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014-04-17王小艳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市民化城镇化人口

王小艳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党和国家基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对于消解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①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相关要求,职业教育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在教育设施、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设置等方面跟上城镇化的发展步伐。

一、新型城镇化与职业教育的辩证关系解读

新型城镇化与职业教育是一对辩证的发展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新型城镇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扩大了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职业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职业教育的办学结构、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设置也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1.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发展观,合理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在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对职业教育的旺盛需求,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首先,新型城镇化发展将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方式发生改变。城镇化建设具有人口集聚效应,城镇人口的增加能够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加大对金融、通信、商业、保险、娱乐和医疗卫生等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而促使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与升级。新型城镇化强调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区域产业资源配置的布局上,通过产业要素的聚集,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进而实现特色产业的布局调整。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将提高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单纯依靠体力的劳动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亟待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最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过程。要想真正实现农村居民的市民化,必须使其掌握能够在城市生存、生活、发展的各项技能,职业教育因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设置、办学规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

2.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大众化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通过接受职业训练、技能培训,获得某种岗位或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进而满足受教育者生存、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教育承担着重大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迎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受教育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占36.9%,初中文化及以下教育学历占63.1%,其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9.5%”,②尽管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相对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从整体上看,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比重仍然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和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集聚。只有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才能切实提升劳动力人口的素质,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有序、有效就业。其次,职业教育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撑。从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来看,“截止到2012年,我国劳动人口(15~59岁)已经突破9.4亿,而技能型人才总量约1.19亿,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③。可见,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虽然较为庞大,但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很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加快,对技术型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此,职业教育要根据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技能与智力支持。最后,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劳动力人口的综合素质。“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层面的建设,但是精神生活的贫瘠、思想的愚昧同样制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④与其他普通教育体系相比,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口的流动联系最为密切,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一方面,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工作素养,使劳动者在获得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职业教育,能够向农村居民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口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对破除农村陈旧观念和传统陋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

1.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提出了相关要求,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⑤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为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农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当前我国农业从业者的受教育水平来看,“2012年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文盲占4.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6.3%,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61%”⑥。此外,根据《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别差异研究》,“我国以‘农、林、牧、渔’等农业从业者的受教育年限为6.7年,在16个行业中排名最后”⑦。可见,我国农业劳动生产者的受教育水平较低,高学历技能人才十分缺乏,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仍以传统经验型的体力劳动为主,与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相差较远。因此,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2.培养现代产业人才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呼唤。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涌现以现代服务产业为主导的一系列行业岗位,出现新的就业方向,为劳动者创造大量的就业空间,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和智慧型人才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职业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培养一批既具有科学文化理论、又懂科学技术的现代产业人才,以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

3.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必须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农村人口的市民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⑧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着力解决农民工的身份转变与个人价值认同等相关问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农民工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但由于农村向城市转移就业的劳动力素质层次不一,多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流动性较强,个人素质水平有限,无法在城市长期立足、生存。因此,必须强化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工作能力,培养他们在城市生存的职业技能,这也是解决他们在城市长期就业并获得有尊严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消除我国城镇化发展障碍的当务之急。

三、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加大人才培养方向与城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对接力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掌握时代信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诉求。

1.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必须依照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开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年限,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发展能力,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首先,构建服务于农村人口转移的培训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职业教育要发挥其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优势,加强与各个行业间的联系,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规划工作。要切实将职业教育与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农村劳动者的发展相结合,打造一个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全方位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其次,构建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适应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现代职业农民。作为与个人职业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农民的培养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做好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计划,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规划中,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的设定都要进行全面考量,精心策划,确保培训工作的成效。”要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与经营的产业化、信息化、科技化,建立起一套与生态农业、环保农业、有机农业等相关的培训内容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培养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最后,制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培训规划。积极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农村人口市民化要求消除传统农村的狭隘观念、陈风陋习,这就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民向市民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市民化的职业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素养的提升,现代思想观念与意识的树立,现代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等等”⑨。在农村范围内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养农村人口的现代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帮助农村转移人口由传统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

2.把握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导向,加大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也是社会发展标准化的过程,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⑩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仍存在办学定位不清、办学条件简陋、培养过程随意等问题,这也是职业教育服务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并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要积极整合职业教育的内外部资源,确立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以及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标准,实现职业教育的标准化教学、精细化管理、科学化评价,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需要从两个方面的标准构建入手,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一方面,要建立职业能力标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建立起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强化职业技术标准的开发,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另一方面,要建立各个行业的培训课程标准。在建立职业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建设全行业通用的培训课程包和网络资源科,并向社会大众开放。

3.依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发展方向,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以中心城市建设作支撑,以中小城市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同时更要兼顾小城镇建设。”[11]相应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等方面要培养适应不同产业发展的人才。与大中型城市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不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催生大量的个体经营行业,主要以个人独资或合资的民营小企业为主导。同时,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与收益并存,要求投资经营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驾驭市场的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经营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此,职业院校要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满足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既要培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产业工人,又要培养符合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综合素养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创业者”[12]。职业教育要适应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调整,既有教育结构的调整,也有教育内涵的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职业教育内容的变革。要在充分把握产业发展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具有通用性的大类技术专业和课程,努力将受教育者培养成既具有通识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的多元化、复合型劳动者和创业者。

4.调整职业院校战略发展方向,提升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水平。“‘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对个人发展最具人本情怀的教育主体,要紧紧把握住城镇化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培训的内在需要,这对于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职业教育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反应还不够敏锐,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胜任工作岗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职业教育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必须在发展方向上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首先,在人才培养层次上要向“梯度型”转变。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具有基础工作技能的人才,也需要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较为模糊,培养方向单一,无法满足“四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对此,职业教育针对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上要向“梯度型”转变,打造“基础普适型、中级应用型、高级技能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其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向服务地方转变。服务地方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的发展模式,倡导“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城乡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职业院校不管是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面向,还是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上,都应以服务地方作为办学定位。”[14]最后,在办学类型上要向多元化转变。从我国职业教育“多教统筹”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一些省份的职业院校由于受“生源荒”问题的影响,发展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学校自身的高度重视。应在办学类型上向多元化转变,积极拓宽职业教育对象,倡导多元化办学。实施“多教统筹”发展,将中高职衔接办学、新市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作为职业院校战略转型的主攻方向,这也是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5.重点开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其实质是用现代高新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先进经营理念等先进要素对传统农业生产进行改良,构建一条集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具体来看,农业现代化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产业经营强调规模化;二是生产管理强调专业化与标准化;三是经营管理强调市场化。农业现代化的这些特点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与传统的农民有着本质区别。在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先进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生产发展,逐渐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重视农林职业院校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加大对涉农专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并以此为载体,联合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等部门,培养一批能够承担发展现代农业的优秀人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砖添瓦。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4-03-16/212029721385.shtml,2014-03-16.

②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gov.cn/gzdt/2013-05/27/content_2411923.htm,2013-05-27.

③韩秉志.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1.19亿人[N].经济日报,2012-12-09.

④高鸿,赵昕.城镇化进程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3(36):20.

⑤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201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33.

⑥张涛,邓治春,彭尚平.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及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3):7.

⑦盛昕.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81.

⑧丁红玲.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推进策略——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研究报告[J].职教论坛,2014(6):42.

⑨华芳英.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的变化及对社区教育的诉求[J].成人教育,2012(3):27.

⑩张涛,熊爱玲,彭尚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12.

[11]崔发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5):7.

[12]刘征.城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5):38.

[13]宋正富.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巨大引擎[J].重庆高教研究,2013(3):38.

[14]金雁.服务新型城镇化,地市高职如何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3-12-24.

猜你喜欢

市民化城镇化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