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曹植《离友》诗

2014-04-17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建安曹植诗人

何 宁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经贸分院,江苏 徐州 221004)

论曹植《离友》诗

何 宁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经贸分院,江苏 徐州 221004)

曹植是我国建安年间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他继承先秦《诗》、《骚》的优秀传统,从两汉辞赋民歌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极大地丰富了诗赋的内容和形式,影响深远。以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为研究稿本,以黄节先生的《曹子建诗注》为参考资料,以曹植的赠答诗《离友》为入手点,试剖析曹植赠答诗的部分文学特点。

赠答诗;凉风;辞采华茂

目前对作为文学家的曹植的研究多集中于生平事迹、创作思想等方面,对其作品的讨论多集中于《赠白马王彪》、《洛神赋》等名篇,关于其赠答诗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赠答诗是建安诗人经常使用的一种体裁,赠答对象大多是亲朋好友,内容多为酬谢唱和。赠答诗在魏晋极为盛行,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莫不热衷于赠答诗创作。曹植的赠答诗非常突出,尽管所存数量不多,但其取材范围、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除了文学意义外,对曹植赠答诗的研究还有利于我们发现曹植的交友网络,了解曹植的生平事迹,从而进一步促进对曹植其他作品的研究。

一、关于《离友》诗的创作时间

赵幼文先生认为“植此诗,作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返邺后也”。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附录的文学史年表也记载了此诗,认为此诗与《离思赋》《述行赋》等共同作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2]。考虑到袁版《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和影响,笔者慎重比较了两种说法的差异,结合史籍,认为建安十八年说更为可靠。

建安十八年说最早是由已故国学大师黄节先生在《曹子建诗注》的注解中提出的。“冬十月,公征孙权。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黄节先生根据《魏志·武帝纪》的记载得出结论:“盖是年(建安十八年)始建魏社稷宗庙,故序称魏邦。”[3]曹丕《临涡赋》序记:“上建安十八年至谯,余兄弟从上拜坟,遂乘马游观。”正是在这段日子里,谯人夏侯威与曹氏兄弟结下深厚友谊。曹植《离友》诗中“王师旋兮”指曹军离开谯县回到邺城,与后文“魏邦”“迄魏都兮”前后一致。

但是黄节先生的建安十八年说不够详尽,以至于误导了赵幼文先生,使得赵先生误判了第二首《离友》的创作时间。笔者认为,《离友》题下的两首诗都应当是夏侯威从邺城回谯县的时候,曹植为夏侯威作的。《魏志·武帝纪》记载:“(建安十八年)五月,天子策命公为魏公。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都、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4]曹操军在建安十八年四月回到邺城,五月,曹操受策命为魏公,邺城从此设为魏都。在此之前,邺城不可称为魏都,否则就是僭越。由此看来,曹植《离友》诗应该作于建安十八年五月以后,作诗的地点应为邺城。夏侯威送曹植到邺城后在邺城生活了一段时间,笔者估计最多只有三四个月,到了秋季便回家乡谯县。赵幼文先生怀疑第二首《离友》“所述皆秋日景物,疑与前作异,似非怀念夏侯威者,未能考其岁月”,似乎多虑了。笔者认为两首《离友》诗均作于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称魏公之后,且相隔的时间不会很长。

至于为何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离友》诗作于建安十六年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可以借助史料略微考证一番。据陈寿《三国志·魏志》记载,在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命司隶佼尉钟繇征讨汉中。曹植此时为平原侯,随军从征,此事在曹植《离思赋》的序言中也曾提及。秋七月,曹军与马超夹关而战。九月,曹军进军渡渭。至十二月,曹操悉平关中,留大将夏侯渊驻长安,镇守关中,自率军还师。建安十七年春天正月,曹操回到邺城。从建安十六年三月到十七年正月,曹魏军与汉中军一直征战不止。尚未成年的夏侯威此时应该还在家乡谯县,和征战中的曹植暂时还不可能有什么交情。综上可归纳出两大理由:其一,从时间、地点来看,不存在曹植、夏侯威两人相交的可能性,曹植在建安十六年不可能给夏侯威写赠答诗;其二,建安十六年时,曹操还未进位魏公,邺城尚不能称魏都,与诗作中“魏邦”“魏都”相矛盾。

二、关于《离友》诗三段式的内容

《离友》题下的两首诗,从内容来看可用“临别赠答”四字概括。从内容来看,都可以划分为三段。

第一首:从“王旅旋兮”至“归朔方”为第一段,介绍了写作目的;从“驰原隰兮”至“汎轻航”为第二段,描绘途中风景;从“涉浮济兮”至末尾为第三段,描述魏都欢宴的场景。第一段,“王旅旋兮背故乡”指建安十八年曹植随军从家乡谯县回到魏都之事。“彼君子兮笃人纲,媵予行兮归朔方”,此句是判断本诗为赠答诗的关键。此时夏侯威尚未成年,但已经“有成人之风”,与曹植情谊深厚,所以曹植赞美夏侯威为“君子”。古人多以“朔方”二字代指北方,因而“媵予行兮归朔方”就是指夏侯威送曹植回到谯县北边的邺城。第二段描写途中美景。他们坐在由装饰精美的骏马所拉的车中,经过了广袤的平原和宽阔的湿地。到了王屋山脚下的河边,弃车乘船,随波泛舟。尽管舟车劳顿,但由于有朋友陪伴,诗人仍然非常快乐。这一部分文字给人轻快之感。第三段写在蘭房欢宴的场景。与善人交,如入蘭芝之房,久而自芳。这是曹植对朋友夏侯威的赞美。总体来看,第一首记叙了夏侯威陪伴曹植从谯县回到邺城的过程,歌颂两人之间纯真无私的友谊,整个感情基调是快乐激昂的。

第二首:从“凉风肃兮”到“柔叶辞”为第一段,描写眼前所见,借景抒情;从“臨渌水兮”到“赠所思”为第二段,描写河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从“感离隔兮”到末尾“情不怡”为第三段,临别感叹,垂泪陨涕。第一段,诗人以“凉风”起头,白雾弥漫,塑造秋令时分的肃杀之气,以远观宏景为全诗奠定基调。以树木和叶子比喻自己和朋友,尽管万般不舍,仍然无法逃避分别的命运。第二段,诗人在渌水边赠别,采摘了美丽的花草赠送给夏侯威,表达临别的思念之情。登高远望,却难抒怀,千古悲秋,总因心结,只能寄物以赠所思。第三段,行诗至此,已是分离在即,伤心今后“会无期”,灪悒感怀。全诗就像一部相机,由远及近,随着诗人视角的转换拍摄不同的景物,描绘了友人分别时的一个个动作。

从两首诗表达的感情基调来看,第一首欢乐,第二首悲伤。第一首所作的时间应该略早于第二首,描述了诗人和夏侯威一起回到魏都时的情景,此刻仍然是以欢聚时的欣喜之情居多。第二首所作的时间应该是诗人和夏侯威分别的时刻,依依不舍,难再相会的悲哀自然就成了诗作的主题。综合来看,第一首是头,第二首是尾,共同组成完整的《离友》诗(散轶的无可考)。

三、关于《离友》诗的写作特色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在《诗品》中的这十六个字历来被认为是对曹植诗歌的经典评论。曹植确实是建安年间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家,文采华丽,气质高贵,情感兼有平正和哀怨,风格包含绚烂和平淡。《离友》题下的两首诗,给人的印象就如不同风格的两张照片,第一首是绚丽多姿的彩照,第二首则是老式的黑白照片,两者相映成趣。

曹植的诗素有工于起调之说,以宏大壮阔的景象开题,慷慨悲歌,这在曹植的赠答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两首《离友》诗在起调上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无论是“初秋凉气发”,还是“凉风起兮白雾滋”,抑或“从军度涵谷,驱马过西京”,曹植似乎都是站在一处高地,极目远望,由远及近,述及主旨。然而,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不同,在诗头的起调上也自然不同。“王旅旋兮”当然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凉风肃兮”则凄凄惨惨,满心悲凉。两首《离友》诗的起调正印证了钟嵘“骨气奇高”的四字评语。

两首《离友》诗还体现了曹植对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出“辞采华茂”的特征。传统的比兴手法多是以景物起兴,景物起到的作用就是引起下文,便于抒情。到了魏晋时期,诗歌中的景物所代表的含义更加丰富,功用也随之增强。由于历代的文化积淀导致了景物内涵的扩大化,陈旧的词语在魏晋诗人们手里翻出了新意。《春秋繁露》称风为木之气,曹植在第二首《离友》中承此观念,以木与叶的依附关系比喻自己与夏侯威的亲密关系。当“凉风”徐徐的时候,树木感受到“气”(风)的作用,纤弱的“柔叶”依依作别。通过这种比喻,点明分离不可避免。敏感的诗人用萧索的画面表达了面对命运时的苍白无力感。这个起兴不再简单,而是点明了部分的主题,忽略木、叶、风的关系就无法领略到其内涵。凉风、白雾、渌水、秋华、灵芝这些悲情的景物在魏晋诗人的作品中一再出现,除了其自身悲剧道具的特点之外,更多是由于魏晋诗人所处的时代。在这个人命如草的时代里,它们是建安文学精英们共同的精神寄托。

两首《离友》诗感情色彩的差异导致了风格上的不同,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心灵感触。在绚丽多彩的第一首中,诗人驾游泛舟、蘭房欢宴,一派意气风发的贵公子形象;在哀怨低沉的第二首中,诗人登高远眺、折枝赠思,别情依依。在曹植现存的八题共十首赠答诗中,既不乏“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的开阔豪迈,也有“悲风鸣我侧,仪和逝不留”的百忧萦怀。功业未就而韶华渐逝,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建安诗人以乱世凋零的身姿活跃于历史舞台,文学上的才华横溢与精神上的苦闷压抑形成强烈反差。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曹植的文学创作可以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明确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期的诗作中曹植是一个“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贵公子形象,在与丁仪、王粲、夏侯威等人的交往中,政治抱负始终是他们绕不开的主题。从这一方面说,曹植写作赠答诗起到了拉拢人才、维系政治团体的作用。据历史记载,《离友》的受赠对象夏侯威也曾经官至允州刺史,的确是值得拉拢的人才,可叹的是夏侯威效忠的对象却并不是与之昵好的曹植。在我们感叹《离友》中曹植与夏侯威的纯真友情时,历史正以嘲讽的口吻调侃着我们的天真。当滚滚红尘散尽,喧哗与骚动的背后是寂寞落魄的背影,只有停留在纸面上的才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

[1]曹植.曹植集校注[M].赵幼文,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曹植.曹子建诗注[M].黄节,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4]陈寿.三国志[M].田庆余,吴树平,等,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曙娟]

OnCaozhi’sLiYou

HE Ning

(XuzhouEconomicandTradeBranch,JiangsuUnionTechnicalInstitute,Xuzhou221004,Jiangsu,China)

Cao zhi was the ramarkable writer in Jian’an Period. He inherite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 of Pre-Qin’s Shi and Sao, and absorbed nutrition from the folks in Han Dynasty, which enriched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peoms. Based on Mr. Zhao You-wen’s Cao zhi Ji Jiao Zhu and referenced on Mr. Huang Jie’s Cao Zi-jian Shi Zhu, this paper started from the conversation poem of Cao zhi’s Li You and analyzed the literature characters of Cao zhi’s conversation poems.

conversation poem; Liang feng; literary talent

2014-06-18

何宁(1981—),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讲师。

I222

:A

:1672-2604(2014)05-0040-03

猜你喜欢

建安曹植诗人
写给曹植
建安区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
诗人与花