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提升语文课品位——品鉴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教例《识字6》

2014-06-13陈刚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词串丁丁汉字

●陈刚

语文教学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有很多,但未能进入文化层面是主要原因之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必须回到文化的本真状态和生命的原先意义上去。在平常的教学中,词串识字作为非连续性文本,往往不受老师们的重视,极易上成简单的操作和训练的工具课,而导致缺失文化的内涵。在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中,莫祥慧老师执教的《识字6》获得特等奖。该课例在文化的观照下,彰显出母语的文化力量,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巧妙诵读,濡染文化氛围

《识字6》的内容是这样的一组词串:

夜晚繁星亮晶晶爷爷奶奶小丁丁

竹椅蒲扇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

在这组词串里有一类生字8个:“星、奶、丁、扇、牵、织、女、斗”,二类生字3个:“繁、蒲、萤”。

莫老师这样教:

第一步:读出韵味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些词,读出节奏。

师:我们来看看1、2、4行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什么韵母?(生:ing。)

师:像这样,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就叫“押韵”,读起来会很好听。听老师读一读。(教师打着节拍领读两句)好听吗?那我们一起这样读一读。(师生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出了韵味。)

第二步:读出生活

师:大家读出了节奏和韵味,好听多了。下面做个游戏,我读词,谁能在图上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画面)(指名一位女生上台)

师:准备好啦!第一个词:繁星。(生指在天空)

师:哦,亮晶晶的繁星在哪里?(生齐:在天上!)

学生接着读:爷爷、奶奶、小丁丁。(在院子里)

竹椅、蒲扇、萤火虫。(在院子里)

师:最后一行,牵牛、织女、北斗星在哪?(学生齐声:在天上)

师生合作:经过这么一找,我们弄明白了: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哪!(出示第一行词)生读:夜晚——;在星空下的小院里(出示二三两行词)爷爷一边给小丁丁摇蒲扇,一边给他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出示第四行词)生读:牵牛——的故事。

第三步:读出故事

师:看,小丁丁听故事听得可入迷了,你们也想了解这些星星的故事吗?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伴着古典音乐,老师深情地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学生渐渐进入情境,沉浸在美妙的境界中)

师:再给你讲讲北斗星吧。它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由七颗星星组成,形状像一把勺子。记住,当你在野外迷路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天空找找它,它会在北方闪烁,为你指点方向!

师生对话: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丁丁,你记住爷爷说的话了吗?生点点头。师(引入词串图文):原来,星空下,爷爷奶奶就这样陪着他们心爱的小孙孙,你一定能更深情地读好这段韵文。(师生共读,感情投入。)

在这个环节中,莫老师指导学生诵读词串,一咏三叹,层层递进,浓浓的文化味扑面而来。先让学生读出韵味,把普普通通的词串读出了古诗词的味道,在明快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合着韵律的节拍中,古典文化的营养渗入到孩子们的血液中。然后,结合图画让孩子读出了夜晚的宁静、小院的温馨和爷爷的慈祥,亲情的温暖。紧接着,教师又通过神话故事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想象当中,沐浴着经典文化的光辉。

二、解析字理,领悟文化意蕴

我们来欣赏莫老师“丁”字的教学:

师:在八个生字里,有三个独体字,下面咱们来看看“丁”字。

(课件演示“丁”的动画)

(课件显示动画1:最早的字形,含义:形容小东西)

师:这个“丁”啊,原来就是指小东西,老师想到了一个词“肉丁”,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纷纷说出“补丁、鸡丁、一丁点”等。

(课件显示“丁”的动画2:丁字的变迁,含义:指的是钉子)

师:看看这像什么呢?

生:钉子。

师:是啊,在古代,“丁”就表示现在的钉子。(板书:钉)

(课件显示“丁”的动画3:丁字的变迁,含义:使用工具干活的人)

师:看,这是像钉子一样强有力的干活的人,“丁”还指强壮的男人。这时,你又想到了什么丁?

生1:园丁。

师:人们还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老师,我很自豪的。

生2:壮丁。

生3:男丁。

师:对,将来你们这些小男生,都会长成高大能干的男丁。(男学生立刻容光焕发,很自豪地扬起了头。)

师:这些人使用工具干活时还会发出丁当、丁零的声音(老师用手示意),也是这个丁。同学们,神奇的汉字图画告诉我们一个字原来可以演绎出这么多的意思。汉字有趣吗?(生点点头。)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典故”,每一个汉字,无不烙印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记,流淌着民族精神的热血。“丁”的教学,过程饱满,意蕴深刻。引导学生发现形与义的关系,巧用古代的意思来映照今天的义项,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汉字变迁的依据。通过对汉字物化过程的追寻,形象地感受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在汉字文化的熏陶中逐步使学生对母语学习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文字素养。

三、立足儿童,凸显文化关怀。

专家指出,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文本型文化”,一种是“教学型文化”。“文本型文化”关涉教学的内容,而“教学型文化”则体现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交往。因为“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结果性的机械知识,也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外在能力,还应包括个性生命中体验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立足儿童,营造尊重、宽容的人文环境,凸显浓浓的人文关怀。

我们来看看指导写字的片段:

师:咱们再看这个“女”字。长横的方向、长短都比较恰当,哪里要改进呢?

生:太扁了。

师:怎么办呢,老师告诉你,女字有一个关键笔画——撇点。女子的姿态应该亭亭玉立。来,看看咱们班所有女孩子的坐姿。(所有的女生立即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姿态美极了。台下老师立即会意地鼓起掌来。)哎,这样挺起来才漂亮,所以撇点要立起来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撇,竖中线起笔,立起来,一直到横中线下方拐弯写点,两只脚还要站稳,女字就美丽了。)

师:跟老师念一遍:撇点立起来,两脚要站稳。

这里的写字指导,教师别有匠心地将“女”字书写要领拟人化,契合独体字为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深化了学生对这个字的形象记忆。同时结合写字对学生进行坐姿等行为习惯的教育,真是浑然一体,水到渠成。这样教学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个字的写字要领,又渗透了人文教育,可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巧妙统一,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高于语文而存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意蕴。

猜你喜欢

词串丁丁汉字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动物“叫”各不同
报纸新闻标题中的“热词群”和“热词串”
一起去踏春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美语口语词串You Know What探析
基于领域类别信息C-value的多词串自动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