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

2014-04-17尹铁燕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改革开放

尹铁燕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四个选择”,并强调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四个选择”与“三个选择”相比,除了增加了“改革开放”,还将前两个选择顺序做了调整,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四个选择”更加突出体现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紧迫性以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特殊重要性。[2]

一、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1) “四个选择”丰富了《纲要》课程教学的内容。《纲要》课程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可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引领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坚定大学生毛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升华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并更加坚定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和奋斗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英雄先烈为之流血牺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于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完成和正在做的”三件大事”。把“四个选择”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旨在深化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透过历史明确中国未来努力的方向。“四个选择”丰富和发展了“三个选择”,体现了《纲要》课程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新时期《纲要》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和新内容。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解决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对前“三个选择”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它赋予了前“三个选择”新的内涵。[3]随着时代的发展,“四个选择”教学目标将会随《纲要》课程内容进一步发展变化。

(2)“四个选择”教育是贯彻“05方案”的必然要求。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05方案”要求《纲要》课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高度概括了“四个选择”,之后“四个选择”成为《纲要》课程教学新目标。“四个选择”是对“三个选择”的继承和发展,《纲要》课程第十章就集中阐述了改革开放理论,让学生明确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

二、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

(1)理论灌输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纲要》课程教学贯彻”四个选择”时应贯彻列宁提出的“灌输”理论,对中国近现代史几个重要阶段的历史史实进行详细讲解。理论灌输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 它既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地位的有效手段, 也有利于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和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4]从1840年至1919年这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点讲述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把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的。此外应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时期的斗争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从1919年至1949年这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诞生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此外,应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意义。从1949年至今,重点讲述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讲述后应引导学生讨论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可以让大学生系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并透过这些历史事实深化对“四个选择”的认识。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社会实践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纲要》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实现教育功能上的互补和相互贯通,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坚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着眼点,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追求的永恒价值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以“四个选择”为主题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理论问题的深化和认识。

(3)分章节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教师应查找专题教学的相关资料,在讲授教材章节的同时,适当补充相关专题,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专题教学要紧紧围绕“四个选择”的教学目标展开。如教材第四章可以围绕“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个专题展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无论从课程教学目标,还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角度,都要结合教材具体章节来讲授,不可能漫无边际地传道解惑。[5]专题教学要切合该章节教学的内容。

(4)理论研究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调查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教师应深入各个班级了解学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只有先了解学生,上课才能有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分析就没有针对性,调查分析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这一中心问题,要对课程教学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剖析,并落实到课程教学中。[6]

三、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内容设计

(1)在章节教学中适当插入专题教学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就《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说,可以设立的专题有以下七个:《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20 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2)在七个专题教学中应围绕“四个选择”教学目标展开。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20 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三个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中国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展开,重点讲述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阐述一批批进步青年和仁人志士是如何领导中国进行革命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中国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都是在淘汰中选择新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个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展开,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如何诞生并传入中国,五四前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行动指南。在《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和《抗日战争》两个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展开,重点讲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要进行土地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道路?在《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这个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中国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展开,重点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底该如何进行?

(3)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网络资源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纲要》课程教学,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网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性,实现网上网下师生都能互动。 教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网上备课,可以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名校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

在《纲要》上篇第一章,可以播放《国土丧失》《乾隆虚矫自大》《清军武器落后》等,引导大学生认识和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看完之后,应组织学生讨论,并纳入学生的平时考核中,深化大学生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第二章中可以播放《公车上书》《太平天国》《戊戌思想解放》《洋务派的困境》等,引导大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失败的真正原因。第三章中可以播放《二次革命》《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护国运动》《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等,引导学生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为什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让大学生明白近代中国为什么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这是由其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启发大学生思考。 在《纲要》中篇第四章,可以播放《安源罢工》《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萧山农运》《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等,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看完之后,应组织学生讨论,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第五章中可以播放《土地革命》《八一南昌起义》《外国人看长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遵义会议》等,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第六章中可以播放《九一八》《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党的建设》等,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完全正确的。播放过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然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让大学生明白为什么抗日战争必然胜利,领导阶级为什么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启发大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第七章中可以播放《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等,引导大学生认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中国共产党只有通过解放战争获取最终的胜利。在《纲要》下篇第八章,可以播放《开国典礼》《合作化初期》《建国初形势》《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改造》《总路线的提出》等,引导大学生认识“一化三改”的重要意义,即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看完之后,应组织学生讨论,深化大学生对“一化三改”的正确认识。第九章中可以播放《大跃进》《文革内乱全面开始》《开发大庆油田》《论十大关系》《毛泽东发表正处讲话》《七千人大会》《中共八大》等,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艰难探索过程及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的重要意义。第十章中可以播放《邓小平复出》《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中国选择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播放过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中国选择改革开放?让大学生明白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重要成就。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启发大学生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总之,不能机械地把“四个选择”看成孤立的个体,割裂它们的内在联系,“四个选择”实质上是同一教学目标涵盖的四个方面,彼此之间有实质性关联性,而且有些教学章节的具体内容涉及“四个选择”中的几个,也有多个教学章节的具体内容涉及同一个选择的情况。整个《纲要》课程教学就是围绕“四个选择”教学目标进行,“四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选择,在《纲要》课程中都有对应的教学内容,“四个选择”相互包含,相互贯通。

[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7-02.

[2] 顾晓静,高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四个选择”——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引发的思考[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6):46-48.

[3] 顾钰民. “四个选择”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25-29.

[4] 欧阳恩良,蒋锋.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把握的五大关系[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2-78.

[5] 杨近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研究述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8-132.

[6] 杨近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72-75.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改革开放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