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析
2014-04-17蒋平珍
蒋平珍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问得适时而有价值,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开启知识的大门。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提问;高中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实施有效提问的原则
著名科学家K·R·鲍波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应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提问要有价值
教师要深研教材重、难点,围绕数学思想、解题思路、总结归类等,巧妙设问,以期达到掌握教材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2.提问要适度
提问要合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问得太浅,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问得太深奥,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为好,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3.提问要适时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提问时间,即怎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策略,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课堂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类型
在高中课堂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保持适当的焦虑水平,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以下集中可归为有效提问。
1.激趣性提问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探索,还能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讲“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一节时,教师可提问:“很多同学看过《幸运52》这个节目,大家知道怎样以最快的速度猜一件商品的价格吗?这里面的奥秘是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生动有趣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探究氛围浓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体会“逼近”求解的数学思想。歌德曾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提问。”只有这种抓住学生心理的问题才有吸引力,才能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2.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先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以故引新,以旧启新,为传授新知识铺平道路。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吃透教材,找准知识联系的“挂钩点”设计好问题,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启发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旧知识的掌握和
理解。
例如,教师在数列求和中要学生求和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因为它既不是等比数列,又不是等差数列的和,这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式子中的分子和分母部分分别构成一个什么数列?生:分子部分是等差数列,分母部分是等比数列。师: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不?生:记得,用错位相减的方法。师:那大家也试试用错位相减的方法计算一下这个和,有思路没?生:错位相减后得到一个等比数列的和,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就可以算出来了。学生碰到问题时,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提问,铺设好认知的桥梁,逐步引导学生调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
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3.激疑性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问,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激起学生的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一必修一讲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定义时,学生都觉得容易掌握,似乎也没什么疑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可提出激疑性的问题:“在指数函数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a>0,且a≠1这一限定呢?”通过教师科学地设计激疑内容,巧妙地激起学生心中的疑团,必能调动学生广泛地联想,深入地思考,严密地推理。
4.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变求异,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沟通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对于问题能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概括和评价,力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必能全方位培养学生求异、变通、创造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不等式的证明》习题中:引导学生观察条件与待证不等式的结构,利用以前学过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发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证明该不等式。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用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构造法、放缩法等不同的证明方式,最后再优化出最简洁明了的方法加以强化。这样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和技能,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创设课堂有效提问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LH.克拉克,LS.斯塔尔.中学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