的主线;中华人民共和国里“人民第一”、“百姓最大”,文化发展、繁荣理应让国民们深度地识之、护之,且弘扬、光大之。基于现实和发展的要求,发展文化须大力倡导、张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之意念,并以“人的尊严”与“为整个人类走向大同之域的理想服务”②为归依。文化发展要想民所想,为民想为,与人民同心同德;“人民当家作主”是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象征,文化发展当积极地营造氛围使此理念真正的落实、兑现,而非纸上谈兵。
文化建设与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唱高调,它不能贵族化、小众化,不能有贵族气,平民化、大众化是其本。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与民同向同行,内容紧跟需求、服务紧贴民生,并注重宣扬、强化公序良俗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要义。文化发展、进步当以人民的意愿为大、为上,发展文化应倾听人民的意见与建议,人民好恶与人民的希望和不断提升国民素质是文化发展、繁荣的路向和主内容③。文化大发展要亲善、温馨、暖人心,应有助于大家践行“五讲四美”,有益于改变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国在山河破”之势和减少伤害社会公平、正义之事;文化建设与发展还要有助于共同富裕、增进人民福祉,使大家不被时代淘汰。当下,“社会上问题丛生,生活中不便多多,尤其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令人焦虑。”①文化发展理应为消化这类问题努力、助力,文化建设与发展应有引导社会整体向上和防止国民、社会与民族老化、退化之力。
改善文化结构、提升文化品质,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环境,淡化文化的政治教化意味,并制造、维护良好的文化生态,使文化成为点缀生活、美丽人生与大家高兴、满意的要素,是文化发展的注意事项与基调。所以,文化及发展应是民主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建设与繁荣,它要关注并从文化的角度弱化、消灭社会上存在的“特权”意识和盛行的“特权”行为;应消解社会上各种潜规则和重视服务、保障、增进人民的基本权利,进而推进社会建设与社会健康发展。就人的发展而论,文化大发展当有获新知、开茅塞、除鄙见、增学问、广见识、会质疑、脱俗气、养性灵与添快乐之效,且有造成平等、诚朴、勤勉和“宁静”的社会风气之力。逐步终结官本位②、回归民本位,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让“为人民服务”成为时代的强音和相关行动,是科学发展的内容与要件、是民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时代的要求,发展文化必须有此类命题及项目,要为实现此目标打基础,并提供能量、动力。
(二)文化发展进步应吸纳和应用先进、优秀的文化,让大家活在当下
推动现代化,建设现代、文明的社会需有大批现代化的人和高素质劳动力。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提出了“现代化人的素质模型”,它认为:“现代化人”第一个素质是“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倾向于革命和变化”。因而,文化发展不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它重在吸纳和应用先进文化、优秀文化,应有助于扭转国人思维、思想同质化之态,要让大家活在21世纪,并使我们是这类文化的传承、弘扬者和获益、享受者;文化建设与发展,拟用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对待优质的西方文化(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必有其文化的原因)。有益的文化及发展要“爱人”、让“人爱”,能使国民自爱、爱人和爱自
然,并促使大家勤学习、重思考、谋发展、图进取;有效的文化发展当让国民吸收、坚守良知,使大家具有健全的人格与较高素养;大家公认国民素质与国家品质明显提高了乃文化发展实现之标识。
文化发展不能避实就虚、华而不实和哗众取宠,它是长期的任务,应着眼于长远利益,要利用舆论、营构浓浓氛围让全社会鄙视、告别假大空,追求认真、执着和真善美,并让大家生活在真实、幸福中。为此,文化发展要力避“标题党思维”或“只加油不挂挡,听起来轰轰响,就是不往前走”之倾向;发展文化要“写实”、不可“写意”,要力避政绩因素、商业因素,必须突出文化因素;文化发展要让文化“繁”,更要使文化“荣”。传播、弘扬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意识、规则意识与是非观等,是与现代文明接榫的正路,文化大发展当为之作为、有贡献。文化发展不能格式化、公式化和空心化,更不能有潜在、隐形的“义和团思维”或“文革”思路,它应开眼、弃保守,大开“窗户”向外看,且虚心学习、使用他人先进、优秀的东西,以助力我们的发展。关注、提高国民的思想能力,致力于人的思想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促进民富民强、国家昌盛和让大家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是文化发展的主流与要务。立足于和正视现实,文化发展拟适度地让传统文化“转基因”,即用科学文化等现代文化丰富、改造和完善我们的文化,以有力地支撑与推进科学发展。减弱、清除媚权、媚钱与媚官、媚上等奴性、奴化现象是文化发展的任务,逐步达成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③,文化大发展必须给力、加油。
文化发展、繁荣应构造思想自由的局面,让大家自由说话、自在生活,而非混日子。发展文化拟淡化文化的意识形态色彩(或去意识形态化),应基于文化营造“大气候”,鼓励大家求科学,求自由、求真理,求进步,使人们生活在“真、善、美的人间”(诗人任钧)。文化发展当适应时代要求,广泛集纳、吸收和应用“现代化需要的外来新要素”④,尤其是科学文化、法制文化、公民文化等,缺乏这些现代化要素的文化或文化力不足于支撑、推进科学发展;走向世界,让世人接受、认可我们,继续学习西方有价值的文化及成分是应然的①。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意识与科学方法等在内的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及结构和构建现代社会的要素。因此,文化发展需着眼、立根于提高国民文化修养,将科学文化等纳入、嵌进我们的文化与社会之中。
(三)文化发展的靶点:基于文化再现“文革”及罪行,让国人知道“文革”是罕见的反人类大灾难
“文革”是空前的文化与文明大灾难,今天有些国民却认为它是好运动,还留念②、渴望之。“文革幽灵”在现下拥有一定的民意基础,此状况令人惊诧、让人不解。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指出:“文化大革命死了2000万人,受政治迫害人数超过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九分之一,浪费了8000亿人民币”③。作家秦牧评述“文革”:“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少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以进行!”消除有关的认知和思想误区,校正一些人的错误认识,批判“文革”是文化大发展义不容辞的事,且刻不容缓。当下,不重视和列数“文革”的罪行,将疯狂、无耻、欺骗、谎言、野蛮、暴力、无赖、杀戮、肮脏、流氓、告密和奸人等横行、当道的“文革”,用铁的事实分类呈现在大家面前,并“批倒批臭”之,科学发展难顺利实现已非虚言与杞人忧天。
10年“文革”及其祸国殃民的事实,不能遮蔽、藏着掖着。文化发展对“文革”之事不能忌讳,当从文化上厘清“文革”的成因及其文化的破坏性,这是文化大发展的议题,也是现实课题和靶点。全方位展现“文革”,讲清楚“文革”生成的文化因素、文化基础是现在进行时,此事拟在文化层面和文化发展上有顶层设计及具体、明确的要求。说“文革”尴尬、难堪,但必须如此(德国人反思“二战”的精神与做法,值得我们仿效)。批判“文革”是文化大发展的份内事,完善、发展文化应有此项目、要有此过程。各级各类学校和主流媒体当直面史实,并以很高的历史忠实度公允、科学地传播相关信息及主流观点,应让中、青年知道什么是“文革”④?其危害及恶果有哪些?其危害性有多大等;要让所有人知道:
10年“文革”,是20世纪波及范围最大、祸害人数最多、民族内耗最大的红色恐怖,它暗无天日、罄竹难书、十恶不赦⑤!其对国人、民族的杀伤力、破坏性远远超过斯大林主政27年中各种“运动”对苏联发展所制造的巨大损毁力及后果。10年“文化大革命”,是愚昧、愚忠、愚蠢和落后的总爆发、大集中,是全国性反文化、反文明行动。大“革”文化的命;大“革”文明的命;大“革”知识的命;大“革”科学的命;大“革”人的命,尤其是革有点知识、有点文化者的命,直至杀人和毁灭一切先进、优秀和美的、好的东西等,是“文革”的标识及追求!
“文革”结束已36年了,但“文革”受益者及后代和“文革”大范围、深度的后遗症或恶果,仍是我们发展的障碍与隐型阻力。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当下,中国半数人还处于文革状态,要么是缺乏理性的文革战士,要么是逆来顺从的奴隶,基本不懂现代社会的处事原则。揭示“文革”的文化动因和“文革”反文化、反民主之本质正当合法、合规合理,这是发展、进步、文明的现实诉求。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及精神,为推进文化发展与科学发展,批判“文革”是必须的,不能躲闪、回避,须从源头和根子上说清、讲明“文革”反人类性、反文明性和反动、黑暗性!主流媒体要立足文化及发展彻底地批判“文革”,要着力从文化上根绝“文革”重演之可能。为此,笔者建议:在首都建立“文革受难者纪念碑”,让国人不忘这场灾难,并铭记教训。
(四)文化发展的靶点:注重与做好关涉文化的“小事”
文化发展不能厌小、轻视小,看不见小,或追求宏大、不闻不管身边涉及文化的诸多小事;文化及发展要求实务实,做好所有的文化之事。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是文化大发展的目标与着力点,注意、做好关涉文化的小事是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与任务,文化、教育等各部门应为此做实事、并给力。文化无小事,它需细致、准确,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发展要用心认真、一丝不苟,并“勿以善小而不为”;文化水平与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文化工作者的敬业度、认真度,以及他们的素质有正比关系。提拉国民素质和国家的品质与实力,让我们的文化有魅力、有吸引力和让文化走出去,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设想与愿景。香港城市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位指出:“中国人必须——先把中国文化做好,在这个基础上追求文化的国际化才有意义,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①细节、内容有品质、品位的文化,才有影响力、公信力和亲和力,方可圈可点、并会受人尊重、认知度方可提升。
提升文化内涵、保证文化品质,文化发展须避免好高骛远、好大弃小之倾向,着眼于微观和细节,做实文化方面的诸小事是文化发展的需求;文化“小事”属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事,是文化及发展的“构件”与基石。不细腻、不认真似乎是我们的传统或一种“文化基因”,现在,文化、教育等工作中马虎、随意等现象及结果不鲜见,以下事例属文化元素和文化发展的内容,它从两个侧面反映了文化“不认真”问题,发展文化当注意、消解此类文化产品质量不高、不理想之象。
1. 旅游景点涉及文化的案例
现下,国内旅游景点很多、旅游者众多。但是,一些景点的文化却时有纰漏、颇煞风景,旅游景点与旅游的文化品质有待提高,比如:
2012年元旦,到镇江游玩的上海游客项某向镇江媒体反映,她在南山景区和甘露寺文化墙两处景点发现错字、漏字的情况。她游览至南山招隐寺听鹂山房景点的时候,文化墙上一段简单的文字介绍让她摸不着头脑:听鹂山房是为纪念东晋末年著名艺术家戴颙所建,介绍上却漏了这位大艺术家的名,变为“为纪念南朝著名艺术家戴 所建……”;同样的情况又在东吴路浮雕文化墙上出现,《蜀志·法正传》中云:“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被刻成“先主每入,哀心常凛凛”;明明是习凿齿著的《汉晋春秋》,被刻成“习凿凿著”。
2012年10月,一老编辑发现26页的小册子《故宫导游图》,居然有100多处错误!不仅有错字、别字、错误标点,而且连皇帝的名字、年号也弄错了,24位皇帝的名字、年号居然错了7个!这100多处错误分八大类,有错字、别字、漏子、衍文、重复、标点符号错误、数字差错、知识性错误。
家住成都市的王某向成都媒体反映,该市南台路上的三国文化墙上的说明文字有不少错别字。他说,他与10岁的女儿认真读过这些文字后发现:“单刀赴会”写成了“单刀付会”;草船借箭故事中的“擂鼓”写成了“雷鼓”;刮骨疗伤故事中的“剧痛”变成了“具痛”等。
2. 保证大报质量是文化发展的内容、基础与诉求
电子媒体时代,我们的大报仍是重要、权威的媒体,其覆盖面宽、读者多②、影响力大、公信力强,是文化发展的窗口与主阵地。大报是最普通、最普遍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优质报纸、保证报纸品质,是文化发展、繁荣和读者的期待。文化发展大报是载体与助推器,报纸的水平必须保持;文化建设、繁荣应落实到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上,并让公民有较多、更好的文化享受,保证大报水平是发展、繁荣文化的“落地”之举。
以下是上海《文汇报》一个月内瑕疵文章及分析①,显见,关注和保证大报水平非不实之词,众多事实是一些大报时有瑕疵之依据,且构成了证据链。
(1)2012年9月1日3版“花200年将火星改造成宜居地”文,其中火星“接近于地球的引力”,应是火星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接近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等;地球引力:施力者是地球,引力的大小非常量,地球引力还与受力者的质量大小有关。
(2)9月2日2版“沪首座‘绿色智能变电站投运”照片之说明涉及的“220KV”、“110KV”,基于规范,应为“220kV”、“110kV”!
(3)5日4版“3.9秒级速风范CTS——VCoupe创造——”文,其中“最大输出功率达556匹马力”,拟是“——556马力”;基于规范,功率单位当用“瓦”!“马力”是非规范、已淘汰的功率单位。
(4)5日4版“创新标准 荣耀世界”文,其中“4570mm1775mm1445mm的车身尺寸”,应是“4570mm×1775mm×1445mm——”。
(5)5日3版“戈壁滩深处忽现湿地‘蜃景”文,存在错误:
“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令光线有较大折射率”,应是“——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相对而言冷空气的折射率较大”;“折射率”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光线”没有“折射率”!
“——来自物体顶端的光线将比那些来自底部的光线更低,所以这些蜃景经常是倒立的,同时,天空增强了影像的错觉”;此说有误!
在沙漠里,太阳照到沙地上,接近沙面的热空气层比上层空气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远处物体射向地面的光线,进入折射率小的热空气层时被折射,入射角逐渐增大,光线呈凹型传播(传播方向总要向上偏一些),还可能发生全反射;由于人眼不能看到光线的曲折而是按直线追溯射入眼中的光线射来的方向看到物体的,所以,人看到这些光线好像是由他的前方射来的,于是就看到前方远处物体的倒景(倒影)。
(6)10日10版“第二十六届电视金鹰奖”文,其中“压轴颁发的最后两个奖项——”,应是“最后颁发的两个奖项——”;“压轴”,不是“最后”!其意是倒数第二!对“压轴”的误解、误用是报刊频现的一问题,属某些大报的痼疾。
(7)9月12日4版“学习的城市 新型的——”文,其中“国内首家以开放大学命名的高等学校——上海开放大学——”,应是“中国大陆首家以开放大学命名的——”!香港早有“香港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澳门也有开放大学。
(8)12日11版“四年里掌握两门学科知识”文,其中“系统掌握两门学科本科专业知识”,此叙述不准确,易让人误解、不解。“两门学科知识”、“两门学科本科专业知识”和“两大专业的本科知识”,内容、内涵不一样!它们不能混为一谈。如:大学物理学、新闻学是两门学科或两门学科知识,但非两个专业!“两个专业的本科知识”涉及许多学科、课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如物理专业、新闻专业,其学生要分别学习很多的本科级学科知识。所以,上述拟为:标题是“四年里掌握两大专业知识”等;“——系统掌握两大专业本科知识”等。
(9)14日10版“升降机百米急坠19人遇难”文,其中“厢体呈自由落体直接坠到地面”,话不通!拟是“厢体近乎一自由落体直接坠到地面”等。
(10)20日6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玩出名堂”,其中“球体——下滑时,由于封闭且相对(球体截面)狭窄的气道,使它在低速时就能得到足以抵消重力分量的空气阻力,”,有瑕疵。重力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被“抵消”,此处当用“平衡”;原话拟为“球体——下滑时,由于气道封闭且相对(球体截面)狭窄,这样球体在低速时就能得到足以平衡重力分量的空气阻力”。
(11)9月23日2版“为世界重大发现提供中国智慧”文,其中“会受到太空中磁场的影响——只有中微子这类不带电的粒子不容易受到辐射影响”,叙说不准确;这里“辐射”一词意思不清楚、指向不明确;拟为“会受到太空中磁场——只有中微子这类不带电的粒子不受磁场的影响”等。
大报是文化发展、进步的管道和“技术环节”。关注细节、做好基础与办好大报,乃文化发展的逻辑和要务。报人是文化工作者,大报的文字记者、文字编辑和校对等,当以责立志、以能立身和以行铸品质,要认真地编、发文稿。一些大报的科普、文章因语病多、问题频发,已不忍卒读,此现象伤的是文化,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久而久之大报会“星光黯淡”。报纸科普、文章事故频频,主因是一些文字记者、编辑等的语言文字功底薄弱、基础科技知识贫乏。如是,报社应重视并采取措施促进、提高报人的基本科学素养和文字能力、文字编辑水平,他们的专业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保证报纸水平、提升报纸性价比和读者的阅读福利之关键。
三、结束语
文化大发展要顺应世势与国民新期待,不能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科学、民主、自由等是文化及发展的主题词及重要内容;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和促进社会发展,并引领、开创出大家希望的新境界、新天地是文化发展的路线图及“作业”。文化发展与落实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如: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代表的乱象当消失)、让国人与国家同步地成长至关重要①,国民有文化、有教养、有品位、有思想、有能力,社会文明、进步和民富国强是文化发展的归宿,也是文化发展目标达成的标志;发展、繁荣文化当紧紧围绕此计划、工作和推进。
文化及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幸福之本,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高度地依赖文化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度的提升和国家软、硬实力的增强均有赖于文化发展、繁荣。文化大发展既是庞大的时代课题,又是些须小事之集成与整合。大事均由许多小事构成,细节决定质量、决定成败,文化发展如是。做好了文化“小事”,文化发展才有坚实根基,方可渐次达成文化发展、繁荣,人民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如是,文化发展拟多关注非宏大的事,凡涉及文化的“小事”②,我们要落实、完善和一一做好,不能忽视、轻视了上述“琐事”。
(本文审稿 王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