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局限性及其突破

2014-04-17陆洪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

陆洪

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数以百万计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及其他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出台多项政策,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缓解这一局面。学术界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和研究由来已久,观点也不尽相同。笔者更加认同的是起源于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在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后,经过几次思想转变运动而发展成的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职业指导。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毕业的职业选择层面,而更多的要关注学生长久的、乃至终身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生涯规划,即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

一、从职业生涯教育的演进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局限性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演进

帕森斯1909《职业的选择》一书出版,在世界范围内标志着“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的开端。1939威廉姆逊的《怎样指导学生》问世,他的“指导学派”成为职业指导的主流思想。1942年随着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职业指导更加关注人的自我成长和潜能开发。萨伯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于1953年提出了在职业指导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在为传统的职业指导赋予崭新含义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职业指导的内涵。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提出“生涯教育”理念,他认为:“生涯教育是终其一生的、综合性的终身教育,通过按计划、分步骤落实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谋生手段、获得谋生技能,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形态。”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很快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空前的国际影响。随着人格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和人职匹配理论的出现,职业生涯理论可谓百家争鸣并走向国际化。

早在20世纪初,教育家黄炎培的《关于职业指导——如何办理职业指导》开启了我国大陆职业指导的先河,直到21世纪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展了职业生涯辅导方面的研究。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工作上大多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就业程序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即就业信息的发布、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协议的签署、毕业生档案的存档、求职信和简历的撰写以及面试技巧的培训上面,是一种以谋职为目的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是较为功利的浅层次服务。基于这种认识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把毕业生看成“产品”,只有把“产品”推销出去,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没有着眼于学生今后能否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成功。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局限性

1.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不够宽泛。主要工作是协助学生开展职业选择、职前准备、成功就业的一系列过程。职业指导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常规性的工作,没有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现在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能力和自身所处的水平、价值取向、心理特点等,在提升学生职业意识的基础上,对未来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它更倾向于帮助学生做好职业选择前期的准备,或者是帮助学生应对求职的挫折,强调的是个人和职业的配合。这既不符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要求,又不符合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之路。

2.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较为功利。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并且帮助他们按时办理好离校手续,至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是否“既能满足现有岗位需要,又能适应未来岗位变换的要求”以及能否坦然面对未来人生发展中的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既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不符合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运作模式相对简单。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都是采取“工作推动式”和“提供服务式”。工作推动式是指在毕业生就业季,通过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利用就业指导课讲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帮助学生办理签署就业协议的相关手续等推动就业工作;“提供服务式”是指组织用人单位来校召开专场招聘会、聘请企业来人讲解岗位需求、邀请相关教师讲授应聘技巧等。这既没有考虑结合学生的个性需要,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突破传统职业指导的思维局限,探寻更开阔的、更能结合高职学生人生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本质的、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制度模式和管理措施,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二、构建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一)树立职业发展理念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1.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挖掘高职学生的自身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重点。首先,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突出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利用并挖掘一切校内外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育人功能。再次,通过组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拓展活动,提高高职学生的生涯意识,调动高职学生参与职业生涯活动的积极性,为每一名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丰富的资源,使每一名高职学生都能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最后,要通过拓展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扩充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范围,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上下互动、内外配合、全员参与、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新模式。

2.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原则。(1)坚持学校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原则。要将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建立一套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高职学生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2)坚持职业生涯教育的全员化、全程化和职业生涯辅导的个体化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要在教育、教学、学生生活、实习、实训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正确认识职业生涯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提升到全面育人的高度来认识,要按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实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3)坚持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和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丰富化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不断规范教育内容,探索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有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

(二)构建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1.超越原有教育观念的局限,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上的转变。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大都是在学生即将毕业和面临职业选择时开展的信息服务,包括解读就业政策、组织招聘活动、指导面试技巧等,也可以说是高校“毕业季”的常规工作。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人本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原理,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加之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生涯发展的理念逐步被人们接受。

高职院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不应只是满足于毕业时帮助学生提供一个就业机会,也不应只是毕业前的阶段性工作,而应是一个长期的引导学生进行生涯准备的过程,要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从生理、心理、素质、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认识自我,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初步的学习规划、大学生活规划和大学阶段的自我发展规划,并结合社会发展和科技升级,了解社会对未来自己所从事岗位的需求,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应是对学生长期培养和使之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要超越原有职业指导的范畴,秉承终极关怀的教育理念,将单纯的职业安置扩展到对整个人生职业活动的规划、指导和训练上,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同时引导他们通过服务社会,达到自我的成长和完善,为实现人生目标做好准备。

2.超越原有职业指导范畴,实现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上的新突破。第一,将学习指导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中,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应重视学习辅导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将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养成学生的学习行为,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技巧贯穿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始终。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无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效果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技能的训练,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贯穿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始终。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训练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意识、内化学习行为、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走出校门后不仅能尽快适应工作,还能够适应未来科技升级、技术进步带来的岗位变化。

第二,将生活辅导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中,建立益于学生成长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按照台湾生涯辅导专家金树人的观点,生涯辅导的最终目标是:“增进个人的幸福,进而谋求社会的福祉。”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走出封闭的中学,受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的甚至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职院校要将生活辅导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不仅对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理智选择今后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将心理辅导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中,建立学生乐于接受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心理辅导技术运用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和手段开展职业心理教育与训练,通过团体辅导训练使同样或相近状况的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生活;通过个体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使之从中得到成长。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在增加对职业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基础上做出择业决策。启发学生正确面对择业乃至今后职业生活中的挫折,使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第四,将创业辅导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中,建立具有创造能力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认识创业既实现了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又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为社会做贡献。高职院校要通过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创业流程、学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增强创业信心。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结合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超越原有工作体系的限制,实现职业生涯教育机制上的新突破。第一,建立具有全程化、个性化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和训练机制。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融入大学阶段的全过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要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和性格特征,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个人诉求的基础上分年级、按需求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通过教育与训练建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开阔眼界和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会通过收集和筛选社会需求信息,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组织分专题开展职业训练,提高应对社会需求和变化的能力,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二,塑造校内外相结合的学校、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生涯教育社会支持机制。高职院校要合理整合资源,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建设学校、社会与企业协同育人的职业生涯教育社会支持系统。要利用校友会、商业协会、学会等社会资源架起学校与政府、社会机构、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共建合理、多元的职业指导服务网络,建设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用人单位和高职学生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选择”的机会。

第三,探索具有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特点双维互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制。职业生涯的相关概念和观点大都属于国外舶来品,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生涯发展的出发点是协助个人探索整个生命历程、尊重个体的人格特征,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意识,等等,但由于国情不同,在具体实施中与我国的文化传统、职业观念、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和处世哲学有很大不同,这都极大地影响高职学生职业观念与选择职业方式,也会与学生自身预期的职业发展历程出现相悖的情况。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高职学生的特点建设本土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机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