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及其启示

2014-04-17莫晓静梁祥炎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4年4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民主欧洲

莫晓静,梁祥炎

民主社会主义发端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社会主义革命,既是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社会政治模式。其主张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下进行温和改良,在经济上推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政治上强调议会民主并奉行多党制,在思想文化上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民主社会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理念及社会政治模式。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是真正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发展。但不可否认,民主社会主义在过去100年中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在欧洲多国相继取得了国家政权,成为实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执政党。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一)经济基础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在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质上是私有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世纪以来,欧美深陷于数次大规模经济危机,在此期间,欧洲多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并成为执政党。由于受到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二战之后,欧洲各国的民主社会主义逐步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等资本主义危机疗法对化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挥了大作用,使社会民主党人对资本主义制度重燃信心,认为资本主义不会破产,一系列有效应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手段使资本主义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社会民主党人不关心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与生产资料相联系,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特权”[1]。基于此,民主社会主义提出走混合经济道路,实行民主监督,以制度上的平等掩盖、遮蔽经济上的不平等。

2.雄厚的社会财富基础。19世纪20年代初,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电气化时代,欧洲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人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同时也对工人阶级结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无产阶级内部开始出现分层与化,“工人贵族”较为明显地从工人队伍中分化出来。“工人贵族”享有优厚的薪金条件和良好的社会地位,他们处于社会阶级斗争的边缘,认为走和平渐进的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对自身阶级利益最优的政治选择,这种改良主义情绪逐渐在欧洲各国工人阶级中渗透开来。与此同时,一些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大肆鼓吹民主,以加大民众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来缓和阶级矛盾,模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界限,博取政治统治上的合理性。民主社会主义把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看作是稳定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高福利是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的典型表现。而高福利制度背后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福利成本高涨、经济滞胀、资本家将资产向其他低税收低福利国家转移等因素,终将使高就业、高福利难以为继。

(二)理论基础

1.蒲鲁东主义。蒲鲁东是19世纪活跃于法国政治界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由其所创的蒲鲁东主义被认为是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之一,对国际工人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他的著作中极力维护小资产阶级的财产私有权,指出“所有权就是盗窃”[2](P50),宣扬公有制和私有制结合的“第三种社会形式”。蒲鲁东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并非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而在于交换的不平等,通过建立平等的交换关系能够帮助劳动者摆脱资本家的剥削,建立社会公平,由此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2.费边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起源并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工人运动,主张在资本主义框架下进行渐变的社会改革,最终实现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是典型小资产阶级代表,他反对依靠无产阶级和其他社会下层群众进行社会改革,把希望寄托于社会少数知识精英之上,企图通过缓慢的、渗透式的途径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伯恩施坦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施坦将改良主义推向了发展的顶峰,被誉为国际改良主义的集大成者。伯恩施坦公开作为一个“修正主义者”的身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所谓的“全面”而“系统”的修正,否定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倡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主张,鼓吹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伯恩施坦鼓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改革不断使阶级斗争弱化,“他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把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改造为只搞议会斗争的议会党”[3]。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危机催生的凯恩斯主义,“批判了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看作完美无缺的说教,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危机、失业和分配不公等问题”[4],提出了对国家进行自由市场经济干预的一系列政策主张,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投资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再达到增加就业、复苏经济的目的。此外,凯恩斯察觉到财富再分配问题是干扰国家消费需求上升和提高失业率的重要因素,他提出通过国家力量调整税收制度,制定一系列制度保障财富再分配公平化。凯恩斯的思想体系蕴含了在资本主义框架之下发展混合经济的观点,被认为是欧洲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蓝图。

(三)政党基础

19世纪40年代末,第一个具有明显改良主义特征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在法国出现,主张以社会民主党命名并在原有社会基础上实行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1869年,欧洲第一个工人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在随后的20年中,欧洲各国相继建立起多个工人政党,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普遍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影响。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主张走改良路线的民主党派从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分化出来,伯恩施坦派坚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可以通过改革手段调和的,旨在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一战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建立的“尼泊尔国际”(1919年)和以考茨基为代表的 “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1920年)于1923年合并成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 “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开始走上与列宁领导的 “共产国际”(1919年)意识形态相背离的道路。凭借趋于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日益完善的社会党纲领,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欧洲各国议会中陆续取得一席之地,开始在欧洲政坛发挥影响。直至二战结束,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及其政党迎来了发展的巅峰,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欧洲各国社会党在二战中为抵御法西斯侵略付出努力,为其今后执政赢得了政治资本;二是战后执政的英国工党率先实行社会改革,旨在建立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机制。欧洲各国社会党纷纷进行效仿和实践,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国际地位也逐渐攀升。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等欧洲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政党长期执政,推行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适应国内外局势变革执政策略,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四)国外援助基础

二战以后,共产党政权在苏联、中国等国家拔得头筹,先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国际地位攀升,国际影响力上升。为了防止红色政权在国际范围内的扩散,战后头号强国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进行经济援助,依据“一体化”原则全面介入欧洲经济重建和社会发展,帮助西欧经济重建,为欧洲多国社会党政策实施提供资本,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那些共产主义渗透较深的欧洲国家,得到了美国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在经济援助和政治渗透的双重作用之下,欧洲共产主义苗头逐渐被压制下去,为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大行其道开辟了道路。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繁盛时期,部分国家社会党长期处于在野状态,这些国家的社会党人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民主社会主义的转型,力图发起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改革运动,从而向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模式靠拢。

(五)文化基础

中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根植于欧洲大地,对欧洲民众的民族观、世界观产生着重要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性与人的价值被放在至高位置,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和人民群众期望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但又反对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心理,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权思想作为政党理念,有利于迎合广大人民群众心理,奠定民主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基础。同时,受欧洲经济一体化影响,欧洲各国文化的同质性加深,各国社会党倾向于寻求一种集体主义与中间立场,以妥协、合作的姿态达成一种共融。

二、民主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发端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它们同出一源却又走向分裂。无论从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上来说,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都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是坚持中国模式应当坚决抵制的一种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需要辩证看待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发展,更要深化改革,加强自身建设。

(一)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社会主义反对社会资产国有化,认为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并非在于掌握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可通过加大对私有者经济权力的控制,平衡私有者及社会大众之间的利益关系。私有经济占所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欧洲民主社会主义混合经济的资本主义实质,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坚持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具有本质区别。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在生产力尚未足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兼顾效率与公平,达到缩小贫富差距、先富带动后富的目标。同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资产应当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由无产阶级政党实行管理。经济国有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条件下,一切服从于“三个有利于”的经济形式都可以被运用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中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决抵御任何外国势力和非公有制资产扰乱中国经济秩序。

(二)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民主社会主义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决定了两种相背离的政治制度。民主社会主义要求开放政权,实行议会民主竞争,支持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主导国家政权的必要条件,在政权组织上将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民主;在党组织方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以党的正确领导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在政治民主建设上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值得我们批判性借鉴,对其搞议会竞争和多党制的民主政治主张必须持反对态度。民主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适合于本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民主模式才能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政治民主深化改革是我国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三)必须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奉行多元主义文化观,并将资产阶级虚伪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奉为指导思想,任由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泛滥。“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5](P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抵制意识形态多样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地位,并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切行动指南,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创造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共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全社会广泛传播与践行。在此基础之上,中共十八大延续“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与宗旨,凝炼并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一元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将上升为每一个社会人的文化自觉,凝聚锤炼成中国人民独有的“精、气、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建设的动力源泉。

[1]董石桂.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J].湖北社会科学,2006,(5).

[2]禄德安.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荣与困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汪亭友.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对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观点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4]邹升平.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的生成因素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1,(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民主欧洲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好民主 坏民主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