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究

2014-04-17郝园园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研究

郝园园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一、概念的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中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更多强调的是比较方法的运用,而比较什么、比较的结果则不是它重点强调的内容。只要将两种思想政治教育事实进行比较,就可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则主要是针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实进行的比较,其研究是沿着这样一条基本的理路进行的:掌握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实,比较研究这些事实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共同规律,帮助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改进提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而言,对比较的对象有着更明确的限定,比较的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比较法,在其整个研究过程中,还涉及描述、分析、抽象、概括、引申等其他方法。在拥有丰富的研究方法、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前提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会朝着学科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二、比较的思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原则

正确的研究思路和指导原则有助于科学性研究的开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开展研究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在研究一国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坚持全面的视角,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又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其他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等;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前状况,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比较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况,才能使比较的结果客观有效。第二,方向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方向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能局限在现象的比较上,应对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本质属性上的比较,从根本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特征。在比较研究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我国的教育立场和方针政策,对其他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分析与评价。第三,对应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具体开展时,要从比较的内容上进行对应比较,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应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应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只有进行一一对应的专门比较,才能准确地把握一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全貌。第四,开放性原则。在全球化的开放性视野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们要以开放性的眼光来开展研究。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影响,体现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取向。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资本主义性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性质,这一差异将长期存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要正视和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增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在比较和竞争的开放环境中借鉴他人的经验,促进自己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开放的现代环境,适应面向世界参与竞争的客观要求。第五,实践性原则。比较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吸取其他国家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将之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进步的参考。学习和借鉴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用学到的东西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进而丰富、发展、提升自己。由此,在比较中,研究者们需要以是否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为检验标准,对比较分析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甄别,选出可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借鉴的资源。

三、比较的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比较内容及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其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也需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将其他国家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的相关教育理论及实践纳入比较研究的范围。骆郁廷教授等人指出,思想教育是提高人们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教育,是认知性的教育;政治教育是一定的政党或政治集团有意识地向人们传递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情感,使人们获得适应其政治目的和政治统治的政治倾向及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是具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方向性教育。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其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是将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意识转化为个人道德品质的规范性教育[1]。由于世界各国国情和历史教育传统的差异,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教育名目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们要善于分析教育内容背后的所属实质,力争将以上三方面的相关内容都纳入到比较研究的范围中来,以此来丰富比较研究的资源,夯实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基础,帮助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除内容界定外,方法运用亦需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包括三个阶段的进程:第一阶段为描述性的阶段。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做出全面的介绍和说明,这是进行比较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阶段为差异性显现的阶段。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实进行比较后,找出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析其原因,并从中概括总结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共同特征。第三阶段为判断性做出的阶段。需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实进行价值上的分析和判断,进行优劣分析,得出结论。

就目的而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比较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在第一阶段,需要研究者们运用实证研究、定量研究等基础研究方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实进行客观描述,保证研究起点的准确性。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比较主体一定是蕴含着某种价值倾向去开展比较的,而非“价值无涉”的比较。如果追求绝对的所谓“价值无涉的”、“客观的”描述和比较,将引发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领域的价值混乱和冲突,进而失去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独立价值。

四、现代性遭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处境

全球化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并逐渐扩展到政治文化领域,各国的社会生活跨越国界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联系。世界各国政治、文化交往的全球化,并由此呈现出的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交流与冲突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双重挑战。

一方面,不同的思想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对话,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积极学习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并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向外输出,在对内吸收和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增强本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传播力。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进程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之间产生碰撞,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产生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借全球化之机,利用强势的文化霸权加紧对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渗透,制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陷阱”[2],如代表资产阶级立场的学者公开宣称“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3]即是明证。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变得格外重要,比较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自身的发展,更是保卫阵地的现实需要。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的是人的现代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转向现代化,人的主体性的极大发挥即是突出表现。特别是当现代化与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导向下形成的利益至上、消费至上的倾向开始影响精神领域时,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等被利益、消费等因素所左右,个体陷入了物质化的生活追求中,变得道德冷漠、拒绝高尚、排斥榜样。

如果说“意识形态”话语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发展,“生活世界”话语则旨在回应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精神危机[4]。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时间较我们更早,他们在解决人们由现代性所带来的精神困境方面较我们更有经验。如西方国家教育话语向生活世界的转向、更加重视个体价值的发挥、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都值得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们去深入挖掘和学习。

[1]骆郁廷,张 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性质与特点辨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40-447.

[2][4]周 琪.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话语审察[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2):33-37.

[3][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