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4-18郑萍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培养措施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郑萍萍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全面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5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积极培养学生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 优化创新心理,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过程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诚挚的热情、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与主观因素和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像,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2. 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疑惑的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3. 重视提出的问题,拓展创新思维并应用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上改革创新,就需要让学生主动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精神。教师所要做的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意识。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

二、引导学生放飞想象,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能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呢?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利用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3)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启发学生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尽可能地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决问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创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创新发明的动力。具体要坚持做到:凡是学生经过探索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绝不能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想法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能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急于出面代替,而是应当适时给予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品尝寻找正确答案的愉悦,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地发展,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思维得到全面的开发,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而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 124100)

猜你喜欢

培养措施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