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教自然资源的“活化”

2014-04-17王琪王静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话梅白果去皮

●王琪,王静

在幼儿教育中,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自然资源需要发现并“活化”,才能凸显其育人的价值。

一天户外劳作时间,我和孩子们刚走到游泳池边上,发现小路上和游泳池里掉落了很多金灿灿的果子,不时还有果子从树上落下来,孩子们大声地喊“话梅掉下来了”“话梅打到了我的头”。我告诉他们这不是话梅,而是白果。孩子们纷纷表示吃过白果,白果很好吃。此时孩子们开始谈论起白果,他们说这和家里的白果不一样,有一层软软的皮包裹在外。有的想捡白果回去“吃”。面对此情,我突发联想,从“捡”到“吃”,不正是可以生成顺应孩子需求,促进能力发展的系列活动吗?

活动一:白果去皮

在与孩子们一起捡到白果后,大家为白果去皮。我们先请孩子们闻闻白果的味道,他们说有点臭臭的,我们心想白果这么臭,可能很多孩子都要打退堂鼓吧!但结果不是这样。孩子们开始动手剥白果了,有的小心翼翼把白果皮撕下来,生怕把里面的白果弄烂。有的用挤的方法快速地把白果从果皮中挤出来,其他小朋友也纷纷仿效这种办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通过引导幼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事物,通过“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累积经验,逐步构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而此时,孩子们在为白果去皮的劳作中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模仿学习他人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不正是构建知识,形成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吗?

活动二:白果的晾晒

教室里没有合适的位置可以让白果晒到太阳,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教室外边的长廊有合适的位置和充分的阳光可以晒干白果。于是,通过和孩子们商量,每天上午由两位小朋友负责把白果拿到指定的位置晾晒,再由其他小朋友下课后看护白果,下午放学前再由两个小朋把白果拿回教室。结果,孩子们都很尽职尽责,没有半点疏漏。

孩子们对白果万分珍惜是内在情感的驱动。在晾晒过程中他们与同伴讨论、协商,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在成人看来是普普通通的事情,而对孩子们来说,却具有成长的价值。他们不仅从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而且对劳动成果的珍爱之情得到满足,其责任感和自信心也随之而萌发,将对他们的人格成长有所促进。

活动三:白果去壳

孩子们观察到有些白果在晒干后出现了自然的裂缝,很容易去壳,而大多数的白果壳还紧紧的合在一起。孩子们从劳作区找到了木锤和夹核桃的工具,用来尝试去壳。经过敲打、挤压,有的小朋友成功了,有的却没有成功。其他小朋友通过观察别人的操作,也很快用敲或夹的方法成功地为白果去壳。

如何为白果去壳,是一次真实的问题探究,老师没有直接将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中,在观察别人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其间,虽然遇到挫折,例如白果壳敲不开、夹不开,但是他们还是耐着性子,认真操作,最后达到了目的,这无疑培养了孩子的心性和心智。

活动四:品尝白果

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最为简单的白果甜汤,请孩子们品尝。看见孩子们一个个吃的美滋滋的,笑得无比的灿烂,仿佛吃到嘴的是珍馐美味。也许,在他们的经历中,这确实是从未吃到过的最美最鲜的食物。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也许,对于孩子们来说,系列活动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把成果实实在在地吃到嘴里,但对教育者而言,更看重活动所带来的别样收获——心智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这样的结果,来源于自然教育资源的“活化”。

猜你喜欢

话梅白果去皮
话梅西单
找不同
话梅糖是火星通缉犯
找一找
话梅北京旗舰店
小儿慎食白果
治腮腺炎
不同去皮方法对番茄去皮效果和品质的影响
山药清洗去皮机传动装置设计
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