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2014-04-17杨红光

教育与职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实践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杨红光

21世纪以来,为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国务院、教育部等多次发文,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就业指导课,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高等教育》第(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但是,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上基本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性较强,单纯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现状,就这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和方向进行探析和讨论,以期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遵循三条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践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

就业指导课最显著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要通过这一课程的讲授,切实解决学生择业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求职择业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以有效的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长点、生命力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原则。教育活动中所提到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并坚持用实际情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通过这一原则的贯彻,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与社会实践、现实实际情况脱节,确保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应该明确体现这一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加强针对性,要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结合求职择业活动实际,准确把握学生的想法观点和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选用的事例最好是近年来与本校学生有关的典型案例,尤其应该介绍校友中的成败经验作为借鉴;也可以邀请成功校友来校开展讲座交流活动,现身说法,加强说服力,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2.实践性原则。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原则要求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这一原则运用到教学上又称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研究实践。

就业指导课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传授给学生择业的实践能力,提高其择业技巧。例如,就业信息的收集、求职信的撰写、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以及仪表和行为举止的注意事项以及就业权益的维护等内容,这些内容操作性、实践性很强,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宣讲,无论课件制作多么精美,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而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观摩学校就业招聘会等双选活动,切身感受人才市场氛围,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机会进行实战或模拟实战的实践操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求职基本技巧,将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主体性原则。一般认为,教育活动包括三方面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学校这个特定场所主要指教师;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校中主要指学生。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偏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目的最终必须体现为学生身心素质的进步和发展,只有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这一目的。所以,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配合教师的木偶;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客观认识自己的地位,真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自己选择的机会。

就业指导课注重实效性,大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就业的主体,指导的过程必须是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想使就业指导富有成效,必须认真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善于从案例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适时开展场景模拟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坚持两个方向: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1.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一般认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方面;从类别来分,又可以分为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就业指导课实用性很强,必须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广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除采用讲授法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点、行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模拟面试、专题讲座、实地参观、典型案例分析、优秀校友访谈、生涯规划设计、焦点问题辩论、视频资料播放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课程针对性和吸引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形式,如聘请社会成功人士或校外专家开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学生的疑问;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劳务市场或人才市场去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等书籍、静态图片资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幻灯片、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DVD机、计算机等逐步深入课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广泛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业指导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集理论、实务和经验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取和应用,运用幻灯片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进行模拟应聘教学,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运用电视、电脑进行案例教学的分析和展示将会更加生动等。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上,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期强化教学效果。

三、抓住一个重点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领和指导作用。某种意义而言,教师素质的高低和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但是,就目前而言,各大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存在着就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师资队伍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1.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目前而言,不少高校没有专职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大部分是由行政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各类人员兼职担任,这就难以保证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教学效果更不得到有效保障。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单独设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编制等有效措施,建立专职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专门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依托辅导员、部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建立兼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通过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保持师资力量的稳定和教学工作的连续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就业指导课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必须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对专兼职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全省和全国范围的专职教师培训,同时要定期邀请国内、省内在就业指导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来校作报告、专题交流。另外,还要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让教师有机会在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增加对相关岗位的感性认识,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出台相关政策,提高教师待遇,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指导课效果一般的情况下,要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制定和出台具有一定倾斜性的政策,提高从事相关指导教学工作教师的待遇。比如,完善教研室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计算课时量、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广大就业指导课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四、小结

据新闻媒体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指导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可以预计,在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业难的问题将会继续持续,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将任重而道远,指导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践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要坚持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实践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