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当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
2014-04-21阮全赵鼎
阮全 赵鼎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代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了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当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
关键词: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当代小区景观设计;传承;演变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 A
1当代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景观设计重形式、轻功能
目前许多小区的园林景观,从设计到营造都未充分考虑“功能第一”的原则,如居民的活动、休闲、游憩、停车等基本功能的缺乏考虑,景观营造侧重于外在形式的美观表现,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使“景观”成为“仅观”,参观的作用代替了园林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1.2景观设计重外表、轻意境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和小区楼盘销售的需要,目前小区景观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景观外在表现形式的地位也越发突出。然而在大多数小区中,在场所的意境表现方面做得不够,很少有象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那种诗与画一样的意境。
当代中国的居住景观,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楼盘的文化品位,这种意境的营造需要融合现代和传统的手法,整体上是体现自然生态和现代简洁的风格,通过空间、路径和材料的设计,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有神韵。
1.3景观设计重模仿、轻个性
目前,很多小区景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缺乏个性。景观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使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简单模仿抄袭则是一种短期行为。因此,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同时认真分析地块、谨慎开发,依居地块的特征来做策划,设计才不会雷同;重视和挖掘历史人文以及本土文化,把握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创新理念塑造出体现本土文化人文生活环境,使业主真正回归“心灵家园”。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2 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 设计理念的发展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对意境的营造必须突破已经形成的固有模式的限制,源于传统,高于传统.现代景观设计若是只注重科学,而脱离意境,就等于人失去了灵魂和思想,无法体现出这个时代的特征及文化内涵,同时每个时代都不可能抹杀历史留下的痕迹,虽然现代景观在功能上已不同于过往的形式,但其景观组织表达上总不能遗忘.因此,景观意境的创造只有把景观与相关学科、艺术、技术联系起来,置于更为深厚的历史与现实土壤中,使其具有自己的历史特征和文化特质的作品,才能培植出具有本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景观作品。
2.2 设计中需解决的问题
在景观设计的进程中,任何时期都要解决现代与历史的结合而产生的问题,如何处理传统景观与现代景观的结合点,既要发扬中国景观传统,努力将传统景观艺术的设计手法引向现代城市建设,又要使景观富有时代特征,充分熟悉掌握传统景观的意境表达手法,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建设出既有我国传统景观文化的特色的又面向现代的景观文化。
2.3 设计需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提出了很多关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现代景观设计应发扬中国园林传统,努力将古典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引向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不但要继承我们引以为豪的的优秀造园技巧,还要把其发扬光大,不断地加入新的东西,使现代景观设计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扩展。
但并不代表有了创新就可以忽略传统,发展是在传统园林文明的基础上去创造新的园林景观,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3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当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演变
中国传统园林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发展,已形成风格各异的多个流派,技艺精深,内涵丰厚。中国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不能脱离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居住习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是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健康之路,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传统造景手法的借鉴
如杭州西湖十景中的“因时而借”:“苏堤春晓”是春景;“曲荷院风”是夏景;“平湖秋月”是秋景;“断桥残雪”是冬景。从一日时间变化看,则“苏堤春晓”是晨景;“雷峰夕照”是夕景;“三潭印月”是夜景。这种因时而借、借景命名的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采用。再如苏州拙政园,通过枇杷园的圆门洞看雪香云尉亭,从倒影楼窗口看宜两亭,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借景、对景和框景”的设计手法,透过特意设计的门洞或窗口不经意间看到一处美景,这个美景的构图如同一幅画嵌于画框之中。这种设计手法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增强景观的深度感和层次感,而得到意境的深远。
在现代居住景观设计中要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园林高超的手法,通过现代的景观元素,多层次地借景和对景,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空间感受和诗意般的意境体验。
3.2 空间处理方式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空间融合、空间划分和空间对比等几方面。空间对比处理的杰作如留园,它的入口在建筑底层和巷道中穿行,不仅很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极大地压缩了人的视野。走出廊道之后,突然看见开阔和自然的园林,构成强烈的对比,让人先抑后扬,豁然开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在重要的景观节点上加以借鉴,通过景观构筑物、绿化和硬质小品,极力营造出上述两种空间的对比和结合,创造出“欲扬先抑”的韵味。在宅前屋后则要考虑通风、采光等建筑要求,以疏朗自然的绿化造景为主。无锡寄畅园则在空间划分和融合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分析它的立面片断,粉墙为实,长廊、亭榭以及月洞门、花窗、孔洞为虚,虚实结合,又相互对应,很有意境。
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现代的矮墙、孔洞、玻璃、水景和植物等小尺度元素的遮挡、封闭和透明、半透明的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3.3 植物处理方式的继承
植物作为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现园林风格,代表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处理手法如山姿雄浑,苍松翠柏;水态轻盈,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悬崖峭壁倒挂藤本;窗前月下见梅花含笑,竹影摇曳;还有移竹当窗、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等等,寄托了丰富的情感遐想,这些设计手法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
另外,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芳香、声响、风韵之美成为观赏特性极为丰富的内容,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园林意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传统手法。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
因此,在现代居住小区中,可以根据景观的设计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用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寓意。
3.4游路传统处理手法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中对于游路的处理讲求“隐藏”,讲究游路的“引导”,讲求以蜿蜒弯曲的游路来划分和组织空间,以很小的空间创造出“无穷”的空间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如留园等,大多数是借用曲廊通过直角或“之”字形的转折形成了景观路径的蜿蜒曲折,来连接各个亭与轩,或者分割空间,增加了建筑群体组合的多样性。而且还经常依山就势创造爬山廊,产生高低错落的效果。再如颐和园的云松巢,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并用爬山廊将各个建筑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游路来进行视线引导和景点联系。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从平面上应追求“曲径通幽”,讲究景观路径的蜿蜒曲折所产生的幽远意境;从空间上则应追求“高低错落”,讲究景观路径的地形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
3.5 传统造园材料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常用石头、粉墙、黛瓦、青砖、木材、小品等材料。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两点:首先要赋予传统材料如青砖、红砖、瓦片、石板、木材、块石等使用上的新的手法,赋以新意;其次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如瓦片和不锈钢、石材的铰接等等,形成粗旷古朴的肌理与平整圆滑的质感之间的强烈反差,厚重和轻盈感受的对比,坚硬和柔和的对比等感觉,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3.6 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
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扬除上述设计理念和手法的等方面外,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则是上述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中国现代居住小区景观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传统的中国园林是文人造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都十分强调其中的意境,而中国传统园林更是诗画意境的延伸。所以,中国传统园林的所有手法,包括空间、视线、植物、小品、水体等等都是为了表达各种意境,所表达的意境是造园的立意、主题、品种和情趣的集中体现。
因此,现代中国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居住场所的文化品位。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设计须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因地制宜,才能真正走上发展之路。如何保存和重新塑造自己的特色是现代化与传统化和民族化如何融合的问题。因此,建立在对古今中外景观艺术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传统民族文化和景观资源的深刻理解之上的继承与创新,是现代景观设计不断进步的根本保证。用中国传统古典造园手法打造现代景观空间,一定能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时代气息的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鲁敏,林黄杰.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