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木垒县林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2014-04-18武文实苏辉明李发贵聂森高伟

防护林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木垒林地造林

武文实,苏辉明,李发贵,聂森,高伟

(1.新疆木垒县林业局,新疆 昌吉831900;2.新疆阜康国有林管理局,新疆 昌吉831500;3.新疆木垒县英格堡乡林业站,新疆 昌吉831900;4.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350012)

“十二五”期间,木垒林业发展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林业援疆、乌昌经济一体化、昌吉州加快东三县发展等历史性机遇,结合木垒县“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实际,木垒林业步入快速发展期。2011年,县委提出了构建“山川秀美、生态发展、人文和谐、生活美满”的战略目标,县林业局先后启动了奇木公路绿化工程、咬牙沟万亩经济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加大了对平原、丘陵、荒漠和绿洲基干防护林的建设力度,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在综述木垒县林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木垒县林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该地区林业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为区域性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1 林业发展现状

1.1 资源现状

木垒县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垂直分布明显,有丘陵、山地、平原、沙漠等,自然景观复杂多样;木垒县是多民族融合自治县,又是西北边陲边境县之一,具有不同异域的风情,具有浓郁的人文景观。

根据林地规划调查结果,规划范围内林地总面积109 670.02hm2(未含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木垒分局),占规划区土地面积的10.97%;活立木总蓄积190 200.06m3;森林覆盖率7.74%。林地中,有林地4 442.48hm2,占4.05%;疏林地108.52 hm2,占 0.10%;灌木林地 72 954.53hm2,占66.52%;未成林地261.51hm2,占0.24%;苗圃地36.01hm2,占0.03%;无立木林地49.28hm2,占0.05%;宜林地31 817.69hm2,占29.01%。林地资源特点为灌木林地所占比例极高,宜林地面积较大,有林地面积较小。林地主体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林地权属国有所占比例大。木垒县的资源优势,具有发展生态林业的巨大潜力。

1.2 发展现状

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村庄和牧民定居绿化建设工程等的相继实施,木垒县造林面积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末,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 200hm2,人工林保存面积5 783.88hm2,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 400hm2,农田防护林面积1 988.51 hm2;“十二五”期间,全县造林作业面积2 523.09 hm2,其中经济林面积151.77hm2,防护林面积2 371.32hm2。通过上述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和平原绿化达标,改善了县域的小气候。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78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 948元,人均增收1 228元,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结合木垒县“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实时提出了将木垒县城打造成“绿色阳光之城、避暑宜居之城、休闲旅游之城”的战略目标,实施了照壁山绿化、西河坝治理、守静园建设、商业步行街等一系列的建设工程,木垒县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2013年秋季,在照壁山、西河坝、守静园相继造林200hm2,并提出建设沙漠公园、照壁山步行观光公园等设计规划,为“神奇木垒、绿色山城”的旅游形象品牌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林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构筑现代林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林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木垒县林业发展较快,然而由于起点低,全县林业发展总体水平与沿海发达县、市相比还较为落后,林业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2.1 自然条件制约

木垒县属于典型北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而凉爽,全年平均气温5~6℃,极端最高气温36.9℃,极端最低气温-42℃,无霜期136~154d,春夏多风,蒸发强烈,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达3 070h,蒸发量2 000~4 000mm,年平均降水量295mm。这些气候特点成就了木垒独特的植物分布区,植被覆盖度低,水土容易流失,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县域西北缘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面积占县域面积的20.7%。荒漠气候和风沙对县域农田牧场危害极大,造成大量的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农作物减产。气候干旱和土壤严重缺水成为制约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每年春季的“倒春寒”,使经济林屡遭灾害,严重影响了林、果业的发展。

2.2 发展理念欠缺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战略地位。林业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拓展人类发展空间。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在还未得到普及和深入,人们对林业的作用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还未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在协调和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林业宣传方面做得不够,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力量还比较薄弱,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宽,林业的社会影响力亟待提高。

2.3 林牧矛盾突现

木垒县是东疆传统的牧业县,2003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传统的散养放牧与舍饲圈养方式并存,草场实行轮牧制度后,部分农户养畜过多导致草场超载过牧[1],放牧地点时常发生转移,林地经常性受到挤占和践踏,林地管理难以做到实时有效的管护,偷牧、滥牧现象时常发生,制约了林业的持续发展。

2.4 林业产业滞后

当前,政府部门对林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弱化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资金短缺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科技水平低下束缚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市场体系不健全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垒林业产业底子薄,发展滞后,长期忽视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实施。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效益差。林业产业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例如,高酸海棠果干加工,设备落后,许多工序需要人工来完成;又如,2012年文冠果种植总面积达到509.38hm2,但是文冠果热榨油设备简陋、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出油率低等,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2.5 造林条件困难

造林地土壤主要为碱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造林后需要长期浇水养护才能存活,造林成本很高。各项造林工程实施以来,面临一系列后续管护资金短缺的问题,造林抚育和后期管理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林木的经营管理水平粗放。林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这些现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巩固造林成果。

3 林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十二五”期间,木垒县的林业开局形势良好,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结合目前林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有效对策,实现木垒林业可持续发展。

3.1 强化生态意识,统一发展思路

木垒生态建设重点应注重西部,兼顾中部,巩固东部,突出北部。西部乡、镇和中部的乡、镇发展林果业;东部乡、镇立地条件较差,以巩固绿洲内部与绿洲外围治理相结合;北部乡、镇地处沙漠边缘,以治沙造林为主,发展沙产业,营造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

3.2 化解林牧矛盾,发展循环经济

县林牧矛盾的化解,应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林下植物生长消耗大量的水、肥,影响林木正常生长,通过放牧节省林地除草的费用,牲畜排放的粪便和枯枝落叶经过牲畜践踏,加速枯枝落叶的粉碎,腐殖质进程加快,有力地促进林木的生长。此外,通过放牧,可以有效地减少鼠害的发生,阻隔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发展生态林、牧业,发展循环经济[2],既达到了以林养牧,又实现了以牧补林,形成了林牧互补。林木幼林期,禁止放牧;林木成林期,根据林地面积估算出载畜量,有序放牧,实现林业和牧业良性循环。

3.3 制定产业政策,培育林业市场

林业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木垒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宏观指导和协调管理,建立发展机制,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林业产业市场化,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化参与,依靠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投资,以承包、租赁、合作社等全民共建林业的局面。充分挖掘和开发传统加工产业,积极发展苗木花卉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具有民族特色的林业产业,努力培育林业市场,实现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3.4 探索发展模式,提升科技水平

发挥传统林业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流程,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与交流,加速推进林业产业的变革,不断提升林业科技水平。在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具有木垒特色的林下经济,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

3.4.1 挖掘林业产业潜能 木垒具有传统多样的鲜明的林业产业,通过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林业产业潜能,就可以发展一批林业产业,为木垒县的经济建设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动力。如哈萨克民族手工木质工艺品,木碗、木勺、木盆等,原木原色、无漆无花,做工精细,图案、款式设计上尽显民族风情,其造型美观,深受周边国家人们的喜爱,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做大做强这一传统产业,就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木垒对外交往的民族品牌。

3.4.2 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木垒县具有良好的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森林资源,应加以适度开发利用。通过制定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统一旅游品牌产品[3],大力借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稳步有序地推进森林生态旅游,促进林业经济产业可持续多元发展。

3.4.3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 木垒县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林,具有发展林下种植的巨大潜力。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在荒漠梭梭林发展肉苁蓉等沙产业,在平原和丘陵造林区利用节水滴灌发展一字蒿、椒蒿等集约型高效林业。

3.4.4 合理发展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积极带动的作用。木垒应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科学选育养殖品种、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使绿色品牌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4.5 突出发展设施林业 木垒处于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为新疆逆温带地区,冬季暖和、光照充足。利用这一气候特点进行设施农业建设,已经成为东三县逆温带农牧民增收的亮点[4]。木垒应积极探索设施林业,进行林果、花卉大棚集约栽培,实现产业化经营,形成产业链。

[1]陈新.实施退牧还草,加快人工草地建设是关键[J].草原保护与建设,2004(3):59-60

[2]龚湘薏,李宗明.阿克苏地区林牧结合实现生态循环经济初探[J].新疆林业,2011,17:19-22

[3]林彬,林贵民,陈静,等.福建开展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游的探讨[J].2007,2(3):88-94

[4]熊祖华,丁明,田荣燕.发展昌吉州东三县逆温带设施农业的思考[J].新疆农业科技,2008(6):17

猜你喜欢

木垒林地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生命的源起,种子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组诗:今夜 在木垒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木垒美地
此心安处是吾乡(外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