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演讲:口语课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4-04-19吕汝茵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口语能力

吕汝茵

(石家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英语演讲:口语课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吕汝茵

(石家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英语演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时也是综合素质的展现。将演讲活动融入英语专业口语课堂,营造了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环境,激发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得这一新型口语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于一身,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心理素质。英语演讲技能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好的口才和演讲技能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有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实践表明,英语演讲教学既贯彻了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方针,也成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

英语演讲;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

近十年来,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和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各科改革力度和效果不一,如口语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口语课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机械模仿和浅层次的情景对话上,因而教学效果欠佳,制约了学生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景对话是必需的,但它只能作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入门”,而演讲、辩论等活动才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演讲和辩论是现代社会中语言交际的重要活动方式,随着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英语演讲作为一项高层次的语言应用技能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与关注。

如何把英语演讲融入到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当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每位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特别是口语课教师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本课题组对石家庄学院和河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四个班融入演讲活动的新型口语课教学进行了定性研究与探索。

为保证调查的信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演讲日志和课堂观摩相结合的多维研究方法。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其中包括专科生28人,本科生90人;男生19人,女生99人。问卷回收率为93%。访谈对象为每班随机抽取5名学生,他们可以不受多种选择性答案的限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研究者获得更多、更翔实的信息反馈。演讲日志是学生自己记录下的演讲表现与感想。下面针对调查结果拟作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当前将英语演讲课与口语课整合的新型口语教学有所裨益和启发。

一、英语演讲教学的实施与讨论

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公共演讲的形式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美国学者在1991年对中部地区13个州的908所高校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发现,94%的学校都通过开设公共演讲这门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美国大学教授对37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所作的调查显示,促使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和提升机会的重要因素中:口头交际能力排名第一,书面交际和听力水平紧随其后。[2]6随着国内高校对英语演讲沟通技能重要性认识的逐步加深以及“CCTV杯”“21世纪杯”等全国上下各种大小演讲比赛的盛行,已有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喜欢上演讲并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来提升演讲沟通技能。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英语专业已专门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如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还有不少学者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课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如把演讲活动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3]、口语课[4]、硕士生公外口语课[5]、公共选修口语课[6]等。从表1“在口语课中融入英语演讲活动”题目的数据看,高达73%的学生认为 “很有必要”和“有必要”与当今对英语演讲的认识和热情相吻合;“对英语演讲的兴趣”题目中82%的高比例反映出学生对英语演讲的喜爱程度。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依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学习活动来实现。[7]61兴趣和积极的心态会使学习效率和效果事半功倍,而兴趣不足和被动接受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演讲是一种高级的言语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即演讲学。演讲学有着自己的理论、特殊手段和应用技巧。一次成功的演讲无不蕴含着科学的理论和多样的技巧。因此掌握一定的演讲理论和方法,对学生演讲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表1中,有60%的学生对演讲理论及技巧的介绍表示了认可,其实更多的则是一种期待。可是有近40%的学生对此基本不认同,这似乎表明教师对演讲理论和方法的介绍有欠缺之处。演讲理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基本要素和运行规律,以理论指导实践;又由于演讲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应将理论和实践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

关于演讲活动在口语课上的用时比例,我们发现,平时每次口语课中20分钟左右的演讲活动明显低于大部分学生的期待,他们希望演讲活动应占口语课课时的一半左右。演讲方式的选项表明,三分之一强的学生自信心充足,愿意登台演讲,勇于挑战自我,然而也有不少学生可能是胆怯、缺乏自信的原因选择小组发言等方式,如有个学生在开放性答卷中这样写到:“我的方言重,语音差,口语不熟练,所以常常羞于或怯于讲台发言。”辩论比演讲更具挑战性,能够促进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然而它更是思辨能力的磨练与体现,有66%的学生认为辩论是演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令人欣慰的是,学生对新型口语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虽然有22%的学生不太满意,但可以通过开放式答卷和个案访谈反映出来的情况,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表1 对英语演讲教学环节的评价

三、影响英语演讲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英语演讲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在表2中除了“教师反馈”外都是内在因素。学生的这四项内在因素对演讲会产生显著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开朗活泼的性格无疑有助于演讲的成功,内向含蓄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演讲的效果,但它不起主要作用。表2第一题目显示,一半学生给出了性格对演讲效果影响“不太大”和“不确定”的选择,这一数据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基本一致的,说明了学生不认为性格特征(内向或外向)会决定演讲的成功与否。比较而言,恰恰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高达80%的学生对此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人的心理因素包括许多,像紧张、兴奋、沮丧、恐惧、呆板、焦虑、冷漠、积极、消极、怀疑、信任,等等。其实,人的心理因素主要归纳为两种:积极心理因素与消极心理因素,它们是相互排斥的。因此,在社会活动中,要发展积极心理因素就离不开自我调控。演讲活动也不例外。登台演讲是对自身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积极的心理因素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顺利进行演讲的重要前提,也是获得最佳效果的可靠保证。

纵观 “CCTV杯”等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选手们,他们语音语调漂亮、思维敏捷、口若悬河,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能有如此不俗的表现,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一个共同点,即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建立在训练有素的基础之上的。鉴此,在英语演讲和比赛的各个环节中,应把心理素质的训练贯穿于始终,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成为当今大学生提高演讲水平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和一份责任。井文华指出:“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8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身心素质,导致了心理承受能力、协作能力较差或很不适应,因此用人单位建议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1]我们应通过演讲教学这一宝贵的平台,不失时机地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训练他们自我调节和自控的能力,引导他们把演讲和比赛当做进取的机遇,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从而增强成功的信念。

表2 影响英语演讲效果的因素

近70%的学生看重知识面在演讲中的作用。演讲是一种知识含量非常高的说话,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哲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艺术。要想具有高超的表达能力,首先你应是一个博学之人。除本专业知识外,就应广泛涉猎,博闻强记,这不仅是演讲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我们高兴地看到被调查的大多数学生对广博知识面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令我们忧愁的是不少学生仅仅为口头重视而已。实际上,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当代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不思进取,不爱读书,不关心时政,甚至有的沉溺于网络和游戏,造成了知识面的狭窄、综合能力的欠缺和文化素质的低劣。这反映在演讲活动中就是知识储备不足、论点模糊、论据苍白、论证无力、语言干瘪、思想空泛,演讲毫无吸引力。

新型口语课上的英语演讲主要是命题演讲,提前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起草演讲稿。在课程后期再辅助于即兴演讲,教师当堂命题,要求学生即兴发挥。成功的演讲离不开好的演讲材料。可以说,好的演讲稿是成功演讲的一半;扎实的写作能力是演讲的必要前提。令人不解的是,竟有60%的学生在“写作能力”的作用题目中持“不太大”和“不确定”的观点,这也反映出学生不重视英语写作以及写作能力较差的现状。学生在起草演讲稿时,教师应严格把关,指导他们掌握演讲的语言特点、开篇及结尾模式、整体布局、遣辞用句技巧、支撑材料取舍等,督促他们认真修改,反复加工润色,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布局合理,语言准确生动,行文流畅自然,开首掷地有声,结尾余音绕梁。

表2最后题目中,有72%的学生选择了“特别大”和“比较大”,说明了他们对教师的反馈非常在意。反馈方法既包括教师对演讲内容、演讲技巧、语言运用和演讲效果实事求是的点评,又包括欣赏鼓励的语言和语气。恰当而及时的反馈会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教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其成就感。

三、开设新型口语课的效果反馈

四个班级的所有受试者都已上了两学期的新型口语课,表3设计了四个题目调查他们的进步幅度。

表3 上新型口语课以来的收获

通过演讲训练,绝大多数学生(85%)感到自信心及自我调控能力有了进步和很大进步,这个可喜的变化充分证明了英语演讲活动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和重要的途径。正如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Dale Carnegie)所言:“英语演讲能使人自信、勇敢和镇定,而且还能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8]37

一女生在演讲日志中这样陈述:“我的最大收获是自信心明显增强了。起初一登讲台,就腿脚哆嗦,手心出汗。本来演讲词背得很熟,可一紧张脑子就一片空白。现在我学会了自我排解内在的思想压力和外界环境的干扰,显得比较镇静自如。即使有时出现情绪波动,也能很快地调整过来,神情安然地继续演讲。”另一男生这样自评:“学这门课之前的我,由于腼腆拘谨的性格,能说好的也说不好;现在的我则充满了‘我能说好’‘我会成功’‘我是好样的’的勇气和信心。”还有一个男生在访谈中侃道:“演讲时,我就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著名演说家似的,以前可不这样,可窝囊呐。同学们说我是判若两人。现在就是让我跟老外谈判,我都敢。”读到这样的收获感言,倍感乐观和欣慰。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或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活动,是一种强调自主知识构建的学习理念和策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探究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学以致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

演讲内容无所不包,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必须依赖于广博的学识和翔实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收集、梳理、过滤、整合各种资料,实施研究性学习,从中获取信息、激发灵感、形成观点。任何一次卓越的、富有强烈感染力的演讲无一不是源于前期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而这种繁杂的案头功夫恰恰培育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有73%的学生认可了这个结果。

随着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科建设的不断进展,大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却发展缓慢;在发表观点时,缺乏深刻的思想和独立的判断,被西方教育界称为“中国大学教育的软肋”。黄源深先生称之为“思辨缺失症”。[9]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人成为盲目服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单向度的人。需要强调的是,批判性思维并非简单的批评、否定,它是一种反思式的思维方式,运作的核心是抓住本质,善于质疑,理性辨析。

“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 “辨明或判断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按国际知名演讲学专家、《演讲的艺术》一书作者史蒂芬·卢卡斯教授(Stephen E.Lucas)的解释,“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洞察他人论点中的漏洞并在自己的论点中避免犯错的一种能力”[10]176。旅美学者祁寿华指出:“只有经过批判性的思维,才能不人云亦云,才会有独立的人格、成熟的思考和公正、深刻和独到的见解。这是成功演讲的关键之关键。”[11]13

英语演讲、辩论、比赛的训练毫无疑问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批判性思维会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去思考,诸多素材中哪些是事实,哪些似是而非,哪些理据更可信;诸多观点中哪些是自己赞同的,哪些是应该否定的,反对的理据又是什么;在自己推理论证时是否存在链条失序或逻辑错误。这一系列思考、辨析、推理、判断的过程就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展现知识创新的过程。在本调查表中,有7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或明显提高了。24%的学生却感到这方面进步不大或没有进步,这也说明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难度,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深入调研,找出症结之所在。

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演讲者在演讲时会达到吸引人、启发人、感染人的艺术效果;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大学毕业生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关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83%的受试者有了明显进步或有所进步,只有17%的人认为进步不大。这个结果,达到了教学目标,令人满意。英语演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要有事先准备成熟的书面演讲稿,然后再通过口头语言的表达展现于观众,演讲者要声情并茂,去创造和渲染气氛,去感染和影响观众。所以说,演讲活动不同于口语课上的情景对话和普通操练,它有着较强的程序性和目的性,体现着高于口语模仿练习的深度和广度。因为这种口语表达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敏捷和严谨,这样才能使演讲的语言准确、畅达、逻辑性强,从而获得理想的演讲效果。

演讲稿的写作也不同于写作课,写作课是以写作知识的讲授和写作训练为主,写的目的不是为了说。而演讲稿的写作注重写作目的,强调读者意识,即观众意识。写作课上的写作多半是为了完成作业,除老师外,没有明确的读者或听众。演讲稿中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段的运用完全是为了启发和打动观众,与观众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演讲效果的驱动下,学生对演讲稿用心斟酌,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大大提升了写作手法和水平。演讲稿的写作既是吸收了写作课的理论、利用了写作课的成果,又赋予了写作更多的趣味和意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生的写作动力及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在乐趣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语言水平、写作能力、知识构建、思辨能力都能获得较大的发展。

英语演讲活动更不同于精读课上的presentation和泛读课上的讨论,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运作规律。有不少学生在开放性问卷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受:由于演讲教学的严格训练,他们在精读课和泛读课上,积极思考,敏于质疑,发言条理清楚,思维趋于缜密,明显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总之,英语演讲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了各学科的优势,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各种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演讲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展现,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用母语演讲、辩论就已经是一个颇有难度的交际方式,英语演讲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领域。英语演讲的科学而严谨的程序化训练符合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 Swain的“输出假设”二语习得理论,大量输入略高于自身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同时注重输入与输出,通过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培养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演讲教学的实施符合大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方针,将英语演讲引入口语教学当中,营造了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环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整个活动还锤炼了学生的竞争、创新意识。

从广义上来讲,人生即艺术,雄辩来自于对人生的阅读、对人情世界的洞察。雄辩有赖于宽广的见识、多彩的情趣、厚实的学养、敏锐的智慧,视角所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人文哲学。“沉默是银,雄辩是金, 这该是新世纪新的人生格言。 ”[11]221世纪的中国将更加发达、自信,在国际社会扮演越来越举足轻重的角色,她所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有分量,在天地之间产生更深更远的振荡回响。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我们中国的外语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握英语演讲艺术,豪迈地驰骋于这个富于机遇和挑战、呼唤国际化人才的时代大舞台,以激昂有力的演讲和雄辩展现我们的能力、素质和风采。

参考文献:

[1]井卫华,李文萍.英语公共演讲课与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9):32-35.

[2]GRICE G L,SKINNER J F.Mastering Public Speaking[M]. Boston:Allyn&Bacon,1998.

[3]张冬玉.英语演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一项综合英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外语教学,2007,(3):56-59.

[4]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0,(2):39-44.

[5]王玉雯.硕士生公共英语口语课中的演讲实证研究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33-36.

[6]赵永彬,段彦艳.英语演讲课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J].硅谷,2009,(14):171-172.

[7]HENSON K T,ELLER B F.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2005.

[8]武小军.大学演讲——理论与语言技巧[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9]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2.

[10][美]LUCASSE.演讲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1]祁寿华.英语演讲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苏 肖)

Comment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tegrated with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LV Ru-y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Public speaking in English is a superb skill of language as well as a display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Its integration with Oral English class has produced a delighting and challenging atmosphere to arouse students’motivation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etence of language,critical thinking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Nowadays,the competence of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has become a demonstration of students’competitive power,enabling them to get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future employment.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English public speaking;comprehensive ability;critical thinking

H319.9

:A

:1673-1972(2014)02-0123-06

2013-10-11

石家庄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XM-2009011A)

吕汝茵(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助教,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语教学研究。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批判性口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酒中的口语诗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