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午”遥祭

2014-04-22

传记文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皇太后巡洋舰银子

沈 淦

“甲午”遥祭

沈 淦

又逢甲午,19世纪末中日两国在甲午年爆发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了,然而那场战争的巨创深痛,并没有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近读台湾学者唐德刚先生的专著《晚清七十年》,在第三章《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中,前三节是专门谈甲午战争的,读之岂但令人感慨不已,有些话简直如骨鲠在喉,势在必吐:

甲午战争之前,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拥有装甲14英寸、配备有12英寸巨炮的7000吨主力舰2艘,和各式巡洋舰、鱼雷艇数10条。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大清帝国这支海上武装,一度处于世界海军的第6至第8位之间,仅次于英美俄德法等西方列强。而日本海军全部吨位炮位及海战潜力则远远落后于我,世界排名只在第11至第16位之间。据1890年的统计,北洋海军2000吨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多吨; 而日本海军2000吨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多吨。按资料分析,中日对阵,日本海军断然不是我们的对手。

然而众所周知,甲午战争的结果,却是以中国的惨败、北洋水师的覆灭及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画上了一个令国人悲愤不已的句号。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那么,我们究竟败在何处?我们有无数视死如归的士兵,我们有大批精通洋务的优秀将领,而北洋水师的创建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更被后人誉为“晚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们虽然还是个穷国,却对内平定“发捻”之乱——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是也,对外收复新疆,再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虽然还不能称之为强,却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弱吧——至少,综合国力要比那蕞尔小国日本强多了。纵然打不过西洋红毛番,难道还打不过你这个小小的东洋日本鬼么?

然而,我们不但败了,还败得那样惨!怎能不发人深思!

甲午年,那个为国事操劳了数十年的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所谓的“慈禧”太后,已经60岁了,为了庆祝她的“万寿”大典,好多年之前她就“乾纲独断”,决定扩建一座大而奢华的园子,让自己“离休”以后尽情享受,颐养天年,因此那座园子就取名为“颐和园”。修园需要的数千万乃至上亿两白花花的银子哪里来?渠道多多,如文武百官为效忠太后而“捐俸”,地方大员巧立名目而“进献”等,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挪用海军军费。据估算,为了巴结老太后,“海军衙门”的总理大臣醇亲王奕譞至少挪用了1000万两以上的海军军费。醇亲王这个大清帝国中的首席大贵族,头号纨绔子,是当时北京城中生活最豪华、最糜烂的亲王,他可不傻,深知只要巴结好了这位老太后,自己无论怎样贪污腐败,谁敢吭一声?

于是,从1888年开始,正当日本海军全力扩展之时,北洋水师却由于经费短缺,竟然“未购一舰”。1892年,户部在取得海军衙门的同意后,竟然正式宣布:太后“万寿”需款,海军停购舰艇两年!

亲手创建北洋水师的李鸿章本人是知己知彼的。他知道最近几年舰艇制造业发展迅速,他知道他前些年买的舰艇速度不够快,因此他要加买快速巡洋舰。在甲午前夕,英国最先进的阿摩士庄船厂知道它老主顾的脾胃,特以新近下水的世界最快、时速23海浬的4000吨巡洋舰,奉献给这位中国宰相。英国人知道李鸿章是内行,非买不可,李鸿章也自知非买不可。可是买船的60万两白银从哪里来?户部与海军衙门都说拿不出银子,怎么办?虽然英国人知道中国人付款从来都是现银,而且银子的成色又好,很愿意与中国人做生意,可是这一次不同了,你既拿不出银子,我总不能把船白送给你吧?结果,这条船竟然被中国的对手日本买去了,变成后来日本的“吉野”号。正是这艘“吉野”号巡洋舰,成了日本联合舰队中一支决定性的生力军,后来在战争中,我们的民族英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弹尽舰伤之际,率领全舰官兵,开足马力欲撞沉并与之同归于尽的,也正是这艘“吉野”号。除了“吉野”号,日本舰只的时速均在20海里左右,而北洋水师则在15海里上下。

既然买不成船了,那就退而求其次,更新一下船上的装备——大炮吧,李鸿章循部下之请,要海军衙门拨款60万两白银,购快炮20尊,以替代各主要舰艇上的慢炮,而户部和海军衙门两处,竟然一毛不拔。须知,快炮一分钟可以打五炮,而慢炮呢,五分钟只能打一炮。李鸿章不得已,只好从自己海军的日常粮饷给养之中,挤出20万两,聊以购买次等快炮12尊,以稍微平息一下舰上官兵之积愤。北洋水师的将领们不少都是留过洋、经过多年培养的专业人才呀,他们眼看着日本海军咄咄逼人,一天天地超过自己,怎能不焦急,怎能不忧虑——说忧心如焚也不过分!他们都是职业军人,知道在大洋之上作战,以时速15海里的慢船,对抗时速23海里的快艇,那自己只有挨打的份儿:打败了,无法逃避;纵使打胜了,也无法追击。他们更知道,在海上炮战中,五分钟打一炮和一分钟打五炮的区别。敌人以快艇快炮,飘忽而来,一瞬之间,敌弹如疾风暴雨,临空而下;再一转瞬,敌舰又已逃得无影无踪。你以15海里的时速;五分钟一炮的慢劲,真是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乌龟对鲨鱼,如何克敌制胜?于是在甲午战前,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各舰艇上的青年水兵士气极高,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厮杀;可是舰艇上的那些高级将领们呢,则个个沉默不语,面有忧色。

不消说,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爆发时,日军的战斗力早已在清军之上了,何况清军使用那刚买的12尊次等快炮,也没来得及安装呢。这个仗还怎么打?

大清帝国当真就捉襟见肘,拿不出一点银子了么?

据李莲英的接班人、满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的回忆:慈禧皇太后当年一天的生活费,大致是纹银4万两!让我们来大致算一下:晚清的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慈禧一天就要消耗2000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再把它折成实物,那就是慈禧半个月的生活费,就可买“吉野”级巡洋舰一艘;两个月的生活费,可购一超级主力舰;一年的生活费,至少可以装备一支高踞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再反过来说,为维持这位皇太后的奢靡生活,一年之中我们每半个月要卖掉一条巡洋舰;一年要卖掉一支海军,才可以马虎应付!

或者有人会问:这个皇太后哪能用掉这许多钱呢?回答是:她老人家场面大嘛,4万两银子一天也不算多嘛!再者,办事的官员还要贪污中饱呢!末代皇帝溥仪不是说过,他5岁的时候,一个月要吃掉810斤猪肉,和240只鸡鸭(见溥仪著《我的前半生》)。他的鸡鸭可比我们吃的昂贵得多呢!据康有为的调查,清宫中一切的用费都是三七开。那就是报销十成之中,三成是实际用费;七成是层层经手人的分润,这是例规。至于那三成是否是真的用费,还要待考。例如皇太后在颐和园赏王公大臣看戏,怕露天有阴雨,要搭个“凉棚”,这凉棚竟搭掉3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三七开,则凉棚实际用费是9万两。一个凉棚要9万两银子?那只有天晓得了,9万两银子可就是4500万人民币呢!即使在房价如此之高的今天,大城市每平方以2万元计,也可以购置100多平方米的住宅20套呢!何况太后之下,还有近支亲贵,远支宗室,乃至整个满族构成的吃粮不当兵的统治阶层,和汉人也有份的庞大无能、昏聩颟顸的整个官僚体系!

反观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到甲午之战还不到30年,纵然发展速度快,可它原先毕竟是落后不堪的农业小国呀,怎能与咱们这经历了“同治中兴”的天朝大国同日而语!难怪为了打败咱们这个泱泱大国,全国处心积虑,举朝卧薪尝胆,立志要夺我大清的锦绣江山。为了筹钱购买那艘“吉野”舰,明治天皇的老婆、明治皇娘把仅有的首饰都捐了出来!在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那位明治天皇向他的臣僚们宣称:在打败北洋水师之前,朕决定一天只吃一顿饭,以示带头节衣缩食。而与之对比的,是咱们的皇太后面对着满满一长桌的山珍海味,还慨叹“没有下箸处”,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直说吧:我的筷子伸出去,可夹不到什么菜呀;你看你看,我这个大清国最为尊贵的皇太后,日理万机,操劳国事数十年,竟然连一顿饭也吃不好!再看看日本:甲午战胜之后,那个日本天皇明治,对着臣僚只说了一句“朕——饿了”,便潸然泪下。

甲午战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中国除了赔款白银2亿两、另加3000万两“赎辽费”外,还不得不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割给了日本。据说在得到2亿多两白银的赔款之后,正是这位明治天皇下令:一两也不许乱用,全部用来办教育,即使是最偏僻的山村,也要有一所像模像样、设施齐全的小学!

撇开个人感情,如果让你来作一个判断或是裁决的话,你觉得,在120年前的那场甲午战争中,哪个国家应该获胜?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有人说要居安思危。或许,进入21世纪,“战争”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内涵,比如说商战、文战、科技战、信息战等等。然而,作为咱泱泱大国的一员,是不是应该想一想,问一问:在未来的不管哪一类的战争中,我们能不能获胜?我们怎样才能获胜?

谨以此文,遥祭甲午年发生的那场战争。

责任编辑/孙 开

猜你喜欢

皇太后巡洋舰银子
巧妙过桥
穿长裙的“皇太后”
请“皇太后”走下神坛
凭空消失的银子
此地无银三百两
两宫太后并尊岂是仅有
皇太后的资源意识
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
无字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