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范式的煤炭采选业分析
2016-12-27张新平
张新平
摘 要:随着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作为煤炭工业基础的煤炭采选业更是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基于SCP分析范式考察了中国煤炭采选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发现较低的行业集中度导致了煤炭采选业较低的市场绩效。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煤炭采选业全产业链发展、改进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煤炭采选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26
1 引言
作为整个煤炭工业的基础,煤炭采选业包含煤炭开采业和煤炭洗选业。煤炭开采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煤炭资源,为后续能源和加工制造业提供原料的第一次产业,经过初次开采所得到的产品即为原煤。煤炭洗选业则指利用煤炭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对初次开采的原煤进行分选的产业,从单一的原煤中分选出不同的煤炭品种。我国的能源结构存在“多煤,贫油,少气”的特点,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作为煤炭工业基础的煤炭采选业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健康运行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2 研究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些学者从区域经济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某一地区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李建光,代少军(2010)从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的区域特点出发,认为当地煤炭采选产业存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低,产能脆弱等问题,提出科学确定产业规模,推进绿色开采等建议。曹海霞,王宏英(2015)则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特点出发,认为要坚持煤炭市场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的平衡,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清洁生产。其次,由于煤炭产业近几年的不景气,也有学者从产业转型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煤炭产业的竞争力。刘客(2015)认为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煤价市场波动较大以及结构性产能过剩,因此要从产业辐射和产业衍生两个方面入手,加快煤炭产业融合。孙慧,刘媛媛等(2012)利用主成分因子法对各地煤炭采选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排序,指出应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将煤炭产业由资源生产型转向能源重化工型和循环经济型。高宏伟(2010)则从低碳经济的背景出发,论述了煤炭产业整合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意义。再者,由于煤炭产业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孟学兵(2008)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煤炭产业治理与转型方面的经验,指出煤炭产业的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应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基于此,本文采用SCP范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入手,探讨煤炭采选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煤炭工业年鉴》及相关统计报告。
3 煤炭采选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3.1 较低的市场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指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的企业占整个市场的份额,如表1所示,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呈现逐年提高态势,但煤炭采选业前8家企业占总市场的份额仍不到40%,因此,中国煤炭采选业属于低集中竞争型市场。在该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市场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现象较为突出,难以形成相应的规模优势,保持适当的行业集中度对中国煤炭采选业而言显得尤为必要。
3.2 煤炭采选业的产品差异化分析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之间是无差别的、同质的,随着产品差别的增强,该产业的垄断程度也会得以加强。煤炭采选业作为资源开采型行业,其产品差别主要由其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根据煤化度,煤炭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3大煤类,而各大类中又可根据物理特征细分为若干小类。此外,煤炭产品的差别化还会因为下游企业的设备选择而进一步强化,特定采选设备和具有特定物理化学特性的煤炭品种相匹配,一旦根据煤炭品种选定了设备,若要更换设备就会面临巨大沉没成本,使煤炭采选业具有较强的刚性。
4 煤炭采选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4.1 价格竞争行为
中国煤炭市场的较低集中度使价格竞争成为煤炭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垄断了煤炭资源的定价权,所有煤炭采选企业都要按照国家既定价格来销售产品,不存在价格上的竞争。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国家放宽了煤炭产业政策,中小型煤矿开始根据市场状况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但国家仍然控制大部分煤炭的销售价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价格双轨制逐渐消失。2007年,“煤炭供需见面会”取代“煤炭订货会”,标志着煤价完全市场化。在市场全面放开的前提下,由于煤炭采选企业大多采用井下采掘的方式进行开采,开采成本相差不大,煤炭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转而演变为煤炭运输方式和运费的竞争。由于公路、铁路与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成本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每家煤炭采选企业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空间的不同,低廉的运输方式可以扩大煤炭产品参与竞争的市场范围,反之,公路运输等价格昂贵的运输方式则会削弱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2 兼并重组行为分析
我国煤炭采选业的兼并重组具有政府推动,企业从属的特色。由图1可知,中国煤炭采选企业数量在2008年之前一直呈现上升之势,说明当时煤炭采选产业具有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的特点,2008年以后,企业数量出现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2008年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炭采选业加快了兼并重组的步伐,从而导致煤炭采选企业总量下降。
5 煤炭采选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5.1 盈利能力分析
成本费用利润率即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如图2所示,从1999年到2014年,煤炭采选产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全国工业各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则大体平稳。具体而言,2003年和2013年分别是两个拐点,在2003年之前,煤炭采选产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90年代末的东亚金融危机有关,煤炭需求不振,且煤炭产业没有整合,恶性竞争拉低了整个产业的利润水平。2003年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煤炭需求旺盛,尤其是伴随着2009年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煤炭采选业利润率更是在2008—2012年间达到了顶峰。但2011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新能源的替代效应,煤炭采选业作为依靠资源驱动的传统产业,需求减少,利润率也逐步低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
5.2 安全生产绩效分析
图3反映了2001-2011年间我国煤炭采选业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变化。就事故总量而言,各类事故的方式频次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自2005年以后,事故方式频率的下降尤其明显,此后一直保持在低位水平。就安全事故的类型来看,在2007年之前,安全事故中以冒顶和机械事故最为突出,但2007年以后,冒顶和机械事故下降明显,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透水事故更为突出。这可能是因为技术进步及安全监管措施的加强,煤炭采选业的机械设备更为可靠,事故更多是由于煤矿自身复杂的自然地质条件而引发。
6 政策与建议
一是要以组建大企业集团促进煤炭采选产业结构升级。以政府为主导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提高煤炭采选业的进入壁垒和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住煤炭采选企业的数量。其次,要完善关闭破产、产业转型、改制重组、异地迁移等中小型煤炭采选企业的正常退出机制,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优势。二是要以整合技改促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引导煤炭企业采用洁净煤技术,推广煤炭的深度加工转化等洁净技术,提高矿井现代化水平,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三是要加强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要明确责任机制,便于事后问责。此外,要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标准化安监部门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的安全监督监测机制,做好安全检查,对企业和员工煤炭生产安全情况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李建光,代少军.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州煤炭,2010,(5).
[2]曹海霞,王宏英.新形势下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路径[J].中国煤炭,2015,(1).
[3]刘客.产业融合视角下中国煤炭产业转型路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2).
[4]孙慧,刘媛媛,张娜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煤炭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2,(2).
[5]高宏伟.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产业整合与转型分析——兼论晋煤资源整合与转型发展[J].生态经济,2010,(7).
[6]孟学兵.国外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经验与趋势[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