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23例临床观察
2014-04-18徐书英
徐书英
(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 225002)
艾灸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23例临床观察
徐书英
(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 225002)
目的:观察艾灸气海、关元和中极穴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骨科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使用艾灸盒温灸气海、关元和中极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诱导排尿,2组中干预无效者给予导尿。结果:治疗组尿潴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气海、关元和中极穴能提高骨科术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骨科术后 尿潴留 艾灸 气海穴 关元穴 中极穴
我院骨伤科近几年来采用艾灸气海、关元和中极穴的方法治疗术后尿潴留2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骨伤科行手术治疗,术前排尿正常,术后出现排尿不畅,诊断为尿潴留者,共4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68岁,平均年龄42.87岁;腰椎手术5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例,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5例。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最小23岁,年龄最大66岁,平均年龄44.32岁;腰椎手术6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例,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1)确诊为术后尿潴留者;(2)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并按照规定方法接受治疗;(3)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癃闭”的诊断标准;(4)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1)妊娠期妇女;(2)前列腺肥大、尿道阻塞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梗阻性尿潴留患者;(3)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4)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5)依从性差,不能完成全部观察疗程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诊断为术后尿潴留后,对患者的病情及配合程度进行评估,并立即进行干预。
2.1.1 取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穴部位》[2]国家标准(GB12346-90)中的穴位定位进行取穴。气海: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中极: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2.1.2 艾灸护理确认患者病情和诊断,在艾灸前进行解释和沟通,向患者详细说明艾灸的原理和作用,使患者安心接受艾灸治疗。进行艾灸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倾听患者治疗时的感受,防止烫伤等意外情况的出现。
2.1.3 艾灸方法(1)艾灸工具:六孔艾灸盒。(2)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暴露下腹部,注意局部保暖。取六孔艾灸盒,将108艾绒柱(长度2cm)置于孔内点燃,把艾灸盒沿下腹部前正中线放置,用橡皮套带将艾灸盒固定妥当,使气海穴、关元穴和中极穴被完全覆盖,一起温和施灸。单次艾灸20min,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局部皮肤稍潮红为宜。治疗结束后30min内无效或效果不理想,则重复干预1次。如果2次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则进行导尿。
2.2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尿潴留确诊后,与患者沟通并进行心理安慰。按尿潴留常规护理方法诱导排尿,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区按摩和热敷,让患者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措施无效后给予导尿。
3 疗效观察
3.1 统计学方法所有观察资料均在SPSS15.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2 疗效评定标准由责任护士负责,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结合B超检查残余尿量,评价2组疗效。治愈:治疗后30min内能自行排尿,尿急、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无残余尿;有效:治疗后30~120min内能自行排尿,尿急、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残余尿量<100mL;无效:治疗后120min内尿液点滴不出,尿急、腹胀、腹痛加重难忍,需要给予导尿。
3.3 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艾灸气海、关元和中极穴能提高骨科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尿潴留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常见的原因有疼痛、心理应激、术中麻醉药物对排尿反射的影响、排尿方式发生改变以及镇痛泵的使用等。术后尿潴留是指手术后8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大于600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且残余尿量大于100mL[3]。尿潴留如未及时处理将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逼尿肌的永久性损伤。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
术后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急性并发症,诱导排尿和保留导尿是常用疗法,艾灸气海穴、关元穴和中极穴的方法与之相比较而言有着较好的疗效,避免了导尿的痛苦和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为人体六腑之一,以通为用,由于疼痛以及麻醉药的使用等使膀胱功能受损,致使小便不能排出,产生小腹胀满、疼痛等症状,治疗应恢复膀胱正常的气化功能。艾为菊科植物,具有芳香透达的作用,《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理气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利用其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具有宣达气血、调畅气机、促进气化的作用。
针灸学认为,气海穴可用于治疗遗尿,有临床报道认为还可用于尿频、尿潴留等症;关元穴能治疗遗尿、癃闭、尿频等;而中极则为治疗癃闭的常用穴位。通过艾灸气海、关元、中极三穴,使艾叶的药力透达经络腧穴,发挥调畅气血,恢复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艾灸气海、关元两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有显著疗效,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并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气化,使温热之气通达五脏六腑,有效地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使内外括约肌功能协同、膀胱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从而达到自主排尿的目的[4]。
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具有技术操作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一种经济的自然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4
[2]国家技术监督局.经穴部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21
[3]Pavlin D J,Pavlin E G,Fitzgibbon D R,et al.Management of Bladder Function after Outpatient Surgery.Anesthesiology,1999,91(1):42
[4]孔娟,朱乐英,彭银英.艾灸气海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疗效观察.护理学报,2009,16(4A):66
编辑:华由王沁凯
R694.550.5文献识别码A
1672-397X(2014)03-0063-02
徐书英(1968-),女,大专学历,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zyyxushuying@163.com
20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