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归因探究
2014-04-17朱价褚淑贞
朱价 褚淑贞
摘要: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一部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此,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绩效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探究,进而为加快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医疗器械;市场绩效;产业组织理论;SCP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0203
医疗器械行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子行业之一,在经济迅速发展、新医改逐步推进、医疗服务市场逐步放开、老龄化程度加速的社会发展状态下,近年来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2013年12月,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历经长时间的筹备,正式发起成立医疗器械分会,并编辑出版了《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提炼和观测。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医药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并作为重点发展的医药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的关注。
1医疗器械行业与市场绩效
1.1医疗器械行业
有关医疗器械行业的界定,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国家标准分类,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简称“医疗器械行业”)可分为七个主要类别: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制造;医疗、外科及
兽医用器械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可以看到,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学科交叉广泛、知识结构复杂、高新技术密集、创新需求旺盛的行业,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健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地位不言而喻。
1.2市场绩效
伴随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有关市场绩效的概念最初始于20世纪30年代,较为经典的定义出自以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其对市场绩效作了如下定义: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逐渐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2700亿元,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预计未来几年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医保体系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消费者支付能力显著提升,政府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亦不断扩充,这些使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容。但市场需求的增加并不代表整个行业效率的显著改善,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无论在产能方面还是研发创新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在市场绩效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
2.1资源配置效率不足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它是反映市场绩效优略的重要指标,首先,用产业的获利能力来衡量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2008-2012年五年内,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利润总额稳中有升,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344%的水平。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总额仍不足200亿元的规模水平,单与美国强生公司的医疗器械部门利润相比,利润总额不及其1/3(2012年,美国强生公司医疗器械部门的利润总额达到110亿美元),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获利能力仍显薄弱。
再从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的统计,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国内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金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约有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同时,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蜷缩于产能过程、获利能力不足、产品创新滞后的发展态势中,资源配置效率不足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2.2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
产业规模结构是指产业内不同规模企业的构成和数量比例关系。根据《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77788家,但90%左右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年收入在一两千万元以内的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企业,其中,生产电子监护设备、超声诊断设备、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且年收入规模超过5亿元的企业并不多。与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缺乏多样化的产品结构,缺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生产专业化水平有限,无法达到规模经济,这使得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被划入中小企业的范畴。
2.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就技术创新层面而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的创新研发水平仍有待提高。这一点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中便不难看出,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质产品为主。
一方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便存在严重的技术弊端,缺乏战略规划与整合,不能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研发团队,且技术长期依赖于国外创新成果,长期停留在仿制阶段。另一方面,随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许多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逐渐将贸易触角延伸到中国市场,大量科技含量高、品质好、竞争能力强的高精端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涌入中国,迫使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停留在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缓慢发展。endprint
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贝恩(Bain, J.S.)是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研究构造了具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即SCP分析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绩效。本文拟运用贝恩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3.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指某一产业市场中买房或卖房的数量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一般用绝对集中度指标CRn来表示。CRn是指某一产业市场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产量销售额占整个行业的份额,CRn越大,说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越趋向于垄断。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年CR4为16.99%,2011年CR4为%20.33%,2012年,这项指标提升到了21.42%。但根据贝恩分类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原子型”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医疗器械行业产品众多,集中度水平总体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种产业结构不利于行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提升。
3.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特定产业或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产业或企业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或者是不完全替代性。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两个产品领域来看,在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我国严重依赖进口,主要被通用电气、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强生等国际知名企业所占据,其产品主体、品牌、价格、渠道、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较高。
对于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领域。源于此,本土企业的获利能力受到阻碍,行业利润率水平无法得到保障,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应,自主创新动力亦受阻,市场绩效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3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反映了已有企业优势的强弱。在规模经济壁垒方面,根据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的研究:
规模市场比重(d)=最优规模(S/N)/市场总规模(S)=1/N
其中,S为总产量,N为企业数量。根据《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7788家,d=0.000562%。植草益认为d<5%时,产业具有中等或较低经济规模障碍,可以发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不具备较高的经济规模障碍。在产品差别壁垒方面,由于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以仿制为主,产品差别性较小。换言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相比,具有的优势并不明显。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或市场时所受到的限制因素。如果退出该产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减弱。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而言,一般不具备退出的政策法规壁垒,同时,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广告、销售、研发方面的投入的费用十分有限,因此在退出行业时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沉没成本发生。
4建议
根据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而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从上述分析来看,要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绩效水平,应加强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这种方式最为直观有效。
4.1政策主导,稳步提升市场集中度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从战略层面,把握行业竞争的现状及特点,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合理布局,扶持我国医疗器械本土企业的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其次,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激励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落实相关奖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多渠道融资发展。
同时,扶持和推动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结构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产品潜力较大的医疗器械企业,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4.2鼓励企业持续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
鼓励产学研结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上下游厂商相互配合的产业联盟,发挥产、学、研三方各自的优势,从而保证医疗器械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使行业的产品差异化水平不断提升。
鼓励企业由“创仿结合”向持续自主创新转变。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内部实现从“创仿结合”过渡至持续创新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在对仿制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加强工艺、提升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持续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研制推出具有高附加值和差异性的医疗器械产品,获得产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4.3提高准入壁垒,健全行业退出机制
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准入门槛。承上分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小,这是导致我国药企数目众多、规模偏小、市场恶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严格对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核准,提高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
在严格审批产品和新企业的同时,还要健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退出机制。在此方面设置适度的政策性壁垒,为市场退出的规范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完善行业审批制度的同时,更应加强行政监管,建立健全行业退出机制,实现行业优胜劣汰,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孙敬水.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2,(5):712.
[3]Bain,J.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M].2nd Edition, New York:John Willey & Sons, Inc.,1968.
[4]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十大图说[N].中国医药报,201416(F6).
[5]Johnson & Johnson.Johnson & Johnson Reports 2012 FourthQuarter and FullYear Results[EB/OL]. http://www.investor.jnj.com/releasedetail.cfm?ReleaseID=734718.
[6]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S].北京: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3.
[7]周琳,黄安琪,刘元旭.医疗领域的另一扇“垄断之门”[J].中国外资,2013,(17):3233.
[8]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李孟刚.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
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贝恩(Bain, J.S.)是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研究构造了具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即SCP分析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绩效。本文拟运用贝恩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3.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指某一产业市场中买房或卖房的数量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一般用绝对集中度指标CRn来表示。CRn是指某一产业市场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产量销售额占整个行业的份额,CRn越大,说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越趋向于垄断。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年CR4为16.99%,2011年CR4为%20.33%,2012年,这项指标提升到了21.42%。但根据贝恩分类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原子型”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医疗器械行业产品众多,集中度水平总体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种产业结构不利于行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提升。
3.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特定产业或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产业或企业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或者是不完全替代性。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两个产品领域来看,在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我国严重依赖进口,主要被通用电气、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强生等国际知名企业所占据,其产品主体、品牌、价格、渠道、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较高。
对于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领域。源于此,本土企业的获利能力受到阻碍,行业利润率水平无法得到保障,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应,自主创新动力亦受阻,市场绩效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3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反映了已有企业优势的强弱。在规模经济壁垒方面,根据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的研究:
规模市场比重(d)=最优规模(S/N)/市场总规模(S)=1/N
其中,S为总产量,N为企业数量。根据《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7788家,d=0.000562%。植草益认为d<5%时,产业具有中等或较低经济规模障碍,可以发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不具备较高的经济规模障碍。在产品差别壁垒方面,由于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以仿制为主,产品差别性较小。换言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相比,具有的优势并不明显。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或市场时所受到的限制因素。如果退出该产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减弱。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而言,一般不具备退出的政策法规壁垒,同时,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广告、销售、研发方面的投入的费用十分有限,因此在退出行业时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沉没成本发生。
4建议
根据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而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从上述分析来看,要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绩效水平,应加强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这种方式最为直观有效。
4.1政策主导,稳步提升市场集中度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从战略层面,把握行业竞争的现状及特点,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合理布局,扶持我国医疗器械本土企业的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其次,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激励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落实相关奖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多渠道融资发展。
同时,扶持和推动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结构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产品潜力较大的医疗器械企业,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4.2鼓励企业持续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
鼓励产学研结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上下游厂商相互配合的产业联盟,发挥产、学、研三方各自的优势,从而保证医疗器械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使行业的产品差异化水平不断提升。
鼓励企业由“创仿结合”向持续自主创新转变。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内部实现从“创仿结合”过渡至持续创新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在对仿制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加强工艺、提升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持续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研制推出具有高附加值和差异性的医疗器械产品,获得产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4.3提高准入壁垒,健全行业退出机制
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准入门槛。承上分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小,这是导致我国药企数目众多、规模偏小、市场恶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严格对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核准,提高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
在严格审批产品和新企业的同时,还要健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退出机制。在此方面设置适度的政策性壁垒,为市场退出的规范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完善行业审批制度的同时,更应加强行政监管,建立健全行业退出机制,实现行业优胜劣汰,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孙敬水.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2,(5):712.
[3]Bain,J.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M].2nd Edition, New York:John Willey & Sons, Inc.,1968.
[4]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十大图说[N].中国医药报,201416(F6).
[5]Johnson & Johnson.Johnson & Johnson Reports 2012 FourthQuarter and FullYear Results[EB/OL]. http://www.investor.jnj.com/releasedetail.cfm?ReleaseID=734718.
[6]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S].北京: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3.
[7]周琳,黄安琪,刘元旭.医疗领域的另一扇“垄断之门”[J].中国外资,2013,(17):3233.
[8]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李孟刚.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
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贝恩(Bain, J.S.)是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研究构造了具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即SCP分析范式),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绩效。本文拟运用贝恩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3.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指某一产业市场中买房或卖房的数量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一般用绝对集中度指标CRn来表示。CRn是指某一产业市场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产量销售额占整个行业的份额,CRn越大,说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越趋向于垄断。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年CR4为16.99%,2011年CR4为%20.33%,2012年,这项指标提升到了21.42%。但根据贝恩分类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原子型”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医疗器械行业产品众多,集中度水平总体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种产业结构不利于行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提升。
3.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特定产业或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产业或企业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或者是不完全替代性。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两个产品领域来看,在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我国严重依赖进口,主要被通用电气、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强生等国际知名企业所占据,其产品主体、品牌、价格、渠道、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较高。
对于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领域。源于此,本土企业的获利能力受到阻碍,行业利润率水平无法得到保障,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应,自主创新动力亦受阻,市场绩效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3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反映了已有企业优势的强弱。在规模经济壁垒方面,根据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的研究:
规模市场比重(d)=最优规模(S/N)/市场总规模(S)=1/N
其中,S为总产量,N为企业数量。根据《蓝皮书》的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77788家,d=0.000562%。植草益认为d<5%时,产业具有中等或较低经济规模障碍,可以发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不具备较高的经济规模障碍。在产品差别壁垒方面,由于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以仿制为主,产品差别性较小。换言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相比,具有的优势并不明显。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或市场时所受到的限制因素。如果退出该产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减弱。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而言,一般不具备退出的政策法规壁垒,同时,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广告、销售、研发方面的投入的费用十分有限,因此在退出行业时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沉没成本发生。
4建议
根据SCP分析范式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而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从上述分析来看,要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绩效水平,应加强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这种方式最为直观有效。
4.1政策主导,稳步提升市场集中度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从战略层面,把握行业竞争的现状及特点,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合理布局,扶持我国医疗器械本土企业的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其次,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激励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落实相关奖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多渠道融资发展。
同时,扶持和推动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结构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产品潜力较大的医疗器械企业,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4.2鼓励企业持续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
鼓励产学研结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上下游厂商相互配合的产业联盟,发挥产、学、研三方各自的优势,从而保证医疗器械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使行业的产品差异化水平不断提升。
鼓励企业由“创仿结合”向持续自主创新转变。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内部实现从“创仿结合”过渡至持续创新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在对仿制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加强工艺、提升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持续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研制推出具有高附加值和差异性的医疗器械产品,获得产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4.3提高准入壁垒,健全行业退出机制
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准入门槛。承上分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小,这是导致我国药企数目众多、规模偏小、市场恶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严格对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核准,提高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
在严格审批产品和新企业的同时,还要健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退出机制。在此方面设置适度的政策性壁垒,为市场退出的规范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完善行业审批制度的同时,更应加强行政监管,建立健全行业退出机制,实现行业优胜劣汰,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孙敬水.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2,(5):712.
[3]Bain,J.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M].2nd Edition, New York:John Willey & Sons, Inc.,1968.
[4]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十大图说[N].中国医药报,201416(F6).
[5]Johnson & Johnson.Johnson & Johnson Reports 2012 FourthQuarter and FullYear Results[EB/OL]. http://www.investor.jnj.com/releasedetail.cfm?ReleaseID=734718.
[6]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S].北京: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3.
[7]周琳,黄安琪,刘元旭.医疗领域的另一扇“垄断之门”[J].中国外资,2013,(17):3233.
[8]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李孟刚.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