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的理论思考及基层实践策略

2014-04-18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当前关于社区教育的理论探讨,实际上走向两个极端,理论研究者大多热衷于对社区教育的概念、意义、历史沿革等理论问题的探讨,但实际上却并不深入,也并没有形成结论性的共识,尤其缺乏适应我国国情的模式设计及面向基层社区教育实践需要的理论建构;而社区教育的基层管理者则注重对社区教育经验的描述性总结和对国外社区教育经验的介绍,但社区教育无论在种类、层次还是服务面向上都有所欠缺,同时由于缺乏理论上的创新,也就不可能出现实际操作中的创新。为此,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转换思路,从基层社区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基层社区教育实际困难为目标,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

一、社区教育的概念界定问题

理论界对社区教育有多种定义,有人将社区教育等同于公民教育,认为社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服务;有人将社区教育等同于社会教育,认为中国的社区教育应该向日本的社会教育学习,将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机构相联系;还有人将社区教育视作各级学历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课外教育的延续;更有人将社区教育与原始社会的部族教育相联系,将社区教育的源头追溯到原始部族的教育上去,这些定义,实际上都是将社区教育与当下流行的一些教育概念混淆起来,将社区教育当作了一个能装下万物的篮子,迷失了社区教育的本来面目。

根据历以贤的研究,“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它指称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初,在费孝通先生在翻译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一本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社区与社会著于1887年)时,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过来的,后来被许多学者开始引用,并逐渐的流传下来。而“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共同的聚居地,二是有共同利益的群体。[1]在英语词典中,“community”具有3个主要的意项:1.社区;团体;集体;社会,2.宗教信仰、种族、职业等方面相同的人构成的集体;有共同利益的集体;3.共享、共有;共同;相同。

在我国,社区的概念是由街道这一基层管理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演化而来,因此,我国的社区除了共同的聚居地之外,更偏向于有一定行政功能的共同的聚居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教育可以定义为在社区举办的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首先,从社区教育的性质来考察,社区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不如说它是一种在相对固定的地域以教育资源综合利用为前提的终身学习的活动平台。而这种平台的性质,可以为社区教育承载多种多样的教育整合提供途径。

其次,社区教育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社区教育一旦超出了社区教育的地域性,就与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等概念相融合而趋于泛化,并丧失自身的特点。

第三,社区教育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区域性并非源自社区的自然属性,(如自然形成的聚居地和共同的利益集体等)而是以政府的基层组织为维系的。社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社区的行政性,教育的推动、组织、管理等都以政府的行政权威性为依托。

为此,基层在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时,一要结合本社区的特点考虑社区教育的发展问题,针对本社区的居民构成及特色挑选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例如拆迁户居多的社区,可以考虑多开展法律讲座、社区规范制度建设相关的活动;二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平台性质,主动与其他教育形式展开互通,利用多种手段实现教育与居民生活接轨;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现在的教育层次种类丰富,因此,基层要积极主动地与各类教育形式沟通,结合本社区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入婴幼儿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等,形成社区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三要充分利用基层行政机关的权威性,协助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教育活动,从而尽快实现社区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二、社区教育的社会功能问题

作为社会活动之一,社区教育必然包括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功能,但其基本功能是教育功能,其他诸种功能都以教育功能的实现为前提。而育人功能本身也就是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化过程,无论是知识传授、品德培养、人格塑造,实质上仍然是按照社会的需求和标准去塑造人,所以我们将社会功能放在优先于其他功能位置。

另一个方面,社会功能是社区教育实现其价值的基础。社区教育是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通过社区教育,社区居民在获得知识技能品德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并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为营造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功能的实现也同时体现了社区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因此也是社区教育获得发展的前提。

社区教育的社会功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满足社区内居民的教育需求,并为社区发展服务的功能,即服务社区的功能;而所谓的社区发展则既包括社区精神文化、人文环境发展,也包括社区的物质环境发展;二是在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提高居民素养的同时,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公德观等融入社区教育,为社会稳定和谐服务的功能,即服务社会的功能。

实际上,这两者具有同质性。社区本身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只有按照社会对社会人的要求开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才可能得到顺利的发展,而社区和谐的目标实现了,则社会的和谐就顺理成章。

从基层举办社区教育而言,一要以社会人才标准的变化,随时调整社区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要以居民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教育需求为重点,随时注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社会人才标准的变化和要求,并融入到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讲座,引导居民将自身生活与社会接轨;另一方面,还要多方拓展渠道,促进社会教育资源向社区汇集,例如可以以社区名义申请政府用于社区教育的各种资金补助,邀请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教育的各项活动等等;同时,还要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兼顾社区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上来。

三、社区教育管理主体问题

如果将社区教育视为一种社会管理机制,社区教育的运行实际上包含了三个主体,即政府、社会和居民。[2]政府、社会、居民三者在举办社区教育过程中力量与作用的消长,可以形成不同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或经营模式。对于中国而言,这一问题突出反映在如何看待政府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

在政府、社会、居民三大主体力量中,政府因为掌握着行政力量和公众资源,成为社区教育三大主体力量中的主导性力量。与之相比,社会和居民力量的发挥,受到政府力量深刻影响和制约。对于我国的社区教育而言,社区教育正是因为有政府的强力支持与推动,形成了鲜明的社区教育的行政性特点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而这两个特点尤其突出地反应在基层举办社区教育的过程中。

从我国社区教育当前的模式看,政府长期在社区教育的推广和发展中扮演主角。将社区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以任务管理的方式逐层下达,忽视了市场和居民的参与。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基层办社区教育以执行行政命令为主,忽视了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诚然,政府在举办社区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政府不但是社区教育最有力的推动者,同时也是社区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政府为社区教育提供理论引导、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并通过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提供必备的信息交换渠道等方式为社区教育搭建可靠有用的平台。但是过度强调政府的作用却又会导致降低社区居民、民间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区教育长期稳定发展。

有鉴于此,首先就要转换政府角色和定位,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切由政府说了算,政府操办一切的做法,将政府的角色转换为服务者、引导者、监督者。即在将社区教育的选择权、管理权交由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同时,积极主动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发展方向引导、社会力量集成、教育资源整合等服务,并且通过质量评估与监督,进行宏观的调控与评判,从而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

其次,对于基层的管理者来说,要积极宣传发动,鼓励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教育的主体参与社区教育的运行,着力组建基层学习型组织,同时利用社区基层行政管理的介入,有效引导和规范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以社区发展的长期规划为依托,将社区教育纳入整个社区的建设中来。

其三,要切实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设计适合社区教育发展的运行模式。通过广泛开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及时把握社会人力资源发展方向,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的同时,拓宽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向。

四、社区教育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世界上,没有哪两种社区教育模式是完全相同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社区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经验,都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紧密联系。吸收和借鉴社区教育乃至其他教育形式的优点固然是必要的,但简单地挪用则会造成明显的水土不服。一种社区教育模式的形成不但与社区本身居民素质、人群结构相关联,更受到文化传承、政治经济体制、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文化差异,与社区教育是否能适应中国国情,是否能够获得长远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的社区从核心上讲,仍然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聚合体。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对社区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与西方崇尚个人独立讲究个人发展的文化观念截然不同。因此,在中国开展社区教育,我们就不能忽视家庭整体的教育需求,甚至在社区的发展中也不能忽视家的概念。所谓“社区是我家,人人都为它”,就是社区家庭化的很好体现,而这种理念也需要贯彻到社区教育中去。

因此,要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就必须针对中国社区的特点,以家庭为社区教育的首要对象,去解决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一方面,所谓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涵盖了婴幼儿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休闲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在资源有限、财力有限、人员有限的前提下同时开展如此众多类型和层次的教育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从基层社区教育实践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选择社区内的一到两个群体作为对象,找准他们的切实需求,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并带动社区居民家庭的参与才是顺利开展社区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另一个方面,社区教育不同于课堂教学,有固定的组织和形式,相反,为了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以组合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将教学从僵硬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组合型的教学活动是推动社区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例如网络教学,手机互动平台教学、现场演示、集体活动等等,而这些活动也便于社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

[2]顾东辉.社区教育的概念架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