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梦的俘虏们
——动物园的故事导演阐述
2014-04-17王笛
王 笛
美国之梦的俘虏们
——动物园的故事导演阐述
王 笛
席勒说过:“一切艺术的基本形式,是由于它们“被欣赏”的目的决定的,由接受者的需要决定的。”因此,我要竭力寻求各种办法和途径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我创作的内容与形式。鲁迅先生说:“以新的形、新的色来写出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的灵魂。”这是新一代导演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他们始终都将对艺术内容与形式的把握作为探索与创新的重要任务。
《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荒诞派剧作家代表人物阿尔比的第一个作品,这部作品标志着美国严肃戏剧从社会批判向哲学探索的过渡。
出版社的编辑彼得在公园长椅上看书,流浪汉杰里上前攀谈。彼得出于礼貌,勉强对答,杰里则得寸进尺,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他从询问彼得的情况开始,扯到自己的身世与处境,后来干脆在长凳上坐下,并不断地把彼得挤开。杰里的无理行为终于激怒了彼得,他决心与之争夺这一席之地。他拾起杰里扔给他的刀子,做出防御姿势,不料杰里扑来,让刀子深深扎入自己的胸膛。彼得吓得匆匆离去,而杰里则心满意足地死去。
美国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是个乞儿。1928年3月28日出生,两周后为一位戏剧界巨子收养。家境富有,但生活并不愉快。成年后的阿尔比离家出走,一边打工一边从事戏剧创作,过着格林威治村波西米亚式艺术家的生活。
阿尔比从自己的身世与经历中看到了美国社会的实质,物质的富有不能代替精神的需求,相反,一味追求物质财富正是造成精神贫困的主要原因。也就是美国梦的俘虏!
《动物园的故事》,力求突破原剧本的框架,进行全新的解构探索,试图通过人物的精神表现说明: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人与人的隔膜应像动物一样被笼子隔开,要用行动来打破笼子!那怕是用生命来换取这一刻的胜利,那就是真正的交流、沟通、理解,让每个人都卸下伪装。拿出勇气面对现实,
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最高任务——交流、沟通!波波夫说:“精确的导演构思是从深刻而正确地掌握作者的最高任务,领会作者的面貌,他的气质的特征,他的视象的性质以及他的艺术表现风格开始的。在此基础上,构思才可能既严谨,又具体,又正确。同时,又无限自由。”他强调:“如果艺术家没有燃起那种赞美人的伟大喜悦,或对毁坏人生的一切事物发生强烈的愤怒,那就根本不会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所以,我在音乐上首先用多媒体展现两位演员的肢体语言来渲泄主题思想,二人真正交流时,运用演员形体及多种音乐元素来强调情景,让规定情境发生意外变化,当“彼得”奋力用刀阻止“杰利”靠近他时,花园街道上突然驶来一辆垃圾车,它的强烈车灯晃住二人的视线,与此同时,“杰利”抓住契机,勇敢的冲向站在高点(长椅上)“彼得”手中的尖刀!这一刻我想把它放大,用慢动作、灯、声效同步解释,在巨大的卡车声中,白光转红光,二人痛苦的表情,随之强光扫过观众,让卡车开走。这一时刻的处理是极残酷、狠毒的。人与人就这样交流。在公园的长椅上,通过死亡来换取这一刻的抗争和幸福。观众在巨大的动作冲击中冷静地思索社会、思索人的生存状态。这也表明了作者阿尔比的话:“我希望此作品超越个人和私人的范围而与我们大家共同的苦痛相关联。”我用自己的形式体现了作家和我个人的主观态度,自由的发挥了“假定性和形象种子”的作用。选择了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作品,作为青年导演,我觉得既然我对此作者感兴趣,就应该尽量通过实践去了解他。学习的路还很长,要一点一点地摸索前进,一点一点地消化理解。因为阿尔比并不承认自己是荒诞派作家,并把整个荒诞派戏剧看作“现实主义戏剧。而我认为他是用反现实主义的“极端的现实主义”作品,来反映对现实社会人物命运的关注,以此来警示世人。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