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17马富成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习生院校评价

马富成

(河西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富成

(河西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领域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实习质量,而且也有助于实习生入职以后的专业发展。文章在对教育实习本质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对策。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重视不够。我国高师院校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存在偏颇。第一,没有做好实习生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既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工作,也包括实习生心理准备方面的工作。实习生只有在实习前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实习期较短时间内较快地进入实习状态。同时,由于实习生在实习前或实习期间由“学生”角色突然转入“教师”角色,都可能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适应现象,从而影响教育实习的效果。研究表明:“师范生投入教育实习伊始,心态与平常有很大的不同。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在参加教育实习前,会产生一种激动、紧张甚至于担忧、恐惧的心理。”[1]第二,教育实习未能全面体现教育实习的本质。当前,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只重视集中实习,对分散实习、模拟教学、教学见习等有所忽视;只对学科教学比较重视,而没有把班主任工作、班级制度建设、教研活动、家访等内容纳入到教育实习的范畴之中;只重视实习生在毕业前的集中实习,而对实习生在校期间每学年所学课程间的教学见习有所忽视。原因在于,许多高师院校认为:“教育实习只不过是学生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得不进行的环节,实习对于学校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负担。”[2]这种把完成教育实习的过程等同于教育实习本质的错误认识,对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习生入职以后的专业发展都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2.教育实习管理缺乏多元化。教育实习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高师院校、实习学校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等多个单位的参与与管理。但在当前的教育实习管理中,许多高师院校独揽大权,而实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单位无法真正参与对教育实习的管理。这种做法不但导致对教育实习的管理较为松散和单一,而且也给实习生的指导、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致使许多实习生认为实习好坏都一样,实习成绩不会影响毕业,从而导致教育实习质量下滑。

3.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角色定位的缺失。高质量的教育实习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指导、引领和帮助,也离不开实习生主体自身的体验与反思。实习生只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实习实践中持续不断的体验与反思,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实习质量。这就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准确理解和定位自身的角色,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从而顺利、高效地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但在当前的教育实习中,高校指导教师将自身的角色定为管理者和评价者;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将自身的角色定为课堂教学技能的指导者;实习生将自身角色定为学习者与模仿者。这种对角色定位理解的偏差,必然会导致执行的错位,从而最终影响到教育实习质量的提高。

4.缺乏对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培养反思型教师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教师教育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但当前对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关注的焦点只是在职教师,对反思型实习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在于,很多研究者认为对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只能是对在职教师的研究。这种想法不足取。虽然反思必须以经验为前提,但经验的多少并不能自动地给予反思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教育智慧。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持续地关注和思考。因此,培养反思型教师不只是对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而是贯穿于教师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即应从教育实习开始就注重对实习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在教育实习阶段对实习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其自主意识的提高、反思型品质的形成以及入职以后的专业成长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教育实习评价不规范。教育实习评价对整个教育实习具有导向功能。科学、规范的评价不但能够调动实习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促进实习生入职后的专业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的教育实习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如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评价内容较为狭窄等。这种评价只是为了“完成教育实习的基本程序,过分强调评价的监督、检查、鉴定和筛选功能,而忽视甚至放弃了评价对实习生所具有的诊断、激励、改进和发展等功能”[3]。教育实习评价不规范,不但会影响实习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实习的质量。

二、完善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对策

1.提高对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师院校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并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实习生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生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业务准备工作和心理准备工作。业务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习生在实习前应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班主任工作及主题班会等;心理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习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处理好与指导教师关系等两个方面。实习生在教育实习开始阶段的心态与平常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实习生在教育实习前就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有些实习生甚至在教育实习中一站到讲台上就出现结巴、脸色发白等情况。这就需要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前教育和引导实习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顺利转入教育实习工作。处理好与指导教师的关系也是实习生心理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期间既不是实习单位的正式教师,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生”,且在教育实习期间又要不断地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会受到一些非正式关系以及两者人格特质的影响。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有助于调整好实习生的心理准备工作。第二,深化对教师实习本质的认识,丰富和拓展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教育实习应全面表现和反映教育本质,但当前的高师院校实习,无论是教育实习的形式,还是教育实习的内容和时间,都未能全面体现和反映教育实习的本质。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不但应重视集中实习,而且也应重视分散实习、模拟教学、教学见习;不但应重视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且也应重视班级制度建设、教研活动、家访等;不但应重视实习生在毕业前的集中实习,而且也理应重视实习生在校期间每学年所学课程间的教学见习。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只有全面表现和反映教育实习的本质,丰富和拓展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切实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

2.加强多元化的教育实习管理模式。高质量的教育实习离不开对教育实习的有效管理。但是,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仅仅依靠高师院校内部管理很难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调动与教育实习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教育实习管理十分必要。英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行了“‘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之后英国基本形成了由大学教师教育机构、实习学校与地方教育当局的代表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对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工作”[4]。在这种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中,高师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加强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对实习生的管理及与实习单位协商解决教育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习学校的职责是对实习生提供指导、协助高师院校评价考核实习生以及对实习生的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发挥自身行政部门的优势,联系教育实习基地、与高师院校及实习单位之间保持协调与沟通,以便顺利解决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实践证明,只有各个管理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保证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才能提高教育实习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明确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角色定位。高校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高校指导教师应该放弃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平等服务的意识参与教育实习,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实习生共同协商解决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主动放下“抵制”的心态,教育和引导实习生融入到真实的教育情境,真正让实习生体现出在教育实习中的主体地位;实习生应明确自身在教育实习中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学习者、体验者、协商者、合作者与创造者等角色。高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三者只有明确各自在教育实习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

4.注重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教育实习阶段注重对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其入职以后的专业成长。但是,与在职教师相比,实习生反思能力培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指导教师在教育实习中培养实习生反思能力,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实习生的反思应更多关注自身经历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在职教师可以凭借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但实习生所积累的经验相对较少,仅凭经验进行反思显得相对困难。但是,实习生的“反思教学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诸如作为学习者的自传经历、教育理论,以及他人教学世界的经验,等等,反思者均可从中提炼并汲取富有创新意义的智慧与力量”[5]。对自身经历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不但有助于培养实习生主体意识和促进其反思品质的形成,而且对促进其尽快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反思课程与教学。对实习生而言,在教育实习中对教育实习内容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水平往往是评判他们能否胜任教学的关键。这主要是因为与实习生相比,在职教师能够及时从所储备的知识中进行提取,而实习生则很难做到。因此,对实习生而言,不仅要反思教育实习内容的熟悉程度,而且也要反思如何提高提取学科知识的自动化程度。第三,反思教学技能及教学策略。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书本或教师的传授;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则必须通过实践和个体自身的体验。因此,在教育实习阶段,实习生应注重对教学技能及教学策略的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5.完善和规范教育实习评价。由于当前的教育实习评价中存在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较为狭窄等弊端,因此,构建完善和规范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与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完善和规范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应关注以下四点:第一,构建规范化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科学、规范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是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大部分高师院校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现有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大部分停留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上,未涉及教师的教育观念、 研究能力、 反思能力等”[6]。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教育实习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国当前的教育实习评价仅以高师院校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生等没有真正参与教育实习评价,不利于教育实习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应使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实习生、学生、教育行政人员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教育实习评价,切实提高教育实习评价的效果。第三,评价方法多样化。当前,我国许多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较多地运用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有助于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也有助于调动实习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有助于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第四,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当前,许多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容主要以学科教学评价为主,没有把班主任工作、班级制度建设、教研活动、家访等内容纳入到教育实习的范畴之中。教育实习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理应将除了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评价以外的教研组织活动、班级制度建设、家访等方面的评价纳入到评价的范畴之中。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但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交往能力、信息素养及师德修养,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习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入职以后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陈建华.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教育实习的准备[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1):26-28.

[2]叶 翔.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幼师教育实习[J].学前教育研究,2005(5):50-51.

[3]曾 琳,等.教育实习发展性评价:师范生专业成长的新诉求[J].现代教育科学,2013(2):15-17.

[4]党志平.中、英、美高等师范教育实习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2(1):53-56.

[5]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49-54.

[6]彭 婷.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评价的经验与启示[J].课程教学研究,2014(3):18-22.

【马富成: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

G717

A

1009-4156(2014)10-068-03

河西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项目“河西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HXXYJY-2012-017)】

猜你喜欢

实习生院校评价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