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014-04-17张云岗陈志新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人文

张云岗 陈志新

我国1953年就开始开设英美文学及相关课程,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语专业的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英语技能,忽视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提高,学生似乎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语言表达与翻译的机器。他们不愿静下心来潜心阅读与研究文学名著,使英美文学中所蕴含的巨大宝藏未能得到有效发掘。与此同时,英美文学课程有被边缘化的迹象。这样一来,“英语语言教学便走进了一条死胡同”。①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文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大纲》的解读可发现,英美文学课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就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一、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

英语专业学生在低年级时主要学习精读、泛读、语音、语法、听力、口语等方面的基础课。在基础语言学习阶段,英美文学原著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一个必要阶段和有效途径,这是因为文学原著作品代表了英语语言的精华,文学欣赏会直接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经过两年的基础学习,他们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阅读与分析能力。于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开始学习英美文学方面的专业课程,进而用英语来阅读与分析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英美文学课上教师的系统讲解与学生课下的批判性阅读,学生可以走进一个英美文学作品所创设出来的文学语境,在这个文学语境中,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运用技能,增强自身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力及其审美的敏感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获得一种感受、认知生活的能力,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所以,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就体现在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通过使学生掌握英语文学和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上。

二、英美文学中蕴含的人文素质

英美文学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英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诠释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历程。英美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人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文素质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推崇觉智,追求美好,重在达就良善,实现浪漫情怀,向往健全完美的人格等价值理想。它包含着对人的生存价值、人性的提升、人类的前途与命运等终极关怀的关注,这种关注都非常鲜明地体现在众多英美文学的作品中。比如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从天上偷来智慧之火,把科学与生产技能教给人类。象征人民压迫者的朱比特竟将普罗米修斯抓来锁在高加索山上处以酷刑;坚贞不屈的普罗米修斯象征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人民大众,他们齐心协力,坚持斗争,终于挣脱枷锁,推翻皇权,并迎来了人人平等、相亲相爱、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再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就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在充满童趣的书中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小说通过哈克和吉姆追求自由的冒险经历,谴责了种族歧视和蓄奴制。哈克在与黑人吉姆逃亡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同情心和正义感,全力去帮助吉姆争取自由,他从带有偏见、无知和迷信到在生活中磨炼成了见多识广,有健全人格和无私品质的完全意义上的人。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的英美文学,学习者可以深化对人的生存价值的认识,提升对人性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人文素质会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正是因为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和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因素,我们有必要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上充分挖掘它的内涵能量,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夯实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在我国,英美文学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言堂”,而学生只需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被动接受,是完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应试教育下所特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思考空间,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智慧、想象力、原创力以及审美意识,都会在这种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消失殆尽。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教学中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缺点和不足。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英美文学课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英美文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运用下述教学环节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效果,充分挖掘这门课的潜在能量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采取研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维。从宏观方面来讲,文学关系到四个要素:作家、作品、读者和作品反映的世界。因此,文学不是一般狭义上的语言艺术形式,它是对复杂社会生活的超级浓缩,是不同人生际遇的文本呈现,而文学作品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记录,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人物、情节、场景、叙事角度、主题等来呈现出他的世界观。授课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即“充分发挥阅读者的主体能动性,使阅读者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切的感悟,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培养体验能力”。②要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学作品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作为读者的学生只有把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融入作品所呈现出的世界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才能领悟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意象。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死记硬背有关条文。采取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言大师鲜活语言的同时,学会从文学作品中体验人生、认识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与评判能力。

当代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喜欢被动地接受教师为他们梳理好的条文。他们也想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发表见解。为了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首先要求学生课下认真阅读指定的原版作品,然后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就所读作品发表见解并进行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课堂中来。比如:在学习美国文学史后现代主义小说《麦田的守望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四步组织教学:第一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经历做一下梳理,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第二步,教师在课堂上将《麦田的守望者》课文内容简要介绍给学生,并与他们一起阅读重点段落。第三步,请同学们自己来归纳这部作品的主题。第四步,要求同学们将自己青春叛逆期的经历与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的经历进行对比,并阐述作为年轻人怎样才能更好应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苦闷彷徨、孤独厌世的精神世界,如何正视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通过采取上述教学方法,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学生中会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这样的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他们对书中所描写的世界和对他们所面对的真实社会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全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融合文、史、哲和心理学理论,利用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学习英美文学作品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阅读与文本分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将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与文化相关的深层次东西挖掘出来,这些深层次东西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礼仪习俗、社会制度以及西方的心灵史和思想史的发展历程。”③要深入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就必须了解有关的西方哲学、史学和心理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文本分析,把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有机渗透进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精髓和要旨。比如要深入理解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就必须知道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说,依托这个学说来分析儿子保罗与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关系;要理解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赛的《嘉莉妹妹》,就必须要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要理解英国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就必须了解有关女权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女权主义关于女性的解放史的不同阶段划分。不同的文学分析理论为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新的思维模式,他们会在不同的思维和审美体验中有新的收获。

3.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只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还不足以发挥出英美文学的育人功能,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将文学课学习拓展到课堂之外。“教师应该积极地向学生讲授欣赏作品的方法,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叙述角度等等。”④教师应鼓励学生读完整的作品,而不是只阅读作品的节选部分,只有认真读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剧本之后,学生才能对该作者的创作思想有真正的了解。如果教师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出读书心得,毫无疑问,学生在撰写心得的过程中就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注释]

①孟东红.论英美文学教学的多重效应[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9):101.

②王丽敏.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J].河北邯郸学院学报,2005(10):89.

③唐祖敏.古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38.

④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12.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人文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人文绍兴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人文社科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