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4-04-20夏雪韩增林彭飞
夏雪,韩增林,彭飞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国际间的竞争由陆地延伸至海洋,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人类与资源环境社会的矛盾,促进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争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介绍
(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根据不同国家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历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基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以海洋高新技术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内容,以海洋资源大规模开发为支撑,以科技领先和环境友好为主要特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战略导向作用的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体现出“新兴的”和“战略的”两层含义,具有先导性、高成长性、高度战略性、高知识技术密集性的特征,是新兴的渗透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含量高的先导性产业,是综合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友好型产业,“科技水平高、环境友好”为其最重要的特征。
(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现状
2009年,温家宝总理召开了3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把海洋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重要意义。随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
为国家战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该领域,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姜秉国等[1]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基础提出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产业门类,仲雯雯、李文增等[2-3]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宁凌、姜江等[4-5]则就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取原则进行了探讨,徐胜、郑贵斌、向晓梅和刘?等[6-9]分别从阐述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阶段、模式以及形成机制,居占杰、李晶等[10-11]分别以广东、福建为例分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研究内容上呈现出“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的特征,且针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量评价还不是很多,对其支撑条件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尚属空白。
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原则
指标的选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色与共性相结合;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结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入手,认为海洋基础要素、经济条件、技术要素、政府行为、人力资本和海洋环境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见图1)。
图1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因素
(二)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并遵循数据的可获得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分别从基础、经济、科技、人才、政府、环境支撑六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基础要素(基础支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上属于海洋产业,具备海洋产业的基本属性,海洋基础要素是其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和载体,其优劣程度直接决定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并为其提供基础支撑。研究将基础支撑分为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共选取了5个指标,海洋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港口是连接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纽带,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港口,故选取岸线系数(海岸线长度/陆域面积)、确权海域面积和规模以上港口泊位数指标表征自然基础,体现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海洋产业由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构成,这两大部分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重点产业门类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故从产业基础角度选取主要海洋产业比重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指标,间接反映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
2.经济条件(经济支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大的海洋经济基础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实后盾,并为其提供经济支撑。文章分别从海洋经济规模、海洋经济密度和海洋经济结构三个方面选取了海洋生产总值、海岸线经济密度(海洋生产总值/海岸线长度)和海洋二三产业比重3个指标,较全面地衡量了经济支撑条件。海洋生产总值体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规模,海岸线经济密度、海洋二三产业比重也从侧面体现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济持续支撑力。
3.技术要素(科技支撑):“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高”的特点决定了技术要素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起着核心作用,代表技术要素的科技支撑条件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综合支撑条件评价中所占权重较大。衡量科技支撑条件的指标包括海洋科技服务课题数、海洋科研机构密集度(海洋科研机构数/全国海洋科研机构总数)、拥有海洋发明专利总数以及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这四项指标共同决定了海洋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并体现了海洋科技发展潜力。
4.人力资本(人才支撑):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同样也是支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才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路者和推动者,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衡量人才支撑条件的指标有3个,其中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比重、本科以上海洋专业人才分别从质量和数量上直接反映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高等学校海洋专业点数指标间接体现了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输出能力和人才可持续增长潜力。
5.政府行为(政府支撑):大多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有明显的“外部经济”特征。因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单纯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还必须有政府行为的支持和引导,这里主要体现在国家战略高度的重视以及投资力度上。文章采取海洋基本建设中政府投资、海洋科研政府支持力度(海洋基本建设中政府投资/财政支出)、海洋基建政府投资强度((本年海洋基建政府投资-上年海洋基建政府投资)/上年海洋基建政府投资)3项指标衡量政府支撑条件,前两项指标从规模和结构反映了政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后一项则体现了政政府投资增长潜力。
6.海洋环境(环境支撑):环境友好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海洋环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体现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支撑条件的评价,一方面表现在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上,文章采用沿海地区工业废水达标率和海洋保护区数量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表现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控制力度上,采用海洋保护力度(海洋保护区面积/确权海域面积)以及海滨观测台数指标来衡量。
表1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三、支撑条件综合评价
(一)AHP-EVM组合赋权评价方法
AHP是一种典型的主观赋权法,主要是根据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以及主观经验来确定权重,简单易行,但结果客观性较差。EVM主要根据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权重,不依赖主观判断,是一种典型的客观评价法,但计算繁琐,通用性和决策人的可参与性较差。为了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本文采用AHP和EVM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一组组合权重,具体推导过程见参考文献[12],最后得出第i个样本地区综合支撑得分及各子支撑得分:
式中:yij为数据标准化值,zj为组合权重,i=1,2,3,…,6。
(二)支撑条件评价分析
根据公式(1),对我国沿海各省市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综合支撑条件、经济支撑、科技支撑、政府支撑、人才支撑以及环境支撑条件进行测度排序,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结果
分析表2可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省际差异明显。综合支撑条件排名第一位的是广东,得分为0.645,远远高于最后一名得分0.090的广西,这主要得益于其强力的基础、科技和环境支撑条件。上海、山东海仅次于广东,分别位列二三名,综合支撑条件优于其他各省市,在子支撑条件中,上海经济支撑排名第一,科技、人才支撑均排名第二,山东省子支撑条件排名第一的有两个,分别为政府支撑和人才支撑,对综合支撑条件贡献较大。辽宁、江苏、天津、浙江、福建处于中流之列,与前三名仍有一定的差距,综合支撑条件差距不明显,子支撑条件各具特点。其中对辽宁省综合支撑条件起正向作用的有基础支撑和科技支撑条件,但经济支撑负向作用突出;江苏省人才支撑优势条件相对突出,其他支撑条件优势均不明显;天津基础支撑和环境支撑条件负向作用显著,福建、浙江省虽无较明显的劣势子支撑条件,但其他子支撑条件也不突出,导致综合支撑条件相对靠后。海南综合支撑条件得分为0.135,排名第九,其环境支撑条件正向作用明显,但被其它子支撑条件的负向作用所抵消。河北省综合支撑条件得分0.117,广西得分0.090,分别排名第十、第十一,综合支撑条件较差,主要是因为基础、经济、科技、人才、政府等支撑条件都较弱,缺乏对综合支撑条件有所贡献的优势支撑。
四、结论与讨论
研究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结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认为海洋基础要素、经济条件、技术要素、政府行为、人力资本和海洋环境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从基础、经济、科技、人才、政府和环境支撑6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条件进行评价,结论表明:我国大陆沿海省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差异明显,广东、上海、山东综合支撑条件排名前三,子支撑条件正向作用明显;辽宁、江苏、天津、浙江、福建处于中流之列,子支撑条件各具特点;海南、河北广西排名落后,缺乏对综合支撑条件有所贡献的优势支撑。
文章首次提出并构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定量评价分析提供依据,以期为沿海各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由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导致相关记录数据相当匾乏,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姜秉国,韩立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1,19(5):76-83.
[2]仲雯雯,郭佩芳,于宜法.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9):163-167.
[3]李文增,鹿英姿,王刚,等“.十二五”时期加快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海洋经济,2011,1(4):13-17.
[4]宁凌,张玲玲,杜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基本准则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9):107-111.
[5]姜江,盛朝迅,杨亚林.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选取原则与发展重点[J].海洋经济,2012(2):21-26.
[6]徐胜.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及基本思路初探[J].海洋经济,2011(2):6-10.
[7]郑贵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制约因素与对策选择[J].东岳论丛,2002(3):18-21.
[8]向晓梅.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11(5):35-40.
[10]居占杰,李宏波,黄康征.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29(5):72-77.
[11]李晶,刘小锋.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2):103-107.
[12]商华.基于AHP-熵值组合赋权的战略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第五届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