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

2014-04-23徐占春何秋兰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

徐占春++何秋兰

摘 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情怀,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十八大报告始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实现利益提供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人民利益能否顺利实现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认同,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关键词:人民利益;党的执政能力;执政认同;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新华字典上的解释,利益是对人对事的好处,利生益世的功德。从社会学来看,利益就是人们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利益作为对人的未来有好处的事物,深刻影响着人民与党的互动关系。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宗旨,把公平正义作为执政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可以提升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为人民实现利益提供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列宁认为“群众是划分阶级的,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因此,构成相对复杂、政治觉悟参差不齐的人民群众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要使人民利益诉求的实现达到有序化状态,维护国家跟民族的稳定团结,就必须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夺取革命、改革和建设新胜利的核心力量。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所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把原本属于人民的利益还给了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着人民克服各种困难,通过积极探索取得了四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骄人成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利益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领导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和社会建设成就巨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因而认同党是人民利益始终不变的代表者,是领导中国实现长治久安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特别是近些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连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卓有成效,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真切地体会到到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因此感觉到党领导的重要性,对党的利益协调和整合能力寄予很高的期望,把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期待都寄托于党的正确决策和领导。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而能否持续代表人民利益则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为了充当好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协调者,党必须在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等方面坚持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为相关的利益主体实现利益扫清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民实现自身利益持久坚强的后盾。

二、人民利益的满足是提升党执政认同的必然要求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将它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帮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中国共产党要执掌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不能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参与,因为人民才是物质利益和财富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也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但是党本身不能创造一切利益,创造历史、财富和利益的还是人民群众。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把团结在党的周围千百万的人民群众看作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建设年代,江泽民同志认为党的执政“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共产党执政要怎样才能做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这就要求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必须以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发展的利益诉求;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去制定政策法规,科学执政;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必须积极为人民群众谋求机会分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明成果,自觉有序地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为人民群众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只有帮助人民群众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才能夯实政党认同的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社会基础,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党的执政认同,从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要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增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支持。因为只有这样,党才可以通过提出路线、方针、政策和以党员的带头贯彻等途径,引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党必须具备能力防腐拒变,保持自身先进性;通过国家机器实现物质财富增值;为民执政、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调停利益矛盾和冲突、整合社会关系、维护人民团结和国家安定;依法执政,依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

当前,人民群众总体肯定执政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成绩,信赖党、依靠党,认可党的领导,但由于当今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一些突出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部分人民群众有时会怀疑党的政策的执行力和效果,特别是在人民面临的巨大利益矛盾和冲突,迫切希望党和政府主持公道时,部分党政官员中存在的不良作风、贪污腐败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公。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自私自利、工作作风野蛮粗暴,漠视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得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产生消极认知,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望。这样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为矛盾性、徘徊性实践行为,深刻影响党的形象、执政效能、执政基础乃至于国家政治稳定。

因此,为人民群众尤其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长期的政治经济权益保障是提升党的执政认同的主要途径。敏锐把握民众在不同时期、 不同阶段的利益需求,及时调整党执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涉及到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资源、执政环境、执政方式和执政制度等多个方面多个方面。

在党的指导思想当中,执政为民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再到以人为本都是执政为民理念的理论渊源和时代体现。只有真正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和拥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党也就巩固了自身的执政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做到了这一点,党的执政就拥有了强大的阶级基础,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两项执政资源。再通过运用国家基础,大力推进社会经济建设,党的执政就具备了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通过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充分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以及历史经验,就能为党的执政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研究和改善执政环境,是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执政理论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如果做到了上述要求,从国内来说就为党的执政创造了宽裕的经济环境,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

执政方式是对于执政党执掌、控制和运用国家政权的途径、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上明确指出,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必须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这也是党对当前执政方式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还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党的执政生命。

人民群众之所以会服从党的政治权威,就是因为党的政治权威与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原则的一致的。其中,人民最关注的是自身的生存利益,能否帮助他们实现现实的物质利益和得到各方面的实惠直接影响他们对于党的信任、忠诚和认同。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而执政和靠人民来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从保护人民的生存利益出发,不断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同时,党的执政不仅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还要关心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毕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拥有管理自己创造历史的权利。

如果对利益矛盾和冲突协调不好,那就会加剧人民群众对党和各级政府的对立与不满情绪,从而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认同。维护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合法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是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体现,也是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提升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认同的必然要求。

三、公平正义是执政为民的主要衡量尺度

除了民主执政以外,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也是党新时期执政的主要目标和党执政能力水平的主要表现。科学执政就是要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制度及方法来执政。当前中国一些政府部门及人员未能及时转变观念,过分彰显社会事务管理者的角色而忽视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宗旨,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真正的、及时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这一切都会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提升。要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深刻认识和熟练驾驭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用科学态度、方法与理论“公平、公正”的服务于人民群众。依法执政就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这是营造社会主义法治环境的根本保证,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组织和领导政府,而且包括整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依法执政,党可以为人民利益实现营造一个法治环境,保证政府依法行政,不失职、不缺位,更不越位;保证企业、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不做不合法、不合理的事,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无论从科学执政还是依法执政的角度来考量,公平正义都是在实践中衡量党执政为民理念的要尺度。

坚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内涵。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和价值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与民争利。为此必须大力查处攫取民利的少数贪腐分子,打破并取缔既得利益集团,规范党的执政方式“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人民渴望利益关系的公平和正义。实现人民利益内含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将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强调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

公正思想是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公正是包含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体系,而促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则是社会公正体系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表达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恩格斯在《 共产主义原理 》中指出,社会主义要“保证一切社会成员的富足”,因此,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社会主义公正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与核心价值之一。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共同富裕,就是要求解决公正问题,谋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公正原则及其优越性。否则,党的执政就难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与认同。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党就必须通过构建利益相关的执政制度,在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执政制度和体制建设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党必须建立一整套利益机制以确保利益来源、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正义和在法治环境下实现。这一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道德愤怒
强化刑事审理期限检察监督的若干思考
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的价值基础
蒋德海:以公平正义促进公民的政治认同
论我国金融消费领域公益诉讼制度构建
透析民粹主义发酵土壤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新发展理念下发展经济与收入分配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